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经营报社共同主办的‘首届企业竞争力年会’于2003年9月19日至9月21日在北京怡生园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此次会议将有约60多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及企业领袖等重量级嘉宾发表专题演讲。
新浪财经现场图文直播本次年会。
金碚(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总编辑):
各位领导、各位女士、先生们,上午好。
中国企业竞争力监测报告基础是1995年到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在这个基础上从2000年到2002年完成社科院重大课题《中国产业与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这个研究成果主要反映在最近出的一部专著《竞争力经济学》里面。在我们研究的过程中间,中国经营报从2001年已经开始参与这个项目,2002年中国经营报组建了竞争力工作室,这个工作室有专职人员进行竞争力应用项目的开发。这次我们发布的首期企业监测报告主要是在竞争力工作室基础上开发的应用项目。我们研究的线路基本是这样,最早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竞争力,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逐渐发现到仅仅用经济学不够,我们拓展到采用管理经济学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研究,又进行了企业案例和产业案例的研究,拓展了一些应用项目,目前完成的例如中国报纸评估体系指标的设计。
关于竞争力的定义不同人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的看法是在开发的市场经济中,竞争力表现一个企业比其它的企业更有效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并且获得自身发展的能力或者综合素质。所谓更有效通过是指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消费者更满意的质量持续进行生产和销售。所谓获得自身发展指企业能够在经济上持续长期良性循环,具有持续良好的业绩,从而成为生存和不断壮大的强势企业。竞争力是非常复杂的一个现象,我们主要从经济学入手,从经济学逐渐拓展到管理经济学进行研究讨论。
我们项目所依据的理论方法,经典经济学所进行的研究和分析是以假定“企业同质”为基本的逻辑前提,即假定企业都是具有经济人理性的,所谓经济人的理性精于计算,并且按照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决策和行动。什么样的企业能够具有长久的竞争力,什么样的企业一定不会有竞争力?竞争力的研究和经典经济学原来基本的逻辑是有一定的差异性。我们从这个角度进行讨论,我们分析经济学怎么能够解释竞争力?经济学都是假定人和人是一样的,企业和企业也都是一样的,所谓一样就是指行为方式、行为目标、决策基本原理是一样的。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从抽象到具体,而逐步放松假设条件的逻辑框架。一开始做严格假定,逐渐放松假定条件,对竞争力可以以不同的假设条件为前提,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我们认为经济学的各个分支学科都可以对竞争力研究做出贡献,但是由于各个学术分科假设的前提和分析工具是不一样的,所以所关注的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也是有区别的。
我们如果研究竞争力问题,主要是关注成本、价格、生产要素的配置、分工、供求这些因素。当一般微观经济学拓展为产业组织经济学的时候,假设条件发生了变化,企业仍然是同质,但是存在着市场结构差异和要素流动的结构性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在分析竞争力的时候不仅能够考察它的成本价格、规模,而且可以考察产品的差异,考察企业市场的定位、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的博弈策略、信息等等这些因素。
当经济学拓展到国际经济学或发展经济学的时候,它的假设条件又不一样,假定是存在着关税、汇率等国际经济的差异以及要素国际流动的这些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讨论或者观察像关税、汇率、要素的国际差异以及国际流动以及经济开放的程度、国际分工、经济发展的水平等等这些因素对竞争力的影响。当深入到区域经济学或者区位经济学领域的时候,我们的假定又开始放宽到存在着企业的区位差异,要素禀赋的差异。要素流动有成本,这跟微观经济学最初的假定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在所关注的竞争力研究因素可以考虑企业的区位特征,它的自然资源、交通通讯成本以及要素的成本、空间网络关系以及产业集群这些因素。
到此为止,经济学还是所谓的原子,就是最小的单位,是一个黑箱。里面的结构我们不去观察讨论,但是研究竞争力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当我们的研究如果深入到管理经济学或者企业经济学领域的时候,我们假定存在着实质性的企业内部结构差异和行为差异。这种情况下关注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可以涉及到企业战略、组织行为、企业家行为、管理能力等。
我们如果应用制度经济学和政府管制经济学的方法,我们又开始考察存在着企业产权制度的差异、经济制度的差异和政府干预的不同。产权制度、治理制度、政府环境和政府的管制这些因素引入了竞争力研究可以考察的范围。到此为止,这些都没有离开一个最基本的假定就是所谓经济人假定,企业和个人都是趋利避害,追求利润收入。仅仅维持这样一个假定是不够的,竞争力的研究必然会超越经济学。所谓超越经济学就是引入非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使经济学与管理学结合。在这个时候非常重要的一个变化是,我们假定个人、企业存在着观念、伦理、价值观、知识水平等方面的深刻差异,在这种时候我们可以把企业理念、价值观、企业文化、企业伦理、信仰、社会人文条件,现在讨论比较多所谓信任问题、诚信问题,这些问题引入到关于竞争力的考察。用经济学各个分支学科分析竞争力的时候,竞争力可以从多方面来考察。这样一个分析框架形成我们一本理论专著《竞争力经济学》,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分析竞争力状况。
研究竞争力最基本的逻辑方法,在最抽象层次上的研究主要应用的是理论经济学的逻辑方法,理论经济学的逻辑方法主要是演绎的方法,通过一定的假定假说然后进行逻辑推理。当进入比较具体层面的研究领域时,越来越倾向于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结合,也就是引入了管理学的逻辑方法。管理学的逻辑方法基本特点是更倾向于应用归纳逻辑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之上,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又可以用数字来逼近竞争力的现实。我们用数字办法能不能够把竞争力的状况体现出来,逼近现实?竞争力的研究方法论上不仅有经济学的方法、管理学的方法,而且要运用统计分析的各种方法。
企业竞争力监测的基本方法。试图用数字来反映企业竞争力状况,这是人们对竞争力分析和评价的普遍期望,大家说竞争力这么复杂有这么多现象,从各个层面进行剖析,到底能不能够用数字的方法把竞争力状况反映出来,我们的竞争力监测是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方法的综合应用。首先我们构建一个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用数字办法体现的话,它反映为两大数字指标,一种是结果性指标谁强谁弱。问题是竞争力的研究仅仅用结果性指标是不够的,人们试图来探讨竞争力的源泉、竞争力的原因,所以用一些原因性的指标,原因性的指标也可以叫做解释性的指标。企业为什么有竞争力?原因性的指标里面有直接原因,有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成本低、劳动力价格水平低,资源比较丰富,管理能力比较强等等,都是直接的一些原因,比较有技术水平。影响这些直接原因背后有各种各样间接的原因。所有这些因素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因素是可以直接量化的,比如销售额、资产额还有利润率、增长率,这些都是可以直接量化的指标。还有一些指标有一些因素不可能直接量化,只能够间接量化。比如企业的品牌、企业的管理能力等等,这些东西很难直接量化。有一些不可以直接量化的因素,要用一些间接量化的方法用数字表现出来。
中国经营报设立了竞争力工作室,建立了数据库,编制了监测软件,在这个软件里面我们主要分为两大类指标,一类是测评指标,我们把企业竞争力的一些状况反映出来。第二类指标分析性指标,来解释为什么企业具有竞争力,我们有二百多个指标,有大量数据。有的通过统计资料,有的通过问卷调查,在这个基础上从2002年竞争力工作室建立了一个数据库,编制了一个监测软件。数据来源是什么?我们做过一次问卷调查,我们通过对企业界对公众进行调查,你们认为从什么方式所获得的信息是比较可靠的?认为从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比较可靠是26%的人,上市公司的报表相信占22%,相信研究机构对企业的问卷调查21%,社会调查机构对公众进行的问卷调查、企业自愿提供的资料占11%。
基础指标的选择采取几种办法:确定因素范围,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选择哪些因素最重要,问卷的结果和我们前面理论上的分析以及我们对于竞争力定义是吻合的。大多数答卷人倾向于认为这两大类指标是最重要的,一类是规模,比如占有率、销售额,他们认为这个重要。第二类指标是效益类指标。在构建评价体系的时候,最困难的是确定权重,我们有两种办法。一种办法大家来选择,主要企业界来选择哪些指标的权重比较重要。第二种办法,我们在监测软件里面设了三类监测指标,把指标的权重调整,第一类是规模性指标,我们把规模类的指标占70%的权重,效益类占30%。第二类效益型检测,把规模类的指标占30%,效益类占70%,还有一种是并重型各占50%,看看结果有什么不同?权重的调整对于特别优秀的企业排序影响不是特别大,没有颠覆性影响。对差的企业没有什么影响,对中间的企业影响大一些。仅仅用基础数据统计分析还不够,我们也考虑到有些东西是不能够直接从统计资料来反映的,用间接计量的办法,设计了所谓人气指数,首先使用竞争力数据库的资料对所有监测企业进行竞争力评价,然后形成基础数据的监测指数有一个排名,把对各个行业最优秀企业进行人气指数调查。把问卷调查结果和基础数据结果结合起来,形成企业竞争力的综合指数。
首次企业竞争力监测情况,监测范围有两类:第一类是境内AB股的上市公司,第二类是自愿报名的企业。目前公开监测结果的是境内AB股上市公司,有一些报名企业也参加了,我们也进行了监测,这次我们没有公布监测结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监测的成果主要反映在两方面,一个是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这个报告有一个总报告以及七个行业的分报告,同时我们还有一本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的企业版。企业版比现在有的同志拿到的书内容更详尽,有一个电子版,读者可以自己选择之后进行应用。完成这次企业竞争力监测的工作团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经营报竞争力研究室。
我们把往年的数据进行了测算,试算之后看看结果是不是合理,再来讨论指标体系是不是合理,最终确定目前的监测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大致是这么样一个情况,由基础数据和调查问卷数据构成指标体系。结果是这样的,基础数据所反映的中国上市公司可以五分成五大集团,实际是五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超强的集团,主要指中石化和中国联 通,规模巨大,利润总额非常高,是非常特殊的两个企业。第二类是第一集团,主要是竞争力得分在第三名到第12名的企业,主要是制造业和能源领域里面规模效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企业。第三类是第二集团,企业竞争力得分第11名到100名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各个行业,在规模效益上属于比较前的企业。第三集团是竞争力得分第101位到1000位的企业一般的上市公司。1000位以后的企业通常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基础数据监测结果,利用两个调查人群,一个是中国经营报的读者,回收了一千多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77份,回卷有效率77.6%,财经记者发放423份,回收103份。这两个人群相对对企业比较了解。人气指数的计算方法考虑三个因素,知晓程度、综合印象、发展信心。经过读者人气指数调查,财经记者选择的知名企业、有前景的企业和读者的选择有一定差异,我们也进行了分析。在读者人群里面我们进行了分析,50%以上都是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还有一部分是大专院校学工商管理或者学经济的学生。人气指数和基础指标有多大的相关性?这两类指标相关性是正相关,但是相关度不是特别得强。这也是达到我们的一个目的,基础数据主要是反映可以直接量化的因素,而人气指数反映不可直接量化的因素,间接来量化。关于这里面的一些问题,在监测过程中间,报告里面大家可以仔细阅读,可以发现很多很有趣的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我们也做了一些分析。
企业竞争力的综合指数我们用这么一个公式来获得,基础数据竞争力指数得分占70%,人气指数得分占30%,这样获得综合指数。
这个项目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下一步我们要考虑几个问题。
1、监测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2、监测企业的范围。如果把企业集团和一般的企业进行比较会出现什么问题,甚至还有一些企业说企业集团算一个企业,企业集团下面有很多子公司都来参加,没有指标范围。这次我们的范围是两个,一个是境内上市公司,一个是自愿参加的公司。
3、非上市公司的数据来源。如果范围拓展到非上市公司,数据来源是可靠的。现在我们用的办法是企业报的时候要求你得盖上章或者能够保证资料的真实等等。如果是大规模进行非上市公司的监测,数据来源怎么能够保证可信。
4、人气指数问卷对象范围。加强中国经营报的读者是这两个群体,我们还设想过证券公司的行业分析师也是一个群体,我们还设想过高等院校学工商管理高年级的学生、研究生、教师,我们寻找在人群当中对企业的人气指数进行问卷大题。
5、中国企业和海外企业进行竞争力比较。这项工作我们正在筹备之中。中国企业或者某一个行业的中国企业,它的竞争力状况我们进行评测之后和香港上市同行业的企业同样数据我们进行对比,和这个行业里面全世界最优秀的企业进行对比,把中国的企业同海外企业进行竞争力比较,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准备要研究的问题。我们正在筹备要做的工作。
竞争力研究是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探讨价值又非常有实践意义的问题。到底在理论上解释企业和企业究竟为什么不一样,而且这种不一样不同还不是说可以通过模仿、学习或者市场交易的过程能够改变。如果企业和企业也不一样,但这个不一样可以模仿或者可以学习,或者可以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能够获得。在理论上探讨怎么解释企业竞争力的差异,这有深刻的理论探讨价值。另外竞争力的研究也非常有实践意义,不仅企业界非常关注这个问题,而且许多政府经济部门,比如我个人所接触到的法改委产业司非常关注中国企业竞争力状况怎么样,商务部产业损坏调查局也非常关注这个问题,在国际竞争过程当中,特别涉及到反倾销这些问题的时候,在国际上经常讨论这些问题。现在技术标准的问题也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技术的制订以及企业怎么对待技术标准也成为关注的焦点。竞争力问题得到经济界广泛关注,对企业竞争力进行监测,它的运用价值非常广泛。我们在原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来开发应用项目,作为社科院料讲也试图把我们理论研究的成果能够推广到应用领域,实现它的社会价值。
今天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