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维:从“骑士”到“贵族”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9日 10:19  中国新闻网

  戴秀珍绘

  收购嘉宝来去匆匆入主厦证碌碌无为

  富豪李维由“骑士”到“贵族”的落魄之旅

  入主嘉宝实业的尝试,证明了李维扩张版图的强烈欲望。然而,要打造一个“李维系”,实现由一个“骑士”

  向“贵族”的转变,充足的现金流支撑至关重要,因此,厦门证券进入李维的视野。

  然而,厦门证券的增资扩股之路并不顺利。

  见习记者 邹愚 厦门报道

  2003年8月底,坊间流传厦门证券的实际控制人很可能发生变更。

  就厦门证券这样一家注册资本仅5000万元的券商而言,其股权更替,原本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不过,在厦门证券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位38岁的年轻资本富豪、上市公司海南罗顿发展(600209.SH)董事长李维,使这出本应平淡的“戏”有了戏眼。

  李维的财富线路图

  李维沿袭着国内众多富豪“闷声发财”的一贯传统,却很难逃开媒体的追逐。2001年,国内一家杂志将李维评为资本市场100富豪之一,个人资产1.25亿元,排名第41位。

  1989年,李维与昂建斌、苏晓萌等几个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朋友一起到海南淘金,三人出资成立了海南黄金海岸综合开发总公司,该公司初期主要做物业管理和装饰。

  1992年12月,李维等将这家公司改组为“海南黄金海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黄金海岸集团),其中,李维和昂建斌分别持有38%的股权。1993年5月,黄金海岸集团投资1000万元,注册成立了海南黄金海岸物业管理服务公司。

  1995年1月,黄金海岸集团将其持有的海南黄金海岸物业管理服务公司12%股权转让给海口黄金海岸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技术公司”),同时,海南黄金海岸物业管理服务公司更名为海南黄金海岸管理服务公司(下称管理公司)。

  1996年1月,黄金海岸集团实行债转股,把其对管理公司260万的债权转为出资,于是管理公司注册资本增至1260万,其股权结构变为黄金海岸集团持股90.5%,技术公司持股9.5%。

  1996年12月,海口金海岸罗顿国际旅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称“旅业公司”)以其下属金海岸罗顿大酒店(以下称“罗顿大酒店”)作为出资换取管理公司的股权,管理公司的资本增至6750万元,股权结构也变为黄金海岸集团持股72.4%、旅业公司持股20%、技术公司持股7.6%。

  通过增资,管理公司的注册资本从1000万增加到6750万元,达到了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的上市标准。

  1997年10月,黄金海岸集团将其持有的管理公司5%及2%股权分别出让给海口国能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海南大宇实业有限公司,形成了五家发起人的局面。

  1999年2月3日,罗顿发展成功地向社会公开发行了人民币普通股5000万股,每股发行价格6.39元,募集资金31950万元。

  罗顿发展从一家注册资本仅1000万的公司摇身一变为一家上市公司,其中的变迁充分展示了李维的财技。而从1989年起家,到1999年麾下公司股票发行上市,10年间李维的个人财富迅速积累,方有国内媒体将其列入百位富豪之说。

  时势造英雄,1995年,随着海南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李维等人转战上海。

  1995年1月3日,上海竞法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竞法)成立,注册地址为浦东南路53号二楼,注册资本5400万元,李维出任董事长。

  据透露,作为房地产公司,上海竞法没有太大的名气,其在上海开发的最有名的楼盘莫过于位于上海浦东的名门世家,占地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2万方米。

  然而,作为一个资本平台,上海竞法的空间却大得多,李维透过上海竞法,一度成为上海嘉宝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622.SH)的大股东。

  1998年底嘉宝实业改变募集资金投向,以1.4亿元资金受让上海竞法在浦东的三个地块;1999年5月,上海竞法以2.30元/股的价格受让嘉宝实业5342万股法人股(占总股本的16.01%、共计1.2亿元),成为嘉宝实业的第一大股东。联系起这两次操作,其中缘由不言自明:嘉宝实业先掏钱给上海竞法,后者再用这些钱来收购前者的股权。上海竞法玩的是资产换股权的游戏,而这种游戏一开始就注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2000年底,嘉宝实业表示,因无法办理上述土地权证的登记过户手续,因此终止该项受让;2000年9月27日上海竞法将嘉宝实业的控股权全部转让,李维的“嘉宝实业情绪”宣告终结。

  而经过先后几任大股东的折腾,嘉宝的业绩一步步下跌,2000年、2001年连续两年亏损,终于沦落为ST。

  在李维的财富版图上,有一个人不可忽视,这个人便是博鳌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晓松,蒋是著名电影导演蒋君超与著名电影演员白杨之子,现年53岁,持有博鳌控股50%股权。

  1998年,李维麾下的海南黄金海岸集团与蒋晓松及同为博鳌最早的一批开发商之一的中远发展共同出资组建了海南博鳌投资控股,注册资本为3亿元。

  2001年12月28日,罗顿发展出资7800万元收购了博鳌控股17%股权。而通过受让博鳌控股,罗顿发展也得以重返海南,分享海南地产的第二波行情。

  隐秘入主厦门证券

  很显然,李维的雄心不止于拥有罗顿发展一家上市公司,上海竞法入主嘉宝实业的尝试,证明了李维扩张版图的强烈欲望。然而,要打造一个“李维系”,实现由一个“骑士”向“贵族”的转变,充足的现金流支撑至关重要,上海竞法之所以兵败嘉宝实业,最主要原因就是其现金支付能力不足(2000年7月7日嘉宝公告称,上海竞法因股权受让款纠纷案被法院冻结其持有的嘉宝实业1244万股法人股和184万股转配股),而此时的罗顿发展已经很难继续为其提供足够的现金流。因此,李维开始把目光转向金融机构。

  注册资本仅5000万元,并且面临困境的厦门证券进入李维的视野。2001年1月,李维现身厦门证券,而且非常低调,低调到罗顿发展对于入主厦门证券一事至今连一则公告也没发。

  成立于1988年7月的厦门证券,曾经是厦门市惟一的专业性证券公司,当时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1310万元。1996年10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增资扩股,注册资本金增加到人民币5000万元。数年间,厦门证券累计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近20亿元。

  而厦门证券之祸起于其成都营业部的巨额亏损。

  资料显示,其成都营业部成立之后,一直由海南华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海南华银相关报道详见本报2003年6月2日《海南华银迷宫》一文)承包经营,直至1998年12月才由厦门证券接管。其间,成都营业部因国债回购交易出现约1.7亿元的亏损。

  而当时掌控成都营业部的,就是海南华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于2002年9月7日被停业整顿的大连证券前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石雪。

  据悉,公安部在调查海南华银信托时,曾经派人到厦门证券取证,尽管厦门证券逃过这一劫,但终究逃不过被股东抛弃的命运。

  罗顿发展正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接手厦门证券。

  资料显示,2000年,厦门证券的股东结构为厦门市财政局持股26%、湖南东江水泥厂持股24%、一汽四环企业总公司持股20%、一汽实业总公司20%、上海兆基实业有限公司10%。

  2001年1月以后,除厦门市财政局外,厦门证券其余四家股东变成了中金财务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埃力生(集团)有限公司、罗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煤深圳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24%、20%、20%、10%。

  2002年,持有厦门证券24%股权的中金财务咨询有限公司不再出现在厦门证券的股东名单上,取而代之的是中金丰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五个股东当中,除了厦门市财政局外,其余数家股东与李维关系密切,不过,这种说法无法得到证实。但是从目前李维担任厦门证券董事长的情况看,不难推测厦门证券的实际控制人就是李维。

  记者就罗顿发展历年的公告均没有披露其持有厦门证券股权的信息一事致电罗顿发展董秘韦胜杭,韦表示,罗顿发展不是厦门证券的第一大股东。

  记者问,为何罗顿发展会出现在厦门证券工商登记资料的股东名册上呢?韦表示,对此他一无所知,并笑言:“有些情况你们记者比我还了解。”

  厦门证券的易主如此低调,以至于一年后的今天,很多厦门当地的股民仍然只知有厦门证券,而不知其工商登记名称早在2002年6月已经变更为多宝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国信证券接盘?

  “其实,李维一直很想把厦门证券做大,只可惜生不逢时。”一位知情人士评价道。

  2002年5月,罗顿发展的人员正式进驻董事会。厦门证券随即提出,公司拟将注册资本增至人民币5亿元以上,同时更名为多宝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并尽快申请综合类证券公司的资格。

  为了使厦门证券尽快“乌鸦变凤凰”,李维煞费苦心曾试图为厦门证券打造一个豪华阵营,其中一个重量级人物就是2000年初曾任港交所营运总裁的徐耀华。

  2002年6月8日的厦门证券股东大会上,徐耀华以第二大股东中金丰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代表人的身份增补为厦门证券董事。据说,当时徐耀华已经承诺,一旦厦门证券完成增资扩股,他将走马上任总经理。

  然而,李维深厚的人脉仅为其入主厦门证券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厦门证券的增资扩股之路并不顺利。

  “厦门证券增资受到市场冷落是意料之中的,2002年券商出现全行业亏损,很多人对券商没信心。”一位厦门证券界人士分析。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为了保留对厦门证券的绝对控制权,罗顿发展在寻找外部股东时,只愿意给每个投资商最高5%的持股比例,对于这些机构来说,花钱当一个券商的小股东,的确是一件很不吸引人的事。

  厦门一位证券界人士认为,增资扩股受挫是李维欲抽身而退的主要原因,厦门证券这样一个注册资本仅5000万的券商,没有尽快做大,最后的结局很可能被淘汰。

  厦门证券也逃不过同行遭遇的亏损命运。“就厦门证券在厦门的三家营业部目前的情况看,估计每家每月可能要亏10万,一年就亏损360万。”厦门另一家券商营业部老总说。

  “罗顿发展出让股权的另一个原因与周正毅出事后的券商大环境有关。”

  一位资深证券界人士透露。

  据悉,由于周正毅出事,其控制的富友证券爆出挪用巨额客户保证金等黑幕,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再度出现,中国证监会内部达成共识,对民营企业担任券商第一大股东慎之又慎。

  因此罗顿发展及其关联公司转让厦门证券股权在所难免。

  据了解,与厦门证券有过接触的券商包括海通证券广发证券和国信证券。

  记者致电海通证券总裁助理王建业,王建业表示,他没有听说过这回事。

  广发证券厦门湖滨南路营业部总经理卓文告诉记者,他接到过公司高层的指示,对厦门证券做了一个调查,提交了一份报告。

  但是他认为,广发证券收购厦门证券的可能性很小,毕竟广发已经收购了华福证券,在厦门也有了两家营业部,不太可能再去买厦门证券了。

  而国信证券总裁办一位自称姓梁的先生告诉记者,他没有听说过此事。

  国信证券资产管理部的一位人士也否认有入主厦门证券这回事。但是,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国信证券总裁胡继之在给她的电话中亲口承认,购买厦门证券的事情正在谈,但是还没有进入实质性阶段。

  记者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为国信可能接盘厦门证券提供了佐证,1999年上市的罗顿发展,其主承销商就是国信证券有限公司,而厦门证券目前的财务总监杨慕文曾经在国信证券投行部任副总职务。以国信证券与罗顿发展的渊源,由其来“接盘”比较合适。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