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勇华
●提高“国际竞争力”不只是一个经济行为,而是包括了许多非单纯经济因素的综合过程,包括学会以国际通行办法处理事务,学会以国际的眼光观察、分析问题,学会利用国际一切优秀成果,学会借鉴国际有益经验
●在关注GDP等经济增长数据的同时,一定要同样关注非单纯经济因素的作用力。如果说,上海已经意识到自身与国际一流水平的差距而奋起直追,更多的地方则要意识到自己与上海的差距而加倍努力
正在上海举行的福布斯全球行政总裁会议,即“福布斯论坛”,如同1999年也是在上海举行的“财富论坛”,都是备受世界瞩目的国际会议。上海作为一个加速国际化的城市,重视举办好每一项国际活动,同时,也十分重视学会以国际化的方式开好国际性会议。像接待工作、宣传活动,都有了“标准化”操作方式,当地市民也主要是从传媒而不是从行政渠道了解会议。
这样的变化,在一个令人关注的背景下,显示出值得重视的意义。
翻开两年前的上海报纸,在大力宣传“十五”计划的主题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成为大家耳目一新的概念。如今,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提出,“上海要着眼于提高国际竞争力”。据报道,国际上对“国际竞争力”的内涵通常解释为“主要包含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金融环境等8大要素,涉及224项指标……”与我们所说的综合竞争力相比,国际竞争力主要在经济力竞争领域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这对于上海而言,是动力也是压力。就国际竞争力的金融环境、贸易流量、开放程度、服务效率等重要方面而言,上海与纽约、巴黎、伦敦等世界级城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实现新一轮发展的目标将是一场硬仗。
然而,提高“国际竞争力”这样一个经济特征显著的目标,却不只是一个经济行为,而是包括了许多非单纯经济因素的综合过程,包括学会以国际通行办法处理事务,学会以国际的眼光观察、分析问题,学会利用国际一切优秀成果,等等。以办好“福布斯论坛”为例。“办好”可以说只是一项事务操作,而把这样的论坛和类似的国际活动,源源不断地吸引到上海才是重要的。正如上海2010世博会的成功申办,世界对上海的认同,就既包括了有目共睹的经济发展水平,又包括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良好社会政治人文环境和城市未来发展潜力等诸多综合因素。就说“办好”本身,体现中国传统好客特色当然可以称之为“好”,但是,首先要有明确的效率观念。一个经济性的活动如果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不体现国际通行的效率特点,办得再“好”也是败笔。在我们刚刚步入国际行列、举办国际活动不多因而经验不足的时候,有这样那样的败笔在所难免,重要的是尽快学会减少并消除败笔。上海举办“福布斯论坛”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努力学习“办好”的真谛。
从更大范围说,提高国际竞争力不仅仅是上海的目标。比如,我们都了解世界“五大城市群”,对于整个长三角而言,既然有成为“第六城市群”的雄心,就不能不把提高国际竞争力也作为自己的目标。那么,我们在关注GDP等经济增长数据的同时,就一定要同样关注非单纯经济因素的作用力。如果说,上海已经意识到自身与国际一流水平的差距而奋起直追,更多的地方则要意识到自己与上海的差距而加倍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