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总编在线 > 正文
 
《读者》杂志总编辑彭长城作客新浪聊天实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9月17日 21:15 新浪传媒

  

《读者》杂志总编辑彭长城

  大家好!

   主持人: 各位网友,欢迎参加今天的总编在线聊天活动,大家都非常熟悉和喜欢《读者》杂志,这是一本滋润了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心灵的杂志,今天我们非常有幸地请到了这本杂志的总编辑彭长城先生,现在请彭总编自我介绍一下。

   彭长城:我是1982年元月兰州历史系大学毕业,就到这本杂志当编辑,当时这本杂志的编辑人不多,还有几个帮忙的,1986年,我当这本杂志的副主编,一直到现在,一直在这本杂志做事。

   主持人:彭总二十年来一直战斗在《读者》杂志的第一线,现在《读者》杂志已经成为中国杂志的第一品牌,请介绍一下这些年《读者》杂志的重要的历史阶段的情况。

   彭长城: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81年到1984年,是杂志的创刊期,基本上是读者推荐、打开外部世界窗口的办刊的理念,在这时候基本形成了。第二阶段是85年到90年,是这本杂志的成熟期,主要的特点是杂志更多地关注了人文的东西,更多地关注一些文化的东西,同时在这段时间,杂志的发行量也大约维持在150万份左右。第三阶段是杂志的发展期,是从1991年到1999年,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杂志的发行量突破了200万、300万、400万,到95年的时候,杂志的发行量达到了顶峰,正好是一个曲线,95年开始有一点回落,但是总的印数保持在300万份左右。第四阶段我们把它称为杂志的拓展期,这个阶段主要的特点是:杂志由原来的一本刊物变成了四本刊物,所谓四本就是2000年杂志变成半月刊,一个月出两本,另外这段时间里,我们办了读者杂志的乡村版,也办了读者欣赏杂志,就是一本主刊、两本子刊的情况。

   主持人: 《读者》之所以如此长盛不衰,您认为最主要是什么原因?

   彭长城: 《读者》创刊以后,有一个口号,叫博彩中外、汇聚精华、启迪思想、开拓眼界,所以确定了一个开放性的视野,这个视野打开了外部世界的窗口,同时也更深层次地了解我们国内自身的文化根源。第二个原因,我觉得是深层次的文化关怀,对这本杂志来讲,大家可以看到,它有很多的栏目,跟人有实实在在的联系,关注人的精神生活,关注人的自身素养的提高,关注人的感情的释放,所以很关注人。我们觉得,这本杂志有很深刻的人文关怀。

   再一点,这本杂志的内涵比较深,到目前为止这本杂志始终坚持着一种大文化的概念,它本身把中外很多优秀的作品,一些优秀的理念基本上汇聚到这本杂志上了,使大家从中吸收到取之不尽的文化的渊源。

   当然,这本杂志的成功还体现在平民办刊的思想,开始是三毛钱,现在是三块钱,二十多年,说是增长了十倍,但是增长的幅度和它提供给读者的东西比国内的物价水平增长的幅度要低很多,到现在为止,我们的杂志还是价格最低廉的,但内容又是非常丰富的一本杂志,64页的黑白文字,将近20面的彩色页面,光是印刷成本就占到55%以上。

   《读者》是最深入市场的一本刊物,没有搞摊派,完全是读者自己去买,而且如何卖这本杂志,我们做了很多的具体工作。

   主持人:《读者》是95年达到一个高峰,后来有所回落,落到300万,到2000年改为半月刊以后又上升,其间好象一直不稳定,之后您又进行了哪些探索和改革,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彭长城: 杂志在95年达到一个高峰,有一段时间杂志的印数有点回落,当然这段时间大家也在分析,主要觉得杂志的一些内容过于艰涩,有些东西不够大众化,同时杂志也不够丰富。所以,从月刊改成半月刊以后,首先一个想法就是满足了读者对信息量的要求。第二方面,我们也对编辑方针做了一种调整,这个调整说起来实际上也是很大众化的一种办刊的方针,比如讲,我们要求既然这本刊物是办给大众的,所以尽量不涉及一些比较生僻的问题,所刊登的文章尽量是大家关心的,大家喜爱的文章,大量大众化的东西。另外,原来我们一期杂志能登四十篇文章,现在我们登了五十篇文章,本身它的领域就拓宽了,杂志的杂也体现出来了,同时,在同样的64页中间登了五十篇文章,一方面是面宽了,另一方面是文章短小精悍了,所以非常吸引人。当然,前面的问题也可以用通俗的道理说出来,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研究的问题都是比较高深的,但是他在领取奖金的时候,必须向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讲明他的道理,虽然是很高深的理论,但要用很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尽管《读者》这么多年来登的很多文章有思想深度,也有理论基础,也有超前性,但是我们尽量摘发一些通俗语言表达出来的,让更多的人理解的文章。所以有时候我们自己也说,社会有时候存在着一种不同的结构,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或者是经济现象往往是通过经营来引导的,但是最终的实践是要通过大众的实践来完成,所以读者做了非常好的事情,在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找到很好沟通的桥梁。

   另外杂志这几年做了很多营销的工作,比如我们有一个营销的理念,“让《读者》成为您身边的杂志”,这句话我们也是从其他的营销方式找到的,受他们的影响和启发,毕竟,现在大城市的杂志都能买到,但是很多其他的城市,买《读者》杂志也不是非常方便,所以从如何购买这本杂志,首先要让大家知道,《读者》是一本很好的杂志,我们通过杂志自身的宣传,我们自己宣传自己的公益广告。第二点,知道一本杂志就知道如何去买到它,到什么地方去买到它,比如通过订阅,通过零售,通过书摊的购买。第三,当你想买到它的时候,就应该得到它,我们也有很多营销模式,比如说亲情订阅,非常好,我们动员杂志的订阅者给他的亲友,给他的老师,给他的朋友订这本刊物,我们有一句口号,“把你的爱意传达出去,找一份每月相逢的感觉”。现在社会,人们互相沟通不够,如果你要怀念一个人,你要感谢一个人,可以为他订阅一份杂志,实际上这个杂志订下来不到72块钱,每个月他看到这本杂志就像看到了亲人,所以我们搞了很多的营销,而且非常多,我觉得这个东西,通过营销领域的变化,通过营销模式的推广,使这本杂志基本上走得比较好。

   主持人:现在《读者》的发行量有多少?

   彭长城: 股票上有一个“井喷”的行情,实际上我们今年的杂志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是“井喷”的行情吧,我们这本杂志,19期,月发行量是394万册。我们再努力一些,争取今年10月份的印数突破800万册,当然到目前为止今年的印数比去年每月增长175万册,去年是545万册,今年平均是720万册。

   主持人:现在很多文化生活类,文摘类的杂志发行量都有下降的趋势,而《读者》的发行却一直上升,这其中有那些奥秘?

   彭长城: 一本杂志要走得很远,首先内容要很好,我们在杂志的不同发展阶段,提出了不同的编辑理念,比如说刚才说的16字方针,但是在16字方针的同时,我们又提出来让《读者》进入每一个家庭,实际上一本杂志不能包罗万象,也不能满足所有人的爱好,所以我们提出“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优秀的文化”,当然从这几年的质量发展讲,我们又提出“与读者一起成长”,社会进步了,社会发展了,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对精神方面的需求总是不断提高的,如何满足读者的成长是我们办刊首先要了解和所看重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我们首先在做杂志内容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要更深入地做这些方面的工作。另外我们对社会的关注。《读者》杂志是文化综合类的杂志,我们做了很多对社会深层关注的问题,比如主要反映中国应试教育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国务院总理李岚清的重视,我们国家掀起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讨论,比如说户籍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养老制度问题讨论等等,另外杂志本身反映了很多时尚的东西,现在分成了几个板块,每个板块有不同的东西。比如讲,我们杂志有一个栏目,把社会上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通过很简单的话表现出来。所以从杂志来讲,应该说是不断地在走的,而且很多方面跟社会是比较同步的。刚才谈到了,我们调整了办刊思路,比如说四十篇到调到五十篇,本身杂志的面也比较宽。

   主持人:刚才说到2000年改为半月刊,改成半月刊的杂志也很多,目前来讲改的比较成功的就是《读者》,改成半月刊起到了什么作用?

   彭长城: 从改刊来讲,一个是需求,因为《读者》杂志文化方面汇集的一本杂志,但是社会发展变化很快,大家对知识的需求有时候要求很高,所以在我们改刊之前,很多读者提出来你们改成半月刊吧,这样我们就改成半月刊了,一期两本,大家获得的知识和信息就多了。另外,作为一个期刊来讲,本身要进行一种发展,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改刊之前,我们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大约是八十分之一,有八十本杂志中间就有一本《读者》杂志。再早两年,就是一百二十分之一。因为中国一年的期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突破30亿册。到今年,基本上《读者》杂志在市场占的份额已经到了三十五分之一甚至更多一点,这是本身改刊成功的一方面,当然,中国加入WTO以后,面对着外刊进入的一种争夺市场,你把自己做大做强了,市场份额大了,抗击未来的一些期刊的进入本身也有抵抗力了,同时也有资本了。

   主持人:说到外刊进入会队对国内的期刊市场产生冲击,假如美国的《读者文摘》哪天进入中国市场,对《读者》会不会有冲击?如果有的话,您考虑以什么措施来应对呢?

   彭长城:《读者文摘》是在美国办得比较成功的一本杂志,也非常人文化,非常适合美国的社会大众,所以在社会上很多国家有很多的语种,有很多的版本,是市场上比较成功运作的一本杂志,但是对《读者》杂志来说,更是属于本土化的一本杂志。刚才之所以谈到了,我们改半月刊,同时办子刊,也是杂志要把自己做大做强,当然我们跟《读者文摘》相比,我们也有自身的优势,所以任何国家都有自身的文化,有自身的特有的经济文化的背景和特有的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恰恰是《读者》杂志在满足中国人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我们应该做的是比较深的,这方面我们倒也不见得一定怕美国《读者文摘》的进入和抗衡,因为最后的抗衡是有实力的,一种文化进入到另外一个地区,必须要适合本土化,所以从这方面来讲我们首先一定要做大做强。所以我觉得,国外期刊的进入不见得是坏事,在竞争中间,大家可以通过竞争进行一种互补,双方都得到强大。

   主持人:现在《读者文摘》还没有进来,但是《读者》已经走出去了,最近有一条非常引起业界人关注的消息,就是《读者》与美国大陆公司签约,将在北美印制发行,就是说你们已经开始向海外扩展了,能具体谈谈为什么考虑这么做?您对海外市场的策略是什么样的?是不是专门做一个海外版?

   彭长城: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坦率地说,这就谈到文化的问题了。当今世界,英语语言是整个世界主导的地位,但是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同时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身要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让外国人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我觉得也越来越重要了。目前《读者》杂志是国内发行量比较大的杂志,也是大家比较认可的杂志,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把这本杂志推到世界,使更多人通过这本杂志认识中国的文化,从而了解中国。但是实际上,随着我们国家对外的改革开放,这本杂志已经走向了世界的八十多个国家,到目前为止,我们掌握的印数也是在50万册以上。毕竟真的在一个国家落地生根,要取得一定的影响,要靠自己成功的市场化的运作,才能最终实现。所以,我们在美国,同美国大陆文化公司签约,就是在美国搞《读者》杂志的发行,实际上还是发行在美国的华人圈中。这样又有一个问题要提出来,说起来我们有大陆的期刊,还有台湾的期刊和香港的期刊,因为有一次我去美国,了解了美国的期刊,有时候觉得心里感觉非常不好,在美国,大陆期刊的定价非常的低,比如说《读者》杂志,一美元就可以买到一本《读者》杂志,相反,台湾的期刊要买到三四美元,甚至更高一点,香港的期刊可以卖到七八美金,为什么大陆的期刊价格就比较低呢?我觉得也是一种特殊的情况引起的,所以这次我们定位在2.5美金,当时我们跟这家公司也有一些争论,他就认为定在1块多钱就可以了,后来我觉得,我们的杂志是精品杂志,是物有所值的,特别是在美国这种地方,特别体现完全按照价值规律办事的杂志,我觉得我们的杂志定在2.5美金也是值得的。前不久接到一个电话,问我在美国怎么做的,他说你们在美国的印刷提高了大陆期刊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的地位,这也是体现了知识产权,体现了大陆本身文化的一种价值。美国大陆公司的总裁说得也好,他说《读者》是能被美国生活的各种文化背景的,比如讲台湾的、香港的、马来西亚的、新加坡的,甚至日本移民过去的所有华人血统的人接受,因为它本身是所有华人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也是了解中国的一个非常有影响的传媒。

   当然,《读者》杂志在美国登陆,受到了美国的重视。根据我们的了解,像《华尔街日报》、《道琼斯通讯社》以及美国很多的网站都对《读者》在美国印刷发行进行了专门的报道,这说明国外对另外一种文化进入美国市场的关注,我们希望通过我们市场化的运作,能给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而且真正能把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在全球复兴的过程中间起着比较好的作用。

   主持人:《读者》已经是半月刊了,现在又有一个乡村版,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在细分市场方面你们是如何做的?

   彭长城: 中国的农村市场是很大的市场,但是,是一个待开发的市场,中国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也是相当高的,所以做乡村版的主要目的也是考虑到,《读者》在城市里的读者主要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但是考虑到我们国家教育的普及程度,也考虑到乡村的一些需求,比较而言,城市和乡村的需求可能有一点差距,所以我们做一个乡村版,主要是满足乡村读者的需求。但是从目前的营销情况来看渠道一直没有打开,因为现在的杂志非常便宜,3块钱,真是发到农民的手里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做了一个方面的尝试。这几年,我们都看到了,很多杂志都在做城市里工作,不断地为白领,不断地为知识阶层,不断地为城市里面各种时尚的消费者打造不同的刊物,但是《读者》需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水准,做很具体的工作,所以我们做了乡村版。当然,到目前为止,乡村版都是在赔钱做的,我们希望通过今后的不断提高乡村版的内容,不断地、真正地接近乡村读者的需求,把这个版本做好。

   网友:现在乡村版发行的情况怎么样?

   彭长城: 十万册左右吧。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读者》有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像这期刊登的百名作家签约仪式,还有以前的读者林的一些活动,在这些活动方面你们是如何考虑的?

   彭长城: 百名作家签约的活动,实际上是我们《读者》杂志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作者方面迈出探索性的一步。按照国家法律管理的规定,转载一篇文章向原作者支付搞酬就可以了,但是实际上,我们以前实行一稿三酬制度,向原作者支付稿酬,向原书籍、报纸各种形式也转发一份稿酬,另外向推荐者也支付一份稿酬,在这里,大家都做了工作。这种一稿三酬制度我们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和作者,没有和期刊社、报社、出版社以及推荐者发生任何矛盾的原因,工作做得很好。但是现在我们为什么又做这个事情呢?也是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吧,一个是对作者的综合素质来讲,我们首先走一步,就是经过他的许可可以转载他的东西,这样比刊登他的东西以后再告诉他或者给他支付报酬要好,也是很人性化的,也是尊重作者的。第二点,我们和这么多作者签约以后,稿源方面,也可以卖出一部分。另外,我们签约以后,可以直接使用他们原创的稿件,《读者》杂志开拓新的编辑内容方面,我觉得也是打开了一个通道。在2004年,我们将开创原创精品这样一个板块栏目,可能有更多的东西能登出来。因为在我们跟作者的了解过程中间,作者的潜力还是很大的,可以挖掘的。

   刚才谈到了读者林活动,实际上是媒体和公益活动结合的一种很好的典范,一种成功的运作。一般来讲,大家关心一本杂志,顶多看这个杂志什么东西,实际上看《读者》杂志的人都是有爱心的,因为它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对我们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都有涉及,关注环保、关注教育方面都非常注重。比如说我们做读者林活动,实际上黄河是我们国家的母亲河,但是黄河多少年来滥坎滥伐,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就出现了黄河断流,而且黄河中间泥沙的含量也非常大,如何让母亲河再年轻化,需要我们做很多的事情,这样就提出了保护母亲河的共建读者林的活动,也是提供一个释放爱心、关注社会和直接参与公益活动的平台,所以这个活动推出以后应该说反响是非常好的,非常好好在哪里?首先,就是有很多的人参与了这项活动,更多的人对我们国家的环保的状况更加关注,特别是一些学生,很多人都关注母亲河到底是怎么个情况。比如讲,种一棵树能产生多大的作用,大家都非常关注,所以很多人积极地为母亲河植树,为母亲河披绿装,现在捐款已经达到了400多万元,我们在甘肃的六家桥水库,在兰州的大沙沟、四川的额山建立了三片读者林,将近二万亩地,这是非常实在的。

   另外,做公益活动《读者》也是受益了,你对社会的回报,对社会的爱心,社会是给予关注的,很多读者因为读者林活动从而关注到了《读者》杂志,现在很多关注环保的人因为关注环保而关注这本杂志,转而订阅这本杂志,所以我们回报了社会,同时杂志本身也给了我们丰厚的回报。有一年我们给全国的特级教师赠书,那时候是一万本,很多特级教师认为是读者杂志实实在在为这些教师做事情,所以很多教师也向他的学生推荐这本杂志,因此我们杂志本身也受益了。当然,关注教育也是我们多年做的事情,我们用了宋朝人的一句话,中心就是,如果关注教育,自然他培养的人类素质就高,如果高了,做官的人做官的行为就比较廉洁、公正,这样公正以后,对社会又起到了很好的积极作用。

   网友:您做了这么多年的《读者》,现在您究竟给《读者》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呢?《读者》的内容上倡导什么样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精神?

   彭长城: 首先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化,看《读者》多少年,就会感觉到读者有一种史诗般的波澜壮阔,到现在有312期了,这是很厚的一本杂志,通过看这本杂志,他能了解到世界上各种优秀的文化,可以有中国的,有国际上的,而且它非常有包容性。第二个,这本杂志从某种概念上来讲,它是一种很理想化很负责任的一本杂志,很多人说这本杂志伴随了他的一生,很多人通过看这个杂志,看这本杂志宣扬的道德观念,宣扬的做人的道理,就感觉到实际上是把人类共有的美好的道德规范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它比较正统,但是不落伍。我曾经接到一个读者的信,这个读者在国内上大学,读了研究生,到国外读博士,他说学校给了我生存的本领,但是《读者》教会我做人的道理。所以这么多年来,《读者》一直强调,登出的东西要对社会负责任,同时自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能自己轻薄自己,一定要做对社会负责任的、有道德的人,这也是我们推出来的文化理念,这实际上是对人的深层次的关怀,一个人最终精神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他可以得到他做人处事,包括立人的一些根本,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们讲实际上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关怀。

   网友:现在《读者》杂志已经做到了700多万册的发行量,你们是如何做到的?发行上你们一定是做了很多的探索,在扩大发行量上你们都采取了哪些手段?

   彭长城:这个就比较具体了,我们到现在为止,应该说是完全通过邮局发行的一本杂志。但是,怎么让邮局发行得好,不能完全依赖邮局,我们做了很多的宣传工作,比如说每年征订期,我们就宣传自己,比如说去年提出一个口号,“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的文化”,我们把这个理念一直在推。去年我们提出选择《读者》的五个理由,首先它是一本精品期刊,它有很丰富的内容。理由二,很多人都选择这本期刊,为什么呢?这里面有一个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因为这本期刊好,所以大家都选择它。另外,美国《读者文摘》的总裁认为《读者》是另一种杂志,余秋雨讲,《读者文摘》是非常好的杂志,是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期间,反映了老百姓心声的杂志,让老百姓感受到,她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间,她不仅仅是一个呐喊者,更是参与者。

   另一方面,这本杂志现在3块钱,这样的杂志现在很少了,真是考虑老百姓的需求,三块钱,很便宜的价格,但是很有质量。这几年我们推出了订阅的新方式,原来是“订《读者》、游丝路、赢手机”,当然定这本杂志通过抽奖的形式,你将来有机会拜访杂志社,同时也可以看到大西北美丽的风光,得手机,去年有50部摩托罗拉的手机。明年新的形势,有40部手提电脑等着读者,400部MP3,吸引读者来征订,这种形式还是有号召力的,因为对大家来讲,一方面定一个《读者》,如果这本《读者》很好的,我订了,还有机会来摸奖。我们把所有的征订广告都寄到乡一级的邮局,这在全国的杂志中间可能也只有我们一家做到了。另外,我们也做了很多的杂志,很多的媒体,一些活动性的宣传。比如讲这次新浪请我来做总编在线,也恰恰是因为《读者》到了征订期。毕竟任何渠道都有它的不足之处,我们这些年通过邮局,通过另外一些渠道做一些工作,它作为一种补充,其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当然这里面就不细谈了。

   网友:《读者》上的广告是不是有什么限制?是不是有所选择?你们如何吸引广告?有没有扩大广告版页面的打算?

   彭长城: 首先,《读者》杂志这些年刊登广告以后,极少有因为广告产品和我们发生争执的情况,我们基本上不登信息类、医疗、机械这种东西,因为这种东西本身不实际,我们登广告的时候,有十项原则,那时候也是比较苛刻的原则,比如说文化品位和《读者》相匹配的原则,产品和《读者》杂志消费者相对应的产品,前些年还提出来,保护民族工业,尽量刊登一种优秀的产品的要求。当然,尽量要求它的广告设计风格和现有的风格比较接近,这一点我们做得比较严格。同样的是大众类的刊物,我觉得我们是做得比较好的,就是在现有的纸张、现有的条件,我们的广告是经的起考验的,而且现在这本杂志上国际品牌的广告基本上占到1半以上了。

   广告的收益也是比较客观的,但是尽管我们在增加一些广告的页面,但是我们不侵占读者欣赏的利益,比如几年前定价是3块,那时候《读者》能给的东西和现在所给的比,应该说东西多了,同时广告也是一种信息,好的版面也能让大家看到很优美的东西。

   网友:发行和广告的收入各占多少?还有没有其他的盈利模式?

   彭长城: 目前为止,《读者》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广告和发行收入,广告占了三分之二,发行占了三分之一,其他的比较少。

   网友:《读者》是一个名牌杂志,是有品牌的杂志,在树立这个品牌之路上,您一定有很多的经验,能给大家谈一谈吗?怎么去保护这个品牌,壮大这个品牌?

   彭长城: 如何做一个品牌,可能有很多的品牌专家在做,根据我自身这么多年的感受,我感受比较深的一个,首先品牌要有很好的内涵,《读者》这些年之所以成功了就是因为很在意自己的文化品位,它给读者的东西非常核心,所以读者非常喜欢。

   第二个,我觉得它做任何的品牌,不能有很着急的感觉,不能激进,现在很多人说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读者》这些年来一直不张扬,都是慢慢的在做。进入杂志本身的一种完美,所谓静水流深嘛,正是因为她不张扬,而且很认真地做事,很认真地对待读者,慢慢地在做。我觉得做品牌过程中间,是慢慢地做的。

   第三个,确实来讲,要满足消费者的一种需求,这种需求是实实在在的,不能是虚头八脑的,我们确实满足了读者精神上的需求,而且,我们没有刻意追求高额利润,所有的杂志当中价格是最低的,但是它真正为读者着想,真正为读者服务。办刊来讲,你要维护这个杂志,这么多年来,树立品牌的形象方面,我们一直都在很认真地做。比如说我们做亲情订阅活动是对《读者》个性化的服务,在期刊界也是独一无二的创造性东西,这都是实实在在地在做一些事情,你不能为了追求一些东西,为品牌而品牌,而是,品牌是经过市场的检验,在读者心中自然形成的。

   网友:有没有做《读者》集团的打算?

   彭长城: 刚才谈到了有几本刊物,实际上,我们现在还有一个跟中国盲文出版社做一版盲文版,工作人员把《读者》上的文章翻译成盲文,成本非常高,但是盲文是世界通用的语言,这本杂志完全靠手触摸的,但是这本杂志价位是非常高的。另外我们出了维吾尔文版的《读者》,这个在新疆也是最大的,发行了七八十万。另外挂名读者之下的还有几个期刊,所以读者在期刊集团的这种结构来讲,已经达成了这样一个框架,但是期刊要真正作为集团来讲,特别是作为一个文化产业来讲,《读者》的发展可能还是要走出一种新路来,这种新路可能就是利用他自己核心的东西,它最大的长处是做期刊,向期刊媒体的一种延伸吧,同时利用自己多少年做期刊的优势,做出更多更好的有优势的,当然是原创性的,对社会是予慰补缺的、个性化的期刊。当然真正要做大,还是在于这个期刊能不能跟市场经济的一些经济方式结合起来,比如说资本运作,比如说真正的比较企业化的运作,这个实际上国外很多大期刊和期刊集团、大出版集团已经走出了很多的成功之路。

   网友:你认为自己现在是不是很成功?《读者》发展到这个规模,是不是没有那种后顾之忧了?

   彭长城: 成功首先是这本杂志的成功,这本杂志就像一个光芒四射的寺庙,因为庙里的佛像有光环,所以庙里的和尚也有了光环,实际上庙宇的光环照到我的头上了,毕竟能够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也是不容易的事情,当然一本杂志的成功是大家的努力,我们的杂志在发展的过程中间,很多很多的人关注到这本杂志,我的很多同事为这本杂志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所以成功归公于一个集体,归公于大家,作为我个人来讲,是比较满意的一份工作。

   我觉得,现在应该有危机感,今年我记得在我们杂志突破了七百万的时候,我曾经写了一篇卷首语,有一句话,就是“在杂志的发展中间,道路肯定是坎坷不平的”,所以存在着危机感,因为一本杂志的危机是来自于各个方面,首先是来自于你自身能否进步,作为一本杂志来讲,走过了这么多年,一个杂志能不能给读者不断地带来新意,不断地成为读者生活中某个阶段的伴侣,能不能给他们提供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实际上这是我们办刊人苦苦追求的东西,所以首先的危机感是能不能把杂志的质量提高。

   第二,从市场角度来说,随着市场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杂志已经不再是原来小作坊式的运作,真正的运作是完全市场化的运作,如果你不能赶上市场,不能按照市场的规律性的东西来运作一本刊物,也会给杂志带来一种危机。很多杂志,有的甚至运作几百年的杂志,比如说前一段时间,英国非常有名的一本杂志,非常好,我们转载过它的东西,因为不能市场化运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停刊了。包括我们原来说的《生活周刊》,也停刊了,办到100多万份的时候就停刊了,改做网络了,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杂志的危机时时刻刻都存在着,来自于外部,来自于内部,所以,要使杂志更好地办下去,使杂志像常青树一样,能够立住脚,我们还要努力。

   网友:《读者》创刊到现在,累计拥有多少受众?受众的年龄层是什么样的?

   彭长城:我们通过不同的方面来调查,数据不一样,我们自己的调查是一本刊物有5.4个人在阅读,有个阅览室给我们提供的数据,每本杂志有上百个人在阅读,有个数据公司给我们提供的数据,每本刊物有4.5人在阅读,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现在每期将近400万的印数的话,每期杂志就有近两千万人在阅读。到目前为止,《读者》也是非常奇怪的刊物,阅读的年龄层次、知识层次和文化层次的差别都比较大,但是整个的85%以上的阅读群体在16岁至45岁之间。有一次我看到电视的一个节目,访问国务总理吴仪,她说她出国的时候就带一本《读者》杂志,我们接到的读者来信中间,有八十岁的老人,也有十几岁的中学生,现在看读者的人,四十多岁的人,伴随着《读者》长大的一批人,他的孩子现在也15、16岁了,那些孩子从一开始就看《读者》的漫画,看《读者》的幽默,现在慢慢开始看《读者》的文章了。我们19期就有一个作家,写自己从原来《读者》杂志的读者,然后上大学,当工程师,以后又写文章,现在已经在我们杂志上刊登了很多篇文章了,他就是看《读者》长大的,现在成了我们的作者,这种人非常多。

   非常有意思,我去年做了一个让世界了解你的栏目的,跟美国《读者文摘》的总裁对话,主持人也是在国内上中学、上大学,看《读者》,在美国的时候,他读传媒硕士,看的是美国《读者文摘》,以后回到国内做媒体主持人的时候,因为做节目,重新回来看《读者》,那天做节目之前,我正好见她从房间里出来,流着眼泪,后来她告诉我,你让我的眼泪都下来了。我说怎么了,她说看了一篇文章非常感人,说你这个杂志要看,确实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说《读者》的读者群非常丰富。

   主持人: 今天的时间过得很快,请彭总再跟大家说几句话,我们的聊天就要结束了。

   彭长城: 没想到时间这么快,就要结束了,在网上跟大家杂七杂八也说了不少,没有直接跟网友进行一种对话,主要是没有听到网友对《读者》的批评,希望更多地听到网友的批评,这样使得我们的杂志走出一种新路,这是唯一的遗憾。但是,很多网友能够参与这个节目,我觉得也是很欣慰的,我也想借此机会为2004年《读者》杂志中国的征订做一个很好的广告,所以我非常谢谢新浪网,谢谢《总编在线》这个栏目,这个栏目我也是很关注的,因为在这里有很多同行,很多主编,做这个节目的时候有非常精道的见解,有非常好的办刊的经验,对《读者》杂志将来进一步发展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非常感谢新浪网。

   主持人: 谢谢彭总编接受新浪的邀请,网友的意见,我们会反馈给您,也谢谢今天来聊天的各位网友。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图片铃声随心换
无线上网无限生活
《新概念英语》移动课堂,北外、新东方名师讲解!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开学了,四六级、考研、出国你准备好了吗? 英语口语解决方案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满足成年人的欲望
实现高品质的追求
非常笑话
情趣无限,让你轻松享受快乐生活!
图片
铃声
·[阿 杜] 一个人住
·[和 弦] 真情人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比基尼美女
  • 月色如水小夜衣
  • 夏日狂花比基尼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