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7日电近来,随着8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试点工作的逐步展开,这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人民日报今日发表文章指出,农信社要推行改革需注意的几大要点。
文章指出,要理直气壮地肯定和宣传农信社在支持经济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全面正确评价农信社历史、现实和将来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推动农信社
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文章还指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这次改革试点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搞“一刀切”。不论是产权改革还是管理体制改革,都提供了可选择的不同模式。可以看出,试点方案是认真总结过去农信社改革经验和教训的改革方案,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试点省市如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选择,则成为改革试点成功与否的关键。
文章写到,把农信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是适应中国目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总结农信社50多年发展历史,在现有认知水平上的最佳选择。现在试点方案设计的中央部门监管、省级政府管理、农信社自主经营“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应该说是目前情况下和现有认知水平上的最佳选择。
文章还称,中西部地区要把农信社产权改革的重点放到以县为统一法人的产权形式上。与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相比,农信社产权体制改革试点更为大家所关心,也更为复杂。改革方案在产权体制改革上提供了三种模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以县为统一法人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产权形式,适应“三农”发展的趋势,见效也比较快,应该是这次农信社改革试点的重点。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广这种模式,包括积极探索以县为统一法人的股份合作制农信社产权形式。农信社产权改革选择何种模式、何种组织形式,一定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及“三农”发展的实际需求。
文章写到,增强农信社对“三农”的服务功能,这是农信社改革的关键所在,也是衡量农信社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和试金石。
改革试点方案强调,不管采取哪种产权模式,都要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并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规定一定比例的支农贷款。这是非常必要和正确的。在农信社改革总体要求的五句话中(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增强服务功能”至关重要。中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才可能改变农业大国的性质,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的稳定,将是中国发展中的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农信社改革绝不能偏离增强“三农”服务功能这个方向。当然,这一比例的确定也不能“一刀切”,而应该因地区经济结构的不同而不同,因“三农”服务需求程度的差异而区别。
文章最后称,农信社改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但改革试点方案的实施,是农信社经历了52年曲折坎坷发展历程后的一个崭新起点。(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