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7日电今年以来,一些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继续升温,对中国居民的心理预期产生一定误导,以致最近一个时期,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人们到银行抛售美元换取人民币的现象。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就此刊发署名文章,对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发表了一家之言。
文章称,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心理预期,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值得高度关注的一
个热点问题。8月份中国政府和中央银行郑重宣布,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这是积极的、负责任的回应,对于遏制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内外部压力,并采取适当的减压措施,才能实现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政策目标。
文章认为,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重要体现,也是继续保持中国经济良好发展势头的重要条件。一国的汇率水平保持基本稳定,根本上反映了该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连续20多年快速增长,综合国力稳步增强,政治环境稳定,投资环境不断改善,这是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的根本保证。
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对于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目前的通货紧缩趋势还没有根本缓解。为兑现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我们也付出不小代价,至今还没有消化完,以致连续6年发行长期建设国债而难以“淡出”。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又受到非典的意外冲击,而且它对出口、就业和工业增长的后续影响还将继续释放。如果人民币在目前基础上进一步升值,将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再次产生较大负面冲击。根据我们宏观经济研究部运用计量模型进行预测,假定人民币升值5%、10%和15%,将会使今年全年出口增速放慢8.5、17.4和26个百分点,并导致GDP增速放慢0.16、0.38和0.59个百分点。人民币升值幅度越大,对中国出口、就业、投资、消费和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越大,因此决不可迫于某些国家的压力而贸然行事。
文章同时指出,人民币汇率稳定是促进周边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而汇率不稳定才是抑制其发展的消极因素。汇率稳定有利于中国投资环境的稳定,否则将会损伤外商对中国投资的信心。如果人民币小幅升值,则很可能强化继续升值的预期,引起境外“热钱”对人民币发起投机性攻击,导致人民币汇率大起大落,进而可能恶化中国的投资环境。一旦人民币大幅升值,外商要用更多的美元来换取所需的人民币,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的成本必将相应提高,包括人民币贷款的财务成本、劳动力成本,以及在中国境内采购设备和原材料的成本等等,都会高于人民币未升值时的水平。再说,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抑制作用,将首先落到外商投资企业头上。日本贸易振兴会对1300多家在华日本企业的调查表明,它们绝大多数不希望人民币升值,因为其中一半以上的企业主要从事出口。
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确实有经济上的原因。在世界性通货紧缩的局面下,针对中国出口增速较快,一些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其目的是压我们减一部分出口,增一部分进口。但是,中国增加进口并不需要借助人民币升值。中国正在兑现入世承诺,不断降低进口关税,取消进口配额等非关税壁垒,这些都促进了进口的迅速增加。事实上,入世以来中国进口增速大幅提高,而且明显快于出口增速。2002年中国进口增长21.2%,高于2001年进口增速13个百分点;今年1-7月,中国进口增长42.9%,高于出口增长速度9.5个百分点。相应地,中国的贸易顺差迅速缩小,由2002年的325亿美元下降为现在的60多亿美元。中国经济和金融的稳定,还将进一步扩大进口需求。反之,一旦由于汇率大起大落而导致中国经济发展的健康局面逆转,对所有同中国做贸易的国家和来华投资者的实际利益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文章作者特别提到,一些国家围攻人民币,过多地搀杂了内部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的因素。一些发达国家把汇率当作对付中国的武器,以掩盖本国经济的深刻矛盾。这不能不使国外有识之士得出“中国被当作替罪羊”的结论。正像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的那样,既然美联储表示将要采取一切手段来实现美国的经济增长目标,包括防止通货紧缩,那么西方国家力图迫使中国实行人民币升值,显然是不现实也不公平的。
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巩固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成果,并为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打好必要的基础。1994年外汇制度改革以后,中国已经形成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中央银行运用间接操作工具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挂钩,是随外汇市场供求变化而浮动的,并不能按主观意志进行重估。当美元相对于欧元、日元处于弱势时,人民币会相应贬值;而当美元处于强势时,人民币则会相应升值。今年6月以来美元开始走强,人民币已经有随之升值趋势,如果再人为提高升值幅度,将使人民币汇率偏离市场自然波动的正常范围。因此,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人为的重估,是违背市场规律的,容易扭曲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不符合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客观要求。
目前不宜调整汇率政策,但可考虑采取相关措施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例如,适度放宽对企业和居民使用外汇的限制,改进目前的银行结售汇办法,多用些外汇储备,增加一些国内急需产品的进口,支持企业到境外投资,等等。
文章分析称,当然,中国现行汇率制度并不完善,还需要改进。例如,由于中国对外汇实行一定的管制,外汇市场的波动还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的外汇供求关系;人民币汇率与单一货币挂钩,还是一种间接的浮动汇率,不能直接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动。
人民币升值存在一定的内部压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减压措施。多年来,中国的出口和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一直快速增长,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表现为经常项目盈余和资本项目盈余(即所谓“双顺差")不同程度地扩大;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则表现为外汇供大于求。外汇储备充裕,保证了前些年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提高了中国的国际信誉,但是“双顺差”增长过快和总量过大,也使人民币升值的内部压力逐渐加大。此外,1998年以来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客观上缩小了人民币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变化而灵活波动的幅度,相应地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汇率变动对外汇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换言之,人民币汇率波幅如果过分缩小,相当于变成固定汇率,也不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内部压力。
由于人民币升值确实存在一定的内部压力,因此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宏观经济的难度。一方面,外汇储备增长较快,相应地增加了中央银行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主要是通过结汇渠道投放人民币),中央银行不得不采取公开市场“对冲”操作来缓解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如果“对冲”操作力度过大,又可能对内向型经济领域的大量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产生不利影响。这是因为外汇占款首先流向外向型经济领域,融入内向型经济领域需要较长时间;而“对冲”操作引起商业银行放贷收缩,本来就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将首当其冲。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缺陷,汇率相对固定,也对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产生制约。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资本的流入流出势将加剧,国内货币供应和国际收支平衡将遇到较多不确定因素。如果汇率不能灵活变动,将难以调节外汇供求关系,中央银行也将很难兼顾人民币币值对内稳定和对外稳定。国际上通常认为,在开放型经济中,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是不可兼得的。这一规律性的现象在中国也将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
文章最后指出,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从中长期看,人民币汇率逐步扩大浮动幅度是必要的,这种浮动应是有升有降的,而不是单向的只升不降,或只降不升。随着进口需求增长和短期资本流动加大,中国外汇可能出现供不应求,人民币升值压力将转为贬值压力。在人民币具有贬值压力时,再调整现行汇率政策,既有利于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人民币和外汇供求的调节作用。
目前不宜调整汇率政策,但可考虑采取相关措施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例如,适度放宽对企业和居民使用外汇的限制,改进目前的银行结售汇办法,多用些外汇储备,增加一些国内急需产品的进口,支持企业到境外投资,等等。即使出现少量贸易逆差,也不必过于担心,这样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而且目前资本项目顺差较大,并不会影响国际收支平衡。通过以上措施适当地为人民币升值减压,也有利于扩大中央银行的调节空间,提高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卢中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