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范棣:“零式供应链”是“中国制造”的出路(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9月16日 10:23 21世纪经济报道
·专家观点·
  本报记者 郑 清

  发自深圳

  中国制造最大的弱点是单兵作战,没有形成一个中国制造群。供应链背后非常孤立。

  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供应链群,是很难和发达国家竞争的。

  零式模式

  《21世纪》:供应链管理经过了一个怎样的发展阶段?中国制造的企业应该如何管理供应链?

  范棣:制造业供应链的业务模型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MassProduction,大规

  模制造,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工业化初期的产物;第二个阶段,LeanProduction(精益生产),产生于70年代中期,属于后工业化时代的代表,讲的是一个企业在生产的所有过程都追求成本最小,效率最高,比如零库存。

  这种方式到90年代发生了变化,认为LeanProduction存在很多问题。此时,供应链管理发展到第三个阶段,LeanEnterprise,零式企业,指的是最有效的整个企业。它是信息化时代的供应链模型。

  《21世纪》:从LeanProduction到LeanEnterprise,这其中有什么变化呢?

  范棣:LeanProduction指的是单个企业在供应链的过程中,怎么使得自己做得最好。LeanProduction模式的企业往往小而全,什么都自己干,几乎控制产、供、销3个环节,而不相信其他合作者。

  LeanEnterprise讲的是当你提供一个商品或服务的时候,实际上是有一群企业来完成这个过程,供应链是一起来做的。你考虑战略问题时,不仅仅考虑自己的内部供应链,还要考虑群体的供应链,你要让群体的供应链最Lean(瘦),而不是你自己Lean,光你自己Lean是不行的。

  我这有个宜家的案例。宜家是一个典型的LeanEnterprise。宜家在过去的15年之内,成本比同行低25%以上,它的竞争力很大程度来源于此。

  1994年,宜家在东欧有一个很著名的战役。东欧是一个封闭的市场,直到1992年才开放,宜家打算进入这个市场。当时,宜家在东欧有500多家本地供应商。但东欧和西欧的生产水平差了一个阶段,供应商产品质量不合格,标准也不一样。

  在传统的处理方式下,或者在LeanProduction的模式下,就要换人,找其他的供应商供货。但是,宜家没有这样做。而是成立了一个很大的工程部门,给所有的工程厂家免费上门服务,指导厂家将流程建立起来,生产一个标准的产品。大约花了三年的时间,使东欧的供应商符合宜家的标准,而不是把它们炒掉。

  《21世纪》:LeanEnterprise最重要的环节还是如何与其他链条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点呢?

  范棣:在制造业分化中两头非常重要。一个在供应端。传统的美国模式是不行的。美国模式就是合同制,但美国现在也很少采用合同制了,而是维系长期关系。日本采取的是股份制。现在通常采取的是股份合同制。既有合同,又有股份,来稳定的供应商关系。

  另外一个在销售端。LeanProduction和LeanEnterprise的概念不一样,LeanProduction下,我和经销商做完交易,就是你的事了。LeanEnterprise讲的是随后的增值服务。交易完成后,我的经销商还替我讲我的品牌,我的售后服务,维系与消费者的关系。

  纵向扩张《21世纪》:您认为中国制造的供应链管理处于什么阶段?

  范棣: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在Copy(复制)工业化时代的模型。他试图控制产供销三个环节。

  《21世纪》:这意味着什么?

  范棣:国外企业讲究在特定的细分市场发挥优势。国内的市场还没有细分到这样程度,更多讲的是一个区域的优势(综合总体优势),比如说,当我在郑州建立了一个矿泉水品牌,卖得好,出名了,啤酒也可能卖得好,所以,就去卖啤酒。

  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本实力不够,很难在细分市场做得很大,他就要多元化,实现综合效应。而国内的企业很难像国外的企业那样做得精、细。

  对于一个初创的企业,你很难做得很细,但是你一旦垄断了这个行业以后,你还是可以做的,比如海尔,它基本形成了一个垄断的市场规模。它应该从供应链的横向去切分,而不是纵向切分,自己去做物流。

  《21世纪》:纵向切分会存在什么问题?

  企业应该如何去扩张呢?

  范棣:在扩张的过程中,我认为企业应该采取GE的模式,做灯泡、电器的同时,做飞机零件,这几个之间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联合起来比较好。企业最不应该采取从供应链的垂直方向切分。比如说我做了冰箱,我发现分销也可以赚钱,也去建立分销网络,其实,当你做分销的时候,你已经为自己树立了更多的竞争敌人,你的竞争者会更多地涌过来。

  再比如,你做物流,虽然你有一个内部可以控制的市场,但是,你再向前发展一步的时候,你去打别人阵地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手中拎着的剑也是可以把你自己杀掉的。所以国外企业很少有向供应链垂直方向扩张的,更多的会横向扩张。

  双刃剑

  《21世纪》:供应链上总的利润需要在供应链各个企业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海尔进入物流行业,一定是看到物流行业丰厚的利润。

  那么,利润如何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合理分配?

  范棣:供应链就像一个链条,你撑开以后,你会发现,每个链条平均利润率是差不多的。供应链中没有哪个链条是差的。

  《21世纪》:您怎么看待海尔进军物流?

  范棣:海尔进军物流的假定是这样的:我已经拥有了一块资源,我送自己的冰箱就够了,然后再别点的事情。这是很多企业在做供应链扩张时首先想的。

  我们曾为上海永乐家电做了一个系统,价格谈好了,他们老板找到我说,咱们能不能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你50%股份,我50%股份,这个系统双方都可以获利。他的出发点非常简单:第一,这个系统不会外露;第二,他也可以赚点钱,哪怕是10万,20万,这也是利润。

  这就是很多中国企业在leanEnterprise的一个误区,他认为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他都要赚钱去,而且都有得钱赚。所以他就会把这个链条先做起来。

  但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比如物流对于海尔,一定会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你不把它分包出去,它成本会越做越高,你没法取得规模效益;如果你要做别人业务,你会面对好几倍于中性物流的竞争。所有的家电企业不会让你来做。送饮料吗,你不擅长。最终会把自己弄到一个没办法走的境地,只能自己送自己的货,变成了自己的物流公司。你的规模却只有那么大,成本不就增加了吗?

  《21世纪》:您认为中国制造的弱点是什么?

  范棣:中国制造的一个最大的弱点是单兵作战,没有形成一个中国制造群。冰箱中国制造,集装箱中国制造都没错,但你有没有发现供应链背后是非常孤立的。没有一个供应链的良好群体,是很难和发达国家竞争。

  中国设计

  《21世纪》:设计是制造业的关键因素,而设计恰恰是中国的软肋,设计和整个供应链各个链条之间有什么关系?

  范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抓住设计这个核心,其他环节可以合作完成。考察一个供应链是否有效的时候,要考虑两端,或者说,在设计阶段供应商和销售商是否已经参与进来了。销售商提供设计建议;供应商提出创新计划,比如,消费需求变化了,材料变化了,采用一些新的材料,性能怎么样等等。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他们不给设计部门提供意见,一起来研究,设计部门很难创造出很好的东西来。

  《21世纪》:您认为中国制造企业应该如何发展自身的设计能力?

  范棣: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当时形成了一定的资本优势以后,投入了大量资本在设计上,设计出东西以后,打国外市场。所以日本制造的品质非常好,别人做不到。

  中国的模式和日本不一样。中国首先有市场,中国的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市场来获取设计的能力。中国企业这一点的意识还非常弱,不讲究核心的东西,只要制造的东西卖出去就完了。

  实际上,中国企业在升级改造过程中是存在这种机会的。既然你市场这么大,你可以在应用设计上面多做文章。高端的我做不到,但一些可以先发展中低端。高端的东西比如汽车通过合资和技术转移,也有可能上去。

  中国企业还有一个问题———不肯花钱买别人的东西。你花30亿美元去买一个设计部门回来,你自己也起来了。比如一汽,你花50亿美元、100亿美元,买下一个整体设计部门,你的设计能力也会改善。但很多企业不愿花这个钱。

  《21世纪》:您认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中国销售,会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现在有没有可能发展中国设计、中国销售?

  范棣: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中国销售,这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很难跳跃性地发展。我认为,未来20年仍然是中国制造,整个中国变成世界制造中心。

  这个趋势并不坏,为什么这么说呢?制造过程中需要相互的协作,需要团队,慢慢地把整个供应链带起来。但不排除,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中国设计。但总的来说,不太可能脱离中国制造去谈其他的东西。

  目前中国的综合资源都在制造方面,而不在设计、经营管理上。以后可能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不做制造,但其它的核心城市还是会成为制造基地。能够对中国制造带来冲击力的是印度、东欧、墨西哥,但目前他们还不能和中国抗衡。

  虽然设计是别人的,但中国制造的利润率还是会保持一定的增长。随着中国制造的熟练程度提高,规模增长,成本也会相对降低。

  一个典型的模式是美国设计、中国制造、联合销售,它的利润分配方式会遵照经济学原理来进行,这一点大家没有必要特别担心。一个芯片要收多少专利使用费,这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价格不会太离谱。如果加价很厉害,你没得钱赚,他也没钱赚。

  《21世纪》:事实上,中国制造往往因为技术、设计的缘故,被国外公司卡了脖子。

  范棣:转型过程中,中国的企业相对比较封闭,比较依赖于某一家设计。

  其实,在国际范围内,多样性的选择还是存在的。中国的企业需要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和多家企业合作,选择面就会更多,而不会被一家困死。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痛苦,但必须要适应的。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行业协会的力量非常重要。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去做研究,对民族制造业进行适当的保护,这个保护并不违背WTO,包括法律上的辅导,情报的收集,外国咨询等等,为企业提供帮助,辅导企业处理对外事务。美国政府就拿钱办了一家美国进出口银行,帮助美国中小企业来处理国外事务、解决关税、资金等问题,告诉企业该怎么做。像这样的组织,美国还有很多。 图片说明:

  范棣先生系加州伯克利、南加州和北京大学经济学、管理学博士,曾任招商局集团董事、财务总监,现为招商迪辰集团董事长。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图片铃声随心换
无线上网无限生活
《新概念英语》移动课堂,北外、新东方名师讲解!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开学了,四六级、考研、出国你准备好了吗? 英语口语解决方案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满足成年人的欲望
实现高品质的追求
非常笑话
情趣无限,让你轻松享受快乐生活!
图片
铃声
·[王 菲] 冷战
·[和 弦] 中意他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新浪奉化站隆重开通
每天四元企业邮箱热卖
中医抗癌革命性突破
加盟赠国际供求数字卡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搜“票”(沪)
心的夏季旅游(豫)
婚嫁交友在京城
占便宜的机会!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