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困生用双手撑起大学的天空勤工助学:辛苦并快乐着(组图)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9月16日 09:51 南方日报 |
|
核心提示 又一次,我们一起来关注贫困学子。
半个月前,“绿色通道”引领着他们迈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门,助学贷款帮助他们圆了“大学梦”,不用再为学费发愁的他们,却依然为每月的生活费忧心忡忡……
他们开始把希望的目光投到了勤工助学上来,目光中闪烁着希望,也流露出些许迟疑:一心想为贫困的家庭“减负”,又担心给紧张的学习“负重”,毕竟“勤工助学”这四个字对他们来说还很陌生。
看看师兄师姐们的“过来路”,看看他们辛苦并快乐着用双手撑起大学的天,再听听老师们的“专家说法”,琢磨一下“勤工不误学”的诀窍,也许可以让贫困学子更好地找到未来的路,找到前进的启迪。
贫困学子踏进大学这座神圣的象牙塔,面对着社会与校园的交汇融合,他们开始寻找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发展:为自己的贫困家境“减负”,也为了获取相应的社会实践能力,于是,“勤工助学”成了他们选择的热点。
开学半月“勤工”热冲天
行走在校园里,我们随处可见勤工助学同学的身影。饭堂里,他们手拿铁桶和抹布,汗流浃背,穿梭在桌椅之间,把一桌桌的脏物扫进桶里;广场上,他们弯着腰,挥动着扫帚;办公室中,他们整理着堆积的文件……
记者连日来走访了广州几大高校,发现各高校校园里的海报栏、网站上勤工助学、兼职的信息满天飞,而各校的勤工助学中心也人满为患。
在华南师范大学女生宿舍楼前的黑板上记者看到一则“招聘启事”,按图索骥找到了负责招聘的“主管”后,还是一名在校学生的“主管”告诉记者:“我刚刚在女生楼前写了这则招聘启事,不过一天的时间,应聘电话就接到几十个。今天电话几乎被打爆了。”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生勤工助学中心在新生报到时,于第二教学楼大厅设了个摊,向新生们介绍该中心的组织机构和职能等。没想到来咨询的新生和家长们络绎不绝,当天报名勤工助学的学生也不在少数。该校今年专门辟出了1000多平方米的场地建立学生勤工助学中心,并投入近30万元的启动资金进行建设,该中心包括完全由学生自主经营的勤工助学书店、咖啡厅、家教中心等,这将解决80—100名学生勤工助学的岗位。
大学生们有的在校内的饭堂、图书馆、教学楼、操场等地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有的到校外去做家教,有的去帮企业搞商品促销,有的学生甚至一人兼多个工种。
早出晚归饱尝辛酸
每天晚上10点半晚自习下课,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学楼勤工助学的同学便提着满满一袋“行头”,陆陆续续来到课室。他们必须在教学楼关门之前把自己承包的几间课室打扫干净,“在家里从来没见过那么脏的桌子、地板,上面什么都有,还特难擦,一些同学还把吃过的口香糖随意吐到地板上,那可是更难伺候!”
他们要比其他同学晚回宿舍休息,但第二天早上反而要比他们更早起床,因为还要赶在同学们来早自习之前把课室门给打开。
有时甚至还要遭受比劳累更痛苦的事,承受不明之冤。他们明明于前一个晚上把整个课室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可能由于早上同学们来早自习时又把课室给弄脏了,上课时老师发现课室很脏。于是,就会打电话到学校勤工助学中心投诉。那时,他们可又得要费一番口舌来洗脱自己的“冤屈”了。
事实上,不少贫困学生所从事的工作,具有相当的工作强度,包括体力及智力。要在不耽误学习的前提下从事勤工助学,绝对不是件轻松的事。比如,做家教,事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还要应付有些家长的苛刻要求和学生的不配合等,做家教表面上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实际上往往需要超出好几倍的时间去准备。
为了把工作占用的时间抢回来,勤工助学的同学可谓费尽心机。往往是中午不休息,晚上学到教学楼关门,早出晚归,被同学们戏言为“独游大侠”。
辛苦并快乐着
对于勤工助学这个群体,很多人都很好奇:工作那么苦,他们累吗?工作那么烦,他们怨吗?
“开始的几天,真的有点不习惯,天天晚睡早起太累了!而且有点不好意思,在打扫时见到熟悉的同学,他低下了头,我低得比他更快。不过很快就适应了。”暨南大学饭堂服务生小刘笑着说。
勤工助学是一项有偿性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是为学生,尤其是为贫困生提供一个展示自身才华,培养自身能力,并辅以一定报酬的空间。面对饱含辛酸的勤工助学,大学生们寻求的是什么呢?
获取报酬,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在提高工作能力的同时获取一些报酬是贫困大学生进行勤工助学的一股重要动力。同时,很多大学生的经济意识也开始在勤工助学中充分地展现了出来。比如,来自贫困家庭的学子们就具备了很强烈的自立意识,不愿把学习费用和日常消费这笔巨大的开支让父母全部承担。于是,选择勤工助学就成为大学生们解决生活费用开支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学校勤工助学的学生里,很大一部分是贫困生,家里经济很困难,很多人的父母都是工人或者农民,或是单亲家庭。同时,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在学习上也是班里的佼佼者,在上大学时都拿到了奖学金。他们对自己选择勤工助学感到很满意,“身体是疲劳的,精神是紧张的,但想到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学业也是无比自豪的”。一想到花的是自己用辛勤劳动换来的钱,他们心里都很踏实,很开心。
可以说,勤工助学对这个群体而言,还不仅仅意味着经济压力的缓解,学业的得以继续。勤工助学中心的不少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做这份工作,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图书的管理分类、电脑的操作、会议的记录等等都是终身受益的具体技能。”刚刚离校步入社会的暨南大学学生张琦回顾往昔勤工俭学生活,更是百感交集,“勤工助学路上我体会到艰辛与苦涩,欣慰与自豪,无论怎样这都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它使我学会了在风雨中爬起,在奋斗中成长!”
“物质上的贫困不是我们的错,但精神上千万不能再贫乏,我会努力试着去改变它,做勤工助学就是一个新的开始。”不难发现,勤工助学不仅为贫困生们减轻了大学生活的后顾之忧,在历炼中,也帮助他们获取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相同的背景,使这个群体的人很容易融合在一起,彼此真诚相待。
他们辛苦并快乐着。
专家视点
四大高校勤工助学辅导老师权威说法——
“勤工”要抓住“专业杠杆”
说他们是“专家”,那是因为他们身为勤工助学中心的负责人,和这些贫困的孩子们在一起久了,他们思考的正是贫困生们关心的,贫困生们想到的他们已经想到了,没想到的他们也想到了很多。
几天来,我们走访了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几所高校,这些勤工助学中心负责人的话对贫困生们也许又是另一番启发……
把“勤工”与“专业”结合起来
“目前各大高校勤工助学提供的岗位名目繁多,从宿舍保安到老师助理,从饭堂清洁工到图书馆管理员,还不断推陈出新。在可能的情况下多尝试不同的工作是有好处的,但如果能和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相信对学生的帮助会更大!”华南师范大学勤工助学管理中心负责人提了这样的建议。
老师们建议,学生平时在考虑岗位选择时应该有意识地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如果能够在“勤工”中实践专业知识,抓住“专业杠杆”,就是一种最优的选择了!
每周工作不要超过15小时
“我也想勤工助学,减轻家里的负担,但又担心会影响学习”,一位刚踏进校门的贫困新生这样告诉记者。
针对这样的顾虑,暨南大学勤工助学中心负责人关晓彤老师说:“应该看自己的协调能力。学校也不会给学生安排太多的工作,其实花的时间不能算多,一周工作的时间也就10小时左右,基本不允许超过15小时。每学期开始,我们都是按学生课表来安排学生的工作时间。”
关晓彤告诉记者,勤工助学初衷为的是解决生活问题,对于贫困生来说,这样一份工作可能解决他的后顾之忧,甚至解决了整个家庭的后顾之忧。再说,有时,有一定的压力学生会做得更好。
在暨大勤工助学中心,不少参与勤工助学的同学就表示,“影不影响主要是看自己的,我们的学习时间少了,这是客观事实,但就因为知道时间少了,我们会更努力。”
校外工作牢记“安全原则”
记者在采访中还留意到,随着勤工助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开设的岗位越来越多,其中也有不少是必须在校外完成的,除了这一系列的专业培训和审核,还要特别强调的是安全原则。
华南师范大学勤助中心杨老师以家教部的规定为例介绍说,“原则上我们不给学生去出租屋做家教,要求晚上十点前要回到宿舍,否则同宿舍同学打电话来中心报告,我们每天晚上都有人值班到十一点。”
和家教一样,不少设在校外的勤工助学岗位或者兼职都面临着安全的问题。老师们都不约而同地提醒在校外勤工助学的大学生一定要注意安全,谨防骗术。比如,有些中介公司要求职者交一定的押金才可进行兼职工作,但通常那些学生交钱后,“招聘单位”又推托暂时没有工作,要求学生等待,而接下来则音信全无;还有一些“招工单位”要求应聘学生在“上岗”前先进行培训,同时要求学生自己掏腰包付培训费,但往往是培训进行后则以尚无工作等借口推脱学生,更有甚者在收取培训费后连所谓的“培训班”都尚未开班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此外,女大学生要谨防“色情骗局”,有些骗子以招聘礼仪小姐或模特为名,通常都是开出天价高薪,吸引女学生前往。陷入此类骗局的女学生容易误入歧途。
校外兼职选准“中介”
一边是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热情有增无减,一边是校内勤工助学可提供的岗位已经接近饱和。那么必然就有学生到校外寻求兼职岗位,而这些贫困学子们大多又未经世面,难免上当受骗。
“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即学校勤工助学中心来参与勤工助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学生科长杨敏生老师指出,“一些学生自发或通过校外的一些非法中介参与翻译、家教、礼仪服务等一些勤工助学活动,问题隐患较多。”
“关键是选准‘中介’”,中山大学“雁行社”钟一彪老师介绍说,“我们校外勤工助学信息一般都在雁行网站公开发布,全校区的同学都可以参加,这些由学校提供的兼职岗位都比较有保障。”
“专家”们还介绍说,每个学期都有不少校外的企业通过与学校的勤工助学中心联系,这些校外兼职的岗位也是社会实践的好机会。华南师范大学勤工助学中心负责人给记者列举了几个例子,“今年初寒假羊城铁路公司请了我们400多名学生当临时乘务员,去年通过中心组织参加高考评卷登分工作的同学也有200多名……”
因此,几位老师都提醒贫困学子:不要盲目找兼职,多留意学校勤工助学中心的招聘信息。
温馨提示
勤工助学如何申请?
申请勤工助学该怎么做,应注意什么问题?昨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生科长杨敏生老师向记者介绍了高校学生申请勤工助学的一般程序:
一般而言,学生如果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活动,本人要首先提交申请(填写《勤工助学申请表》),经所在院(系)同意,培训合格后,再由勤工助学中心推荐给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家庭经济困难者可以优先。
据介绍,现在很多学校勤工助学的招聘单位和岗位信息都是公开的,同学们在校园公告栏或者学校勤工助学中心网站上看到通知后,到勤工助学中心报名填表,接受考试,有些岗位还要进行多方考核,经过上岗培训之后就可以成为勤工助学中心的一员了。总体上,各个学校都是根据“优先安排贫困生”的原则,实行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然后再签订协议。
勤工助学结束后,学生还要记得到学校勤工助学中心办理终止手续。
点击亮点
采访中,我们发现在很多高校,勤工助学中心都成了贫困学生们共同的家。每当谈及,他们的眼中都流露出自豪、快乐。
自豪,是因为这里给了他们自力更生的机会,体会到人生的力量!
快乐,是因为他们在这里得到了真诚的友情,感受到工作的乐趣!
中大:
“立体助人”凸显“伙伴效应”
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有这样一个被贫困生们称为“家”的地方——雁行社。曾担任这一勤工助学组织负责人的徐亮同学一谈起雁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雁行给了我们一个心灵的家园,让我们觉得不再是大学校园里的边缘人,在这里,大家就像大雁南飞相互支持一样,相互体恤,彼此关爱”。
徐亮的话道出了不少贫困生的心声,也让人感到,帮助贫困生不仅仅是给予物质资助,心理上的引导也同样重要。
雁行社的会长钟一彪老师告诉我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只是经济意义上的‘弱势群体’,由于单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我们希望通过把这些学生组织起来以消除他们的‘无助’感。”也就是说,不仅要让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取收入,更要让他们找到一种“归属感”。这种既重物质也重精神的“立体助人”模式让贫困生们受益匪浅。
“从此我懂得了‘助人自助’的道理”,徐亮跟我们谈起了她的“伙伴”,如果有同学找到了几份兼职就会介绍给家里更困难或者没有找到兼职的同学,如果有人得到多余的资助,就会考虑把它捐给雁行的互助金以便帮助更多的人。她动情地说,“人与人之间是靠相互搀扶走过的,这一生,才精彩”这样的共识早已渗透到“雁行人”的心中。钟一彪老师笑称,这就是“伙伴效应”。
从“等、靠、要”到“自食其力”再到“助人自助”,“立体助人”给了“雁行人”共同的成长,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雁行南方,逆风而上,共度低谷,高飞自强”。
暨大:
公司模式展现“助学”新理念
走进暨南大学勤工助学中心办公室,吸引记者的不是现代化的办公环境,而是挂在学生胸前的工作卡:“暨南大学勤工助学中心管理委员会”一行字下面是工作人员的照片,接着分列姓名、部门、编号等,最醒目要数上面的几颗“星星”了。
这里原来是一个小型“公司”,而且采用的是“五星制”的星级制度,从员工、组长、主管、副主任到主任,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学生。
管委会三星级的“主管”告诉记者,“在管委会勤工助学等于获得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则源于一个有严密管理流程及严格职业要求的组织,帮助我们渐渐懂得如何和各种不同的人交往,如何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如何遵守各种工作制度规则……”
“管委会勤助中心以公司模式来运转,并用学生来管理学生,这样管与被管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管委会的上级部门勤助中心负责人关晓彤老师说,“当初创建这个管委会也是源于同学一个‘改革勤工助学中心的管理体系’的创业计划,目标是建成一间体制完善化、管理规范化、运作科学化的模拟创业型公司。勤工助学中心不能仅仅在物质上为他们提供帮助,更需要的是在观念上、综合素质上使其适应社会的需要。”
本版统筹 梅志清
本版撰文 胡键 吴爱芳 庄杨杰
通讯员 卢健民
本版摄影 陈健聪 卢健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