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对内地企业敞开怀抱的香港证券市场,今年在接纳国内企业时突然放缓了步伐,有人戏称,国内企业在香港资本市场遭遇了“滑铁卢”。从上半年的发行量来看,同比减少56%。如果单纯以量化来考核,今年香港证券市场接纳的内地企业的确大大缩减了。
三大因素考问投资信心香港股市难而不危
导致内地民企在香港股市曾一度受冷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必须提到的,即欧亚农业。当欧亚农业东窗事发后,似乎一夜之间将香港投资者青睐于内地民企的美梦击得粉碎。此后的指责不绝于耳,仿佛每一个在香港上市的民企都随时有噩耗发生。就在这个阴影逐渐转弱之际,被香港人称为内地首富的周正毅再次落马,这对香港资本市场又是一记重棰,对内地的民营企业同样也是一记狠狠地重棰。
香港辉立证券投资经理黄展鹏认为,这些事情还是影响到了投资者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业绩好的民企也不敢选择这个时期上市。
“这是导致投资者失去信心的三大因素之一。第二就是受非典的影响,一度影响到的不仅是香港,而且全球都受到了很大影响;第三就是香港资本市场的一些变化,对证券市场多少也会产生影响。”香港亨达国际研究部联席董事黎伟成告诉记者,这三个因素一定程度上使投资者信心受到打击,因而影响到证券市场,同时也影响到了企业上市的计划。
黎伟成所言资本市场上的一些变化,其实指的是在今年4月1日,由香港政府开始执行的《香港及期货条例》。
新的条例要求,自4月1日起,获豁免交易商的资格将会被取消,而所有在证券市场提供中介服务的银行与经纪人一样须遵守基本上相同的监管要求。新的条例同时要求,上市申请人及上市公司在向联交所呈报资料时,须同时向证监会呈报,使证监会可以使用其调查权力,针对呈报虚假或具误导性资料的人,并把有关人士交由法院惩罚,以及因虚假信息使投资者蒙受金钱损失,向有关人士索赔等等。
黎伟成认为,4月份开始执行的条例,对于企业而言,反而比过去聆讯的条件更为宽松了,实际上是对保荐人更为严格。将企业的责任也转嫁到保荐人身上,如果他们没有对企业严格把关,将会受到一定的处罚。
说起放缓的原因,香港南华融资董事陈舜权告诉记者,SARS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4月1日开始执行新的条例也的确成了桎梏。香港也有两个不同的市场,上市的企业也有一定的差别,但如果用同样的规则约束,显然有些是行不通的。
黎伟成告诉记者,今年第一度在香港市场发行14家(包括H股、红筹股、创业板),融资43.93亿港币,第二季度发行13家,融资31.9亿港币;而去年一季度发行35家,融资30.42亿港币,第二季度发行27家,融资28.01亿港币。去年第三、四季度的融资分别是266.13亿港币、195.27港币。
仅从上半年的发行量来看,同比减少56%,但融资并未减少,这主要是发行的大盘股。
负责审批上市的香港交易所企业传讯副总监陈涓涓向记者提供的材料表明,于今年8月底,在香港交易所主板及创业板上市的内地企业共有243家,其中包括153家H股及红筹;而去年8月底共有208家内地企业,其中包括了134家H股及红筹。
期待明年触底反弹证券市场走出阴霾
上市放缓的阴霾还影响到了香港证券市场的业内人士,他们认为这是条例的出台不适应市场的规则所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他们利益的触动。
广发证券投行部经理姜秀华认为,尽管目前民企在香港上市有所下降,但仍然有很多民营企业还是愿意到香港上市,这主要是国内的上市规则离他们更远,民企在融资方面耗费的时间太久了,有些企业等不起。毕竟在香港上市的周期性要短,相对宽松。
事实证明了这种说法。浙江绍兴市上市办副主任陈富根告诉记者,9月1日至3日由政府组织当地的20家民营企业到香港去推介,主要是为这些民企上市搭建一个好的平台。民企则依然热衷于香港证券市场,其理由是上市周期短,而且更国际化。香港投资者对内地民企也逐渐恢复了信心。9月2日,他们与内地另一家推介会在香港相遇。据陈介绍,先后有山东、大连、烟台等地的推介活动在香港分批举行,旨在介绍投资环境和推动民企上市。
黎伟成分析认为,香港市场对国企和民企上市需求缺口仍然很大,预计明年上市的情况肯定比今年好。今年虽然上市企业不多,但很多投行手里都有不少企业
,这需要至少一年以上的辅导期。
香港南华融资执行董事陈舜权则认为明年会有一个触底反弹,民企上市会相对进入高峰期。据了解,南华融资今年在运作15个项目,估计明年应该有10家企业可以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