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世界经理人网站、新浪财经及《财经时报》联合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MBA排行榜》发布会暨中国MBA高蜂会将于9月14在北京隆重举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世界经理人资讯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Mundell先生将亲临会议现场,与国内著名商学院院长、财经媒体、企业界人士共同探讨MBA在中国的发展的主题,并为获奖商学院颁发证书。
新浪财经全程图文直播此次会议。主持人::谢谢张教授的精彩发言,下面有请南开大学李维安教授发言。
李维安::主办单位,各位老师,各位来宾,我的题目和张院长的重了,我讲的是企业家本位与MBA教育。我们国家MBA发展了十几年,91年正式开始。当年全国9所院校招了86位学生,现在大家知道,光MBA一年招一万多,EMBA一放开了,就给了全国五千个名额,一年几万人还满足不了需求。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我们MBA做的最大的工作就是培养职业经理人或者说企业家型的管理人才。因为我们国家经济改革和发展,在计划经济下,我们不是没有管理人员,干部有的是,但是官员型的管理人员。经过改革,当时是学以致用,计划商品经济下,我们需要的是技术型的管理人员。而到了市场经济下,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职业经理人,或者这些人做得好的,有创业精神、创新精神,有诚信,那么就应该属于企业家型的管理人员。大家说的,产品经营到资产经营到资本运作,到了资本运作这个阶段,如果不懂公司治理,不懂金融,但是不行的。为什么我们国家特别需要MBA人才?就是这种管理人才转型的社会需要。
现在知道,有一个青岛现象,最近又出了一个济南现象。青岛现象大家讨论了很久,说青岛的经济总量、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出了很多好企业,知名的企业家和知名品牌,暑期我们发现,2002年披露,济南省会城市,所有的独家上市公司全部处于ST,青岛全部是绩优。我们把青岛的企业家和济南的企业家坐在一起,我们我就说从企业的角度,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结果两边的企业家讨论结果非常一致,当然原因很多,但是集中到一个很大的问题,青岛现象的出现,企业的高管人员追求的是企业家本人怎么样做好企业,所以好企业一般在职业经理人岗位上做12.5年。而济南的上市公司,很大的情况下追求的是官本位,因此有的公司,像小鸭集团几年换了四五任董事长。所以在这种背景下,这种价值取向下,比如说,同样是吃饭,晚上吃饭,青岛企业家说我们就商言商,而济南的坐在一起,就谈进哪个部门提升了,让商机搞任命,如果以官本位为取向的话,我就兼并下来。青岛说我们回去研究研究,回去也不干,因为将来是我们的。我们讲公司治理的话,就是一个行政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转变的问题,我们现在还有这种趋向,当官的一定能做好企业,很多组织部门调到企业干两年再说。什么叫职业经理人?干一辈子也干不好,换来换去的能行吗?不要以为当好官就能做好企业,所以MBA最大的贡献就是告诉大家,你当管理人员,做企业,这是一个职业,需要专门的知识,需要安下心来做,并不是说当了官员就可以做,所以从这个例子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来。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商学院的作为,刚才张院长也讲了,一个必须走国际化和本土化结合的道路,现在我们要通用的管理语言、管理工具必须是国际的,但是另一个方面,国外的管理学版本还写上亚洲版、欧洲版,人家案例还有结合,最喜欢到中国来做案例,我们显然必须是两者结合在一起的。
所以有一种说法,现在大家说,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当然有很多问题,但是世界上都认为,是个奇迹,这些年迅速发展,但是能不能说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企业和企业管理一无是处?你如果管理什么也不行,支撑经济发展速度,包括一些知名经济品牌也出来了。所以不要像日本那样,七八十年代发展很好,结果美国去总结经验,然后再吸收过去,所以我们也要总结自己的特色。这个就提示了我们,但是有一条,如果用过去的理论和工具总结是不行的,必须用世界通用的管理语言、管理舆论和管理人才,所以这是本地化和国际化如何结合的问题。
发展当中,处理一个管理的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统一,因为管理是一门科学,所以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或者搞管理的要来学习。但是现在,说句实在话,搞了这么多年MBA的教育,我们有时候也感到有一种困惑,有的人说我们是不会赚钱的人教人怎么赚钱。这说明一个问题,另一方面我们重视管理重视艺术技巧,所以高校注重教师必须有经验,企业实践的经验,资历,然后是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等,但是我们发现,在技巧上和艺术上做得不够。MBA的学位大便必须由社会上的人士参加,我们干脆扩展了,在南开大选成为双导师制的,这些人不是教数的,是过来以后就指导企业实践这一块,包括择业这一块,你说实践不行,那你找他去,所以我们聘了一下这方面的双指导师,和企业选拔人才结合在一起,MBA还有一个出口,面向社会之后他的工作如何。再一个很大的问题,社会上也吵的沸沸扬扬,包括这次人民代表大会也提到了,就是研究生怎么学习问题,脱产的都没有学好,在职的怎么能学好?有人找到我,提这个问题,他们还举国外如何如何,我就反问一句,我说EMBA的E代表什么?我们在发展高级MBA的管理人员,实际上就是在职的,你不在职还不让你学,这也是从哈佛、斯坦福大学引进来的,又不是我们制造的,你说在职的质量不好,肯定就不会好,大家都是在职的,所以不要陷入误区。
我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有时间再继续跟我交流,谢谢。
主持人::下面有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院长张新民教授发展,发言的题目是国有商学院教育内部管理体制的变革。
张新民::各位大家好,刚才主持人念我们的名字的时候,念得不顺,大概是名字太长了,我看前十名的学校里面,我们的名字是最长的,今天有这样的成绩我特别高兴,我讲的题目是国有大学商学院和MBA管理体制内部的管理和变革,怎么样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MBA教育的发展,我上中国商学院首席院长峰会里面,曾经讲过中国MBA教育需要信心。我感觉到,制约我们国内商学院发展的重要原因,或者说重要的机制,就是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我想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内部管理体制的差距是制约我们商学院MBA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当多的国有大学的学校的管理理念都把我们商学院MBA项目作为一种创收的项目,但是在宣传里面,没有一个学校说我们的创收里面包括了MBA的项目,但是实际上它的做法是特别明显的,比如说相当多的学校把相当多的MBA收费收缴到学校,然后是MBA的办学经费,这和我们上次听管理学院的张国华副院长讲他说中国到现在为止没有赚钱,实际深对我们的感觉来讲,没有赚钱的意思就是所有的学费都投入到MBA的建设里面去了。而我们的国有大学在这多少消掉以后,再投入的人还有多少?所以财务资源的分配制约了我们MBA的发展。
第二,我们现在的国有大学都是从原有的管理系或者其他的组合在一起的,在其他的平衡里面,使得我们学校搞平衡的时候过多地考虑商学院和其他学院之间的关系,比如说在教师的酬劳里面,比如说商学院教育经费的划分方面,比如说商学院的设施和非商学院设施之间的提供里面,都有一个平衡在里面,恐怕在一个单位里面,如果差距过大的话,会引起我们关心的稳定的问题,这也是很重要的。这种稳定的结果、平衡的结果就制约了发展。
第三个问题,非常可怕的是,除了学校资源上的分配,最重要的是商学院内部怎么样看待MBA教育的,仍然有认识上的差距,甚至于我了解的情况,有的商学院认为MBA的教育和提供的教师还不如专业化的教师,提供的老师并不是资深的、有经验的能够做MBA教育的老师,这个结果使一部分非常平庸难以完成MBA教育的老师混迹在这些落实当中,甚至作为一种机制和福利来奖励这些老师,所以MBA在师资的提供方面也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再一点是就业指导,当然北大清华做得很好,他们最早做全日制的MBA,实际上你商学院的教育,MBA教育的成功在于,应该看你接受教育以后对的贡献,这样我认为应该加大就业指导的力度。我们现在面临着非常激烈的竞争,我们感觉到,在MBA市场非常发达的地区,已经到了非常白热化的程度,在北京,就有十几所,加上其他的非法的一些MBA教育,或者EMBA教育的话,竞争就更激烈了。我们在竞争的条件下,比的就是内在的竞争优势。内部管理体制如果束缚和制约发展的话,我相信相关学校的发展会成问题。
国有大学在MBA教育的问题上仍然在哪个方面,第一是财务分配的关系上,应该向MBA倾斜,在2001年首次大陆的26所学校的MBA评估里面,我们看到东北财经大学是排在了第2位,为什么它能有这样的成绩,我们后来到那个学校考察,因为我们是那个学校博士毕业的,我发现呢个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优化是在当时有那样一个环境的很重要的原因,比如说学校里的内部规定,在五六年之内你学费不用上交一分钱,同时我还提供一层楼,所以受到了非常大的重视,所以才有这样的成就。第二个问题,在培养师资和选派上,应该充分教育MBA对师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要求和特殊性,提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上次在MBA院长峰会里面,张维迎院长曾经讲,MBA教育的老师不是说实践不行,而是理论不行,很难想象,一个理论水平非常低劣的老师,只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够成为非常好的MBA老师,3节课、6节课、12节课可以,但是能够系统的、优秀的、出色地完成一门课程是很难的,所以老师不仅需要实践性,更重要的是理论性。而且也不是把我们的教授和MBA老师都成为企业家,或者是宣扬企业家,而是强调他对问题的感悟,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提高。
另外一点,外界师资的引进,这不仅仅在于我们国际化形象的展示,更在于对整个质量的提升。
最后一点就是强化就业指导,不论如何,毕业生不管是全日制的还是半日制的,最终的结果,学生的学费是资本性的投资,需要长期的投资。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