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金岭之死给中国富豪死亡榜增添了新的版本。
每一位已故富豪的死因似乎都能够引起人们的格外关注,乔金岭当然不会例外。相应地,人们出于各自的心理以各自的方式,对乔金岭这个人做出各自的评价,就一点也不值得奇怪。
以下是来自新浪网的网友对乔金岭之死的部分评论。
1.多行不义必自毙;2.创造再多的财富,提供再多的就业机会,上缴再多的税收,仍洗不掉自己身上的罪孽;3.向死者致敬;4.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多一点宽容,多一份思考。请不要不经过大脑乱发话。
持相反观点者当然不会像这里列举的这样人数各占一半,事实上,持非议态度的人可能更多。但是,更多的理性态度与此前相比显然意味着一种变化。
发生于今年1月的李海仓之死,引爆了关于中国富豪财富品质的大论战,此前有关中国民营企业家“原罪”的讨论也水涨船高地被推到一个新高度。虽然时间仅过半年多,但是人们对于富豪的态度可能已经悄然发生了一点变化,比如,更宽容了一些。
事情可能还发生在另一层面。在李海仓身后,人们开始更进一步关注个人财富的社会价值———就业、税收以及慈善义举。据说,一位专事经济评论工作的人士不仅喜欢称那些富豪们为“财富英雄”,而且坚定地认为,无论是倒下的还是财富榜上的富豪,都是中国经济的推动者。
经济社会已经并将继续转轨。也就是说,转轨的不只是富豪,普通百姓也在转轨———从物资生活到心理状态。人们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化应该是这种转轨的一个必然结果———贫富之间的物质落差肯定会继续扩大,心理落差却未必与之成正比。
这么说当然不是要刻意回避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带给中国经济社会的空前挑战。世界银行在它新近发布的《中国经济报告:推动公平的经济增长》中指出:如果任由当前城乡差距和各省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的差距继续不断扩大,收入差距将会急剧加大,到2020年基尼系数将会升至47.4。
中国当然不会任由贫富差距继续扩大,但是,不管什么样的应对贫富差距扩大的举措,都不会意味着过激的仇富心理将会获得满足。(王亚杰)
作者:王亚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