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股上市后极度疲软的走势,打破了股市中“新股不败”的神话,也让许多习惯于尝“新”者深度套牢,2003年半年报显示新股业绩大面积滑坡,更是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新股为何备受市场“冷遇”。但在新股群体“失宠”的现象背后,又多多少少反映了股市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是上市公司本身质量。许多公司为了达到上市和多募集资金的目的,不惜操刀对未
上市企业进行“包装”,以达到上市及募集更多资金的硬指标,其中更多的公司是在处于经营业绩顶峰时谋划上市的,结果是上市后的公司经营业绩无法“填满”顶峰上市加上过度包装所引起的泡沫,新股业绩出现大面积滑坡,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是新股认购方式变化。在2002年恢复新股按市值配售制度后,这一新股发行方式导致新股上市后的筹码不易收集。筹码的收集成本较高,导致新股除了个别大盘蓝筹股外,筹码分散化的趋势明显。另外,新股发行和上市定价泡沫,也使得新股股价需要在二级市场重新定位,这一过程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在市场资金缺乏的情况下,这些因素在客观上导致新股上市时有短暂表现后,落入了走势普遍较弱的尴尬境地。
三是股市结构性变化。自去年尤其今年以来,股市中投资理念变化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类似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大力追捧大盘蓝筹股,使许多中小盘的新股面临“边缘化”的无奈选择。在股市总量资金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大量小盘新股“失血”现象严重,股价纷纷落地,拦腰截半的新股股价遍地都是。另外,新股在红利和红股分配上非常“吝啬”,导致参与新股交易的存量资金也只有退避观望。
原来在股市不景气的情况下,炒作新股是股市中一道不灭的风景线,但随着上述这些问题的出现,炒作新股的市场风险不断集聚,导致“新股不败”的神话逐渐破灭,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目前市场做多能量不足。但是,这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在成熟市场中,投资人往往要关注新股公司几年的财务状况及走势,才肯放心地去买卖新公司的股票,以避免不必要的潜在风险。这表明,我们的股市也在逐渐成熟。
(上海证券报 乐嘉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