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路资本看来,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左)与上海市市长韩正揭开百联集团面纱的同时,其国资怎样退出的悬念也随之升起。imaginechina
商业恐龙百联怎样实现国资的退出,一直是觊觎这道国资盛宴的各路资本急待揭盅的谜底;而华润的成功参股,则使它们看到了一丝希望,尽管这希望背后仍然还有更多的悬念。
华润参股与百联集团280亿资产退出悬念
本报记者 李明伟 实习生 徐洁舫
上海报道
有消息表明,一心谋求扩大内地零售地盘的华润,已经成功地从上海百联集团叼得了一块肥肉。
成立近5年的华联吉买盛连锁大卖场,去年赢利上千万元,算得上是百联集团一块不错的资产。现在华润出资8000万元,成功获取了其20%股份。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辗转询问:商业恐龙百联,将在什么时间、在哪个层面、以何种方式,以及多少比例实现国资的退出?
华润的成功,对于那些一直伺机而入却不得其门的各路资本,无疑是一大利好。
华润参股
百联集团方面对于正在市场上流传的这个消息没有否认:华联集团和另一大股东香港港佳控股公司各自出让10%的股份,华润出资8000万元人民币购得了华联吉买盛大卖场20%的股权。
早在1998年华联吉买盛成立时,华联集团拥有50%股份,香港港佳及港佳下属海南公司拥有另外50%股份,当时投资总额为1.6亿元人民币。经过吉买盛成立后的几次股权调整和本次股权让渡,目前华联集团依然拥有50%的股权,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香港港佳拥有25.2%的股权。
1998年12月,华联吉买盛在上海开出了第一家门店,如今扩张到了19家,其中上海13家,江浙与东北各3家;虽然从数量上看,吉买盛不及其他一些大卖场多,但是从成立后第3年开始,吉买盛就一直保持赢利纪录,按照有关高层管理人员的介绍,去年的赢利额“应该有上千万元”。
这成为一直在琢磨进军上海的华润看中吉买盛的原因。
华润万佳公关部经理杜耀娟告诉本报记者,虽然她还没有得到确切的关于参股华联吉买盛方面的信息,但是华东作为华润三大主要战略区域之一,今后将主要采用并购的方式快速进入,不光是大卖场,还包括综合超市、折扣店两大业态;而选择并购对象的一个前提,无疑就是要看其赢利能力与发展前景。
个案背后
不过,令市场更感兴趣的是,这个合作是百联产权改革系统的一部分,还是一个偶然发生的个案呢?
自百联集团4月24日挂牌以后,原四大集团的资产随之冻结,据传曾经有投资商看中一百集团的一处小房产,结果也难偿其愿。
紧随挂牌展开的,就是清产核资,这被有关领导说成是“摸家底行动”,在这期间,自然是不会有任何股权的对外转让。而打造百联的一个初衷,也就是要把国有资产先“包装后”再“有进有退”,为此,百联专门邀请了麦肯锡公司帮助做重组方案。
因此华润成功实现参股的消息甫一传出,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百联有关重组方案已经水落石出,百联产权改革的大门终于徐徐开启,否则怎么可能让华联集团单方面有所行动呢?
来自麦肯锡和百联方面的证实,麦肯锡负责制定的重组方案的确已经完成,但是百联方面同时表示,是否会采用这个方案,尚属未知,因为事实上百联自己也在做重组方案。目前的状态,用上海市国资委副主任吴鸿玫的说法,是“规划初步已经出来了,国资委正在对规划进行审核”。
既然整体方案还未获通过,华润案例则看来并不能代表百联整体产权改革的开始,有百联高层表示:“如果按照现在的规划,这件事情是不会做的。”
一直以来,百联显露给外界的思路,产权改革的第一步是合并同类项式的内部整合,这甚至被外界用来评判其是否真正“重组”的标准,这之后,才会涉及到股权的对外让渡,也即实现国资从竞争性领域的退出。
既然内部的整合合并还未开始,每多引进一个股东,往往意味着又多出一个需要协调的力量,有接近百联高层的知情人士透露,这不是百联应有的想法,因此百联现在处境尴尬,一方面没有对外公布有关信息,同时也不知如何面对媒体的询问。
那么华润参股的成功,当另有原因。
据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早在百联集团挂牌之前,华润就已经开始与华联吉买盛母公司华联集团进行谈判并签定合同,主导这个合作的主要是华联集团的领导,只因一些法律手续要办,再加上百联的挂牌等原因,才拖至今日。
虽然与百联的整体思路及步骤不合,但是百联的最高层采取了一种默许的态度,原集团的一些运作毕竟需要尊重,“这样也好,不光一开始的投资可以全部收回,以后就是坐拿红利。”
对于华润而言,成功参股华联吉买盛,则为其今后进一步在百联整合大卖场后增资扩股埋下了伏笔,它又走在了其他资本的前面。而对于百联集团,未尝也不是件好事,与具有红筹背景的华润成为合作伙伴,可以收获的应该远不止红利。
退出悬念
而在各路有意进军零售业的资本看来,如能效法华润,则可在百联集团的改革中分得一杯羹。
以2002年末的统计数据为准,百联集团总资产为284亿元,净资产84亿元,销售规模达到778亿元,利润总额为5.3亿元,进入集团授权经营合并范围的企业总数达到502户,遍及全国20余省市的营业网点4000多家,旗下上市公司总数达到7家,堪称“百联系”了。
这么大的盘子,如能跻身其中,就是加入了一个轰隆隆向前的巨型战队。
据国泰君安一位高层人士告诉记者,在他们的手里就代理了相当多的资本,希望能在百联国资的退出中拿得一些优良的资产。
像国泰君安般蠢蠢而动的中介并不在少数,但是它们却苦于不知道如何出手,因为百联的重组方案迟迟未有出台。
首先,百联到底将在哪个层面实现退出,是百联集团层面,还是合并同类项后的二级集团层面,还是在下面的具体实业公司;另外,百联国资退出是部分退出还是全退,如果是部分退出是否会放弃控股权;还有,一旦真正实行合并同类项,意味着好几个上市公司存在同业竞争,那么旗下的7个上市公司到底如何处置。等等,这些方向不确定,觊觎在旁的资本不知道如何确定自己的战略定位与操作部署。
一周前,吴鸿玫答记者问时透露,整个集团正在董事长张新生的带领下对各个子公司与产业版块进行梳理,“百联集团产权制度改革的大动作指日可待。”这顿时在一直关注百联进展的资本圈引起躁动。
据百联高层透露,在推行内部竞争上岗的人事新制度的同时,正在紧锣密鼓地论证麦肯锡与百联自己制定的重组方案,提出的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百联内部机构的改革与推出重组方案。
虽然相关方案还未出台,但是一些商界专家认为,百联重组的思路并非没有轨迹可循,以及从华润参股案例,也多少能看出一些端倪。百联集团“四大金刚”
友谊集团:旗下的联华超市拥有1800多家商店,且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药业连锁店等多种业态并存。今年成功在香港上市。
一百集团:旗下的第一百货作为中国第一大百货零售商,一直谋求业态创新,建立起独立的网络化物流提供和配送体系。
华联集团:下属的华联超市,是商业类上市公司中难得的″绩优股″。其特许经营体系和现代化物流中心为快速扩充全国市场的市场份额奠定良好基础。
上海物资(集团)总公司:集团所属子公司和控股企业17家,事业单位3家,投资参股企业及关联企业200家。年销售额200亿元,居中国物资流通百强企业之前列。
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汪亮研究员认为,百联改革的诉求是国资总量的扩大与质量的提高,在总量的扩大中,实现国资持股比例的下降;国资退出分三步走:第一步百联挂牌,四大集团资产纳入一个平台;第二步内部整合,合并相同业态,打造不同的业态集团;第三步让出股份。
目前第一步已经实现,第二步正在前期过程之中,整个第二步相当重要,因为它的目的是优化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的凝聚度和质量,从而增强国资与其他资本的对接能力。
汪亮认为,百联在实现内部的资产重组后,极有可能的方式是把经营得较好的、具有超值叫价能力的资产出售出去,从而实现国资的变现,再把变现用到整个大的战略布局中去。
原上海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唐豪教授提出了另一种思路,他认为在百联的整合中,如果相同业态的两家子公司在商业布点上合理,在人事安排上顺畅的话,就合并,然后实行国资退出;如果前面两点做不到,就卖掉其中一家,所得变现用来发展另一家,这样可以极大减少内部成本。至于最终方案如何,则只能等百联的最后揭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