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总编在线 > 正文
 
《精品购物指南》总编张书新作客新浪聊天实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9月04日 20:59 新浪传媒

  

《精品购物指南》总编张书新作客新浪

  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总编在线》聊天活动,今天请到了嘉宾是《精品购物指南》的总编辑张书新先生,请张先生自我介绍一下。

  张书新: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精品购物指南》报的总编辑,叫张书新,今天非常荣幸到新浪总编在线跟大家聊天,我现在虽然办报纸,但是我学的是气象的,对于报纸来讲,是半路出家,希望大家多多关照,谢谢大家。

  主持人:你以前在中国经营报社,后来怎么做精品的?

  张书新:我是1987年到中国经营报社,在理论部工作,后来做《精品购物指南》报社的总编、社长、编委会主任。1992年小平南巡之后,中国开始市场经济。我们就开始做办报尝试,当时主要是参考国外的报纸,我们觉得在中国非常有市场,所以开始做这种尝试,92年年终的时候开始筹备《精品购物指南》。

  主持人:《精品购物指南》发展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也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张书新:《精品购物指南》是92年12月18日做的试刊,这个试刊当时影响比较大,因为我们一上来不但定位为生活服务类报纸,另外我们版式设计上,彩色印刷上非常新颖精美,首期是贝纳通的一幅广告作品牧师和修女接吻的头版图片,在报摊非常受欢迎,1993年1月8日《精品购物指南》正式创刊,可以说从93年1月8号,一个新的报种又出现了。在国内,当时还有购物导报,后来也是93年大概年中的时候,有《为您服务报》。

  主持人:真正给人耳目一新的是《精品购物指南》。

  张书新:《精品购物指南》当时以5万块钱创办,我们虽然都是生活类的报纸,但是我们觉得三份生活类报纸定位之间可能还是有差距,有不同的地方,这可能也是《精品购物指南》发展起来的原因。

  主持人:你能具体说说《精品购物指南》的特色、定位是什么样的?

  张书新:作为生活服务类报纸,我们当时强调的,讲得比较多的是生活服务资讯,强调实用,强调对读者提供扎扎实实的服务,我们经常讲一句话叫服务到位,这是我们强调比较多的东西。《精品购物指南》经过10年发展,也是内容不断变化的过程,最早定位在购物两个字上,更多的是生活咨询,后期已经发展成为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指导购物的报纸,它已经是指导生活、消费、引导时尚的报纸,是北京时尚人群的消费参考,生活顾问。《精品购物指南》今年3月18日又对版面进行比较大的动作,把两期报纸分成星期一出版的《精品购物指南.风格周刊》和星期四出版的《精品购物指南.生活周刊》,星期一我们定位的读者群消费能力比较强一点,文化品位高一点,星期四更多的强调生活特色,强调生活资讯,突出《精品购物指南.生活周刊》的服务优势。

  主持人:《精品购物指南》虽然有对手,但是发展也还是比较顺利,是不是因为种类少,就是它发展顺利的原因呢?后来又出现了哪些比较大的生活服务类的报纸,他们发展的如何?

  张书新:《精品购物指南》创刊初期确实存在生活消费资讯的市场空白,可以说我们抓住了这个先机,满足了市民对生活资讯的需求,早期我们定位在北京市场,北京来讲,除了《精品购物指南》之外,还有购物导报和为您服务报。后来大家觉得生活服务类报刊这个市场非常大,陆续有很多这样的报和刊出来,比如北京广播电视报有这样的内容,北京也有生活周刊、一周便利这类的报刊,我们大概统计了一下,北京在三四年前针对服务类的报刊大概有十几种。目前来讲,在全国各地跟生活服务有关的报纸,大概有100多种,在上海有定位上海的申江服务报、上海星期三等四、五份,包括天津也有,还有其他的城市如成都、重庆都有这类报纸,全国这样的报纸非常多,都是针对生活服务领域做文章,这个市场前景还是可以的。

  主持人:你刚才讲这样的报纸已经有很多家的,其他的日报、晚报、都市报,也在增加报纸上生活服务类信息的内容,《精品购物指南》是否有危机感?你们如何应对?

  张书新:确实我们能感受市场的压力,一方面是传统意义上的生活服务类的报纸,对我们形成的压力,是一种竞争的局面。另一方面,最近几年,又出了很多都市类的报纸,象北京来讲,《京华时报》、《娱乐信报》、《北京晨报》等,最近一段时间,《北京晚报》动作特别大,《北京青年报》的子报《信息产业报》也做得非常好。我想一方面大家竞争非常激烈,共同在市场上生存,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我们和他们是有差别的,《精品购物指南》主要还是定位在生活服务,定位在消费时尚,和一般的都市报,和几家日报,我们还是有差距的。在广告市场上我们某种程度是竞争对手,但对于读者角度来讲我们是有很大差异的,可以共同发展的。

  主持人:《精品购物指南》的读者群是哪些人?

  张书新:关于读者我们研究的还是比较多的,我们报社最早在95年、96年的时候,就开始研究北京的读者市场,我们在北京第一次大规模的做过北京报业市场调查,了解北京市民对报纸的需求,由喻国明老师他们共同去做的,后来96年、97年的时候我们做了大规模的读者生活形态调查,了解我们读者,我们当时发出的问卷12万多,收回来的6万张问卷,这样近乎是对读者的普查,对我们读者的把握应该说是非常细的。目前每年都要做大规模的读者调查,今年3.18改版以后,我们也准备做,因为非典的影响把这个工作推迟了,目前我们也正在继续。前一段我们随报做了一个读者调查,我想和我们自己的定位是基本吻合,我们目前主要读者还是在25岁到35岁之间,以白领女性为主的群体,几次调查结果来看女性读者在60%以上。我们《精品购物指南》的读者群,年龄、收入可能是重要的指标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在消费能力上,有的读者岁数小可消费能力强,在大宗消费决策上有自主权消费观念也非常新,易于受报纸的影响。

  主持人:刚才提到《精品》有引领时尚的内容,现在出现了系列的时尚类杂志,《精品》还是不是时尚人士的选择呢?在引领时尚这方面《精品购物指南》与时尚类杂志的根本区别在那里?

  张书新:我觉得没有冲突。《精品》当然是时尚人群的理想选择。第一,市场足够大,不至于因为它内容上有相近的地方,或者大家都做时尚方面的内容而引起冲突。除了我们的周期短,信息快,我想《精品购物指南》强调的是实用性和适用性,可操作性,《精品购物指南》是实用时尚。我想很多读者都有这种感觉。我们去看时尚类的杂志,印刷非常精美,但更多的是欣赏成份,对人的影响可能是潜移默化的,对精品来讲是可操作的,精品购物指南可以做最新的消费指导。比如说最近介绍高尔夫,高尔夫开始平民化趋势,我们做这样的报道,引领了一部分读者或者消费者参与这个活动,本来是贵族化的活动,在我们的宣传下形成了平民化的趋势。比如我们还有很多这样的项目。我想在这种时尚杂志里面传播的是一种理念、概念,精美的画面,在我们来讲,是实实在在的可消费、可触摸的时尚,我想这是我们跟他的根本区别。

  网友:《精品购物指南》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有多少,广告收入和发行量之间也存在矛盾,你们如何平衡?

  张书新:理论上讲,广告量和发行量是成正比的,如果发行量大,广告量就会大。拿《精品购物指南》来讲,并不一定这样的报纸需要有特别大的发行量,我们在抓发行量的同时更多的强调精准,真正的把报纸给我们的目标读者来看,非目标读者不一定是我们的最佳选择,所以我说广告量和发行量不是矛盾的。对于《精品购物指南》来讲,1993年创刊的时候,广告额是200万,94年是700万,95年是2200万,97年做到1个亿,当时营业额做到一个亿的还是很少见的,98年我们做到1.8个亿,全国报业10强,我们是排第九,包括99年、2000年我们的广告基本上在前十名,其间发行量也是同步增长的。至于现在的广告额就不便讲,但是我们每年给国家交的税是三、四千万,应该讲也是不小的数字,最近几年,关于广告营业额有很多统计和调查的方法,我想那是作为一个监测指标,也有它的价值。但是到底怎么样,我想更多、更准确、更精确的数字应该问税务局。

  网友:你的广告连年增长,你在广告经营上的成功经验是什么?

  张书新:从报纸运作来讲,广告的成功首先必须是报纸的成功,如果没有报纸成功的前提,很难谈广告成功;在报纸或者广告运作上,我们有几点体会要强调,第一点,我们是国内最早市场化运作的报纸,92年报纸诞生在市场经济的开端,第二我们把报纸当做商品来做,报纸有各种各样的属性,其中有一项是商品属性,过去我们强调舆论导向,强调喉舌的东西比较多,强调商品的东西比较少,《精品购物指南》比较早的强调报纸商品属性,强调商品属性并确实按照商品运行的规律去做。第三,是我们内部管理上,我们按照企业化去做,《精品购物指南》最早实行全员绩效挂钩这样的方式去运作管理报社。还有很重要的就是我们强调做《精品购物指南》的品牌,在广告经营上我们这几年强调比较多的一个原则就是诚信的原则,和广告代理商和客户和读者共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讲我们在这方面得益非浅,正是由于我们诚信的原则调动了广大合作伙伴的积极性共同创造市场,当然首先把报纸做好,把报纸发行量做上去,广告额97年做到一个亿,98年做到1.8个亿,98年99年的时候,《精品购物指南》的房地产广告占北京市场60%。我们知道,象我们这个报纸做的广告更多的不是形象广告,而是营销广告,它要求有广告效果的,如果没有效果的话,很难做到长期的良性循环。

  

《精品购物指南》总编张书新在线回答网友的问题

  网友:《精品购物指南》在1998年时,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京城小报,一跃进入全国报业10强,让报业同仁刮目相看,《精品购物指南》的成功得益于现代报刊的经营理念,所谓的现代报刊的经营理念,“市场定位理论”和报业“二次销售理论”,现在仍然是报业的热门话题,许多办报人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也正在积极的实践,您个人对这些理念有什么看法呢?

  张书新:关于报纸的“二次销售理论”,包括报纸“市场定位理论”不是我们发明的,国内很多报刊前辈们早就探讨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确实是最早用这个理论指导我们的经营工作,我们后来提出一、二、三的概念,一就是一个产品、一个商品或者一份报纸,这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前提。二就是二次销售,讲报纸和一般的产品的差别,就是报纸有两次销售过程,报纸的销售和一般的产品不一样,第一次销售是把报纸卖给普通读者,第二次销售表面上看把广告版面卖给广告主,实际上卖的不是简单的广告版面,卖的是报纸的读者,或者讲卖的是消费者,同样是半个版,不同的报纸价格是不一样的,不是纸的价格不一样,而且报纸背后读者的价值不一样。这是我们用的比较多的所谓二次销售理论。三就是讲的三位一体,主要是讲编辑、广告、发行三位一体,大家是互相促进,互相帮助,编辑方针就是经营方针,在这个过程中,举个例子,三位一体相当于一辆三轮车,报纸或者产品是它的前轮,广告和发行是它的后轮,前轮是把握方向,后轮是驱动,靠广告发行去驱动,这是报业经营上我们所说的一、二、三理论。

  网友:大家都知道,现在免费报纸和免费杂志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相对于《精品购物指南》的一元钱定价来说,在价格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而且,这些免费的报纸和杂志会越来越精美,针对这个竞争对手,您认为《精品购物指南》怎样保持自己的特点,又有一些什么样的对策呢?

  张书新:我们看到北京市场确实有很多直投的东西出来,有的是杂志,有的是报纸,这是市场竞争情况下必然会出现的市场细分。其实这个东西十年前就有了,在我们《精品购物指南》创刊的时候,我们参考模仿的国外的东西也是不要钱的直投报刊,但是我们做的过程中给报纸定价销售,因为我们销售的过程是选择读者的过程,如果你是直投的东西很难找到目标消费者。即使我们用营销的方法把我们的直投建立在表面上很完美的基础上,但是真正找到目标读者也是非常难的事。所以报纸通过批发、零售,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把报纸卖出去不是简单的消售过程,是选择读者的过程。

  第二方面,品牌非常重要,《精品购物指南》做了十年,最值钱的是品牌,一说是《精品》,大家就知道是《精品购物指南》,我想DM这类出版物是没有这个优势的。当然我们经营运作10年,在市场方面,在报刊经营方面我们有很多经验,我想不管怎么样,我们会也应该重视直投媒体对广告的冲击,象美国市场直投的东西广告份额非常大,据说有三分之一的市场。对我们《精品购物指南》来讲,我想DM的有些方法也是要学习的,关于直投方面,我们目前也在学习借鉴一些DM的经验,引进数据库营销的思路,在高端的客户和一些的重要的消费场所,我们也用这个方式去做,这也是市场推广的办法。

  网友:听说咱们杂志在非典期间广告是受了很大的影响,对于一个以广告为主的报纸,这种突发事件对报纸的影响,是否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对以后广告经营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张书新:确实非典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精品购物指南》今年第一季度的广告比去年同期增加40%,因为非典,四、五、六三个月对我们广告冲击是非常大的,使我们的广告营业额比去年同期营业额下降40%,我们大概测算了一下,非典对我们《精品购物指南》分类广告的影响大概是2千万以上,非典使我们少收入2千万,而且它的影响还在继续,这对我们来讲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在非典之前的四月份,我们的分类广告达56版,非典期间,有些版类是没有了。最近一段时间,虽然有所恢复,但是没有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对商业广告的影响也非常大,当时大量的商业活动是停止的,包括房地产的销售也停止了。这块广告大概算了一下是1千万以上。即使受这么大的影响,我们估计仍可以和去年水平持平甚至有增长。

  主持人: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对以广告为主的报纸来讲是不是非常严峻的考验?

  张书新:应该是这样的,拿《精品购物指南》来讲,主要定位在北京市场,北京是非典的重灾区,跟老百姓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当老百姓生活受到影响的时候,《精品购物指南》受到影响也是必然的。我想对《精品购物指南》来说,不是非典发生了我们怎么办,更多的是通过我们的宣传,来引导老百姓,提倡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方式,我想这样对预防非典更有效,比非典发生了,我们自己采取措施更有效,也更有价值。

  网友:您对《精品》是否满意,《精品》还缺少什么?今后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张书新:满意意味着不会进步,我们对《精品》是永远不会满意的。《精品购物指南》发展非常快,前几年广告营业额每年以200~300%的速度增长,但是尽管这样,我们的员工也没有很满意,基于这种判断,《精品购物指南》从创刊那天开始,就是不断变化,不断创新,我们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到两次大规模的改版,平时的改版、调版几乎天天在进行,说明我们自己对这张报纸不满意,我们自己不满意,并不等于报纸不好,这是社会影响非常大的报纸,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报纸,我们希望办的更好,我们也在不停的努力。

  主持人:现在除了广告经营以外,是不是有其他的盈利的模式?

  张书新:作为报社来讲,我们主要的收入是两部分,一个部分是广告收入,另一部分是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应该占80、90%以上,发行收入少一点,除了这种传统的广告发行以外,我们也探讨做一些新的尝试,比如《精品购物指南》在国内最早办的网络版,简单一点说我们在国内最早办网站,目前为止我们也想在网站这方面或者在互联网的领域里面做一点尝试,希望能盈利,我们也做了准备工作,在这个领域里也不是泛泛的做,利用我们的品牌优势,资源优势。另外我们也做和报纸有关的创收活动,比如说我们专门成立发行公司,我们有自己的广告公司,我们有票务公司,我们还是希望走以报纸为主,多业并举的路子。

  主持人:购买精品的大部分都是女性,适合男性阅读的似乎就只有精品汽车这个专栏了,《精品》有没有考虑多开发一些适合男性阅读的趣味栏目和内容,争取一些男性读者呢?或者每周干脆做一期男性专刊。

  张书新:这种建议在内部也是有的,我想《精品购物指南》的读者不能简单以年龄大小、收入多少、是男是女这样的表面形态去分,更重要的是消费形态或者是生活形态分。比如说我们《精品购物指南》星期一的风格周刊和星期四的生活周刊,定位稍有差别,但不是简单的为两类人办的,而是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对于读者男女来讲也是,比如说《精品购物指南》大部分是女性读者,过去对车感兴趣的更多的是男性,但是随着汽车的发展普及,随着汽车的增加,目前北京市有200万辆汽车,80万辆私车,第一辆车是男性开,第二辆车是女性使用,买第二辆车谁说了算,是女的说了算。就这点来说,不是简单地针对男性刊物或者女性刊物。在生活服务里面,买房来说,有的方面男性说了算,有的是女性说了算。精品除了汽车版块外,房地产、IT、旅游等版块,没有性别差异。

  主持人:《精品购物指南》在北京地区应该是家喻户晓,那有没有想过打开其他地区的市场呢?或者只是选择几个大城市作为试点。

  张书新:《精品购物指南》在北京创办之前之后,我们实际上在全国各地已经做了大量的尝试,我们最早在湖南长沙办了长沙购物指南,后来有深圳购物指南,海南购物指南、太原购物指南等10个省市这样的尝试,因为种种原因这种尝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没有成功,最近几年我们更多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北京市场,因为北京市场足够大,如果把北京市场做强、做大也会生存的很好,我想这并不影响在各地尝试报纸推广。目前我们也在和很多机构进行接触,但是没有实施。

  网友:现在的广告越来越多,是不是因为时尚信息不够,才用广告作为填补呢?

  张书新:肯定不是。

  主持人:现在广告到底占多大的比例,比如说100个版,广告版占多少?

  张书新:包括我们的完全实用手册,广告版应该在50%,如果把它刨去的话,比例相对低一点。

  主持人:《精品购物指南》的采编队伍是怎么样的?内部管理上有那些好的经验?

  张书新:我们的采编队伍还是比较年轻的,从采编队伍来讲,基本条件是大本或者大本以上毕业的,现在平均年龄28、29岁,应该可以讲,他们就是北京时尚人群的一部分,他们就是时尚人群的代表,他们的所思、所想,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读者的代表。至于在内部管理上,我们最近也在下比较大的工夫抓内部考核,谈不上什么经验,过去我们的管理还是比较粗放的,比较粗线条的,现在根据市场、根据目前的竞争格局,我们想在考核上下一些工夫,两方面,一方面是量的考核,一方面是质的考核,量考核比较容易,质的考核比较难,我想这是我们下一步从内部管理上提高精品竞争力的工作之一。

  主持人:《精品购物指南》的编辑记者有多少人?

  张书新:大概70多人。

  网友:《精品购物指南》的封面都非常漂亮,这么多好看的照片是怎么搞来的,对图片的要求你们是如何考虑的?

  张书新:《精品购物指南》的封面在国内是最早用彩色的,影响非常大。很多影视、文体明星都希望上《精品购物指南》的封面,《精品购物指南》的封面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流行趋势,代表影响力,代表封面人物在读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所以我们《精品购物指南》封面选择的标准还是非常严,我们基本上选一线的明星,这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其他的必须有比较热的效果,有热播的电视剧或者有新的作品出来。另一方面强调我们的独家性,要在精品用的片子,其他媒体不能用,为保证质量很多照片都是我们自己专门拍摄的我想这些东西基于《精品购物指南》在广大读者的影响力,能上《精品购物指南》的封面的图片,也称得上是精品。

  主持人:你作为报纸的总编,最头疼的事情是什么?是不是有很大压力?

  张书新:头疼的事比较多,要把一个报社做好,它有生存的问题、发展的问题。但是我想在这个过程中,最头疼的问题可能还是人才的问题吧。

  主持人:人才有什么标准吗?如果想招人,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更适合《精品》呢?

  张书新:我想除了硬件的东西,比如说一定的教育背景,一定的从业经验这样的硬件之外,应该是比较热情的、积极向上的、热爱生活的人,这非常重要。这是《精品购物指南》的记者和采编人员和其他媒体不太一样的地方,如果他不喜欢,不热爱生活,没有激情的话,很难做一个合格的或者称职的《精品》记者。

  主持人:除了人才问题,还有什么其他的难题吗?

  张书新:我想难题比较多。

  网友:你有没有信心把报纸带出国门?有这种想法吗?

  张书新:确实这个问题问得比较好。我们这几年更多的是向国外的媒体学习,不管是美国的,还是日本的。前一段我得到一个信息,上海的一家生活服务类报纸叫《上海星期三》开始走出国门,在澳大利亚出了澳大利亚版,用的是版权输出方式,我想这是开的一个非常好的头,作为生活服务类报纸,它的报纸刚刚办了三年,就尝试走出国门,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好的示范,《精品购物指南》目前还没有这种想法。

  网友:风格周刊和生活周刊是有差异的,具体的差异是什么?

  张书新:关于风格周刊和生活周刊的差异,我想是这样的。拿风格周刊来讲,我们更强调策划,强调在某一点上做深、做透,比如在操作说,我们常这样问:我们做了吗?我们做好了吗?做透了吗?这是我们操作上经常强调的东西。从定位上来讲,比如我们强调风格的读者,比如说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收入相对高一点,年龄相对来讲偏向于成熟一点。对于生活周刊来讲,还是强调我们的实用性,强调在可读性基础上的必读性,这是《精品购物指南》发展的基础,在星期四这期生活周刊上让它充分体现出来,比如说它有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时尚观念,有超前消费能力,时尚消费能力。过去在96年改周二刊的时候,我们提出活跃消费者族和强烈消费族的概念。活跃消费族,消费能力不一定是最强的,但是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强烈消费族定位于买车买房这样的群体。在风格周刊上定位象过去强调的强烈消费族,或称之为金领,星期四的生活更强调白领。

  网友:咱们的报纸是不是也存在软性文章比例比较大的问题,这种文章给人一种受骗的感觉,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张书新:《精品购物指南》每期报纸的文字量是50万字,50万字里面我不敢说一点失实的东西都没有,从报社的角度来讲,把得比较严。“软文”是圈里人提的问题比较专业。《精品购物指南》在我们的概念中,我只强调文章是不是符合编辑方针,是不是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是不是能够为读者提供有效资讯,这是核心和最关键的东西。至于是不是软文这个概念可能比较模糊。

  主持人:《精品购物指南》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你是创办人,又跟随《精品购物指南》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比较深的感受,或者说比较难忘的事情,跟大家说一说。

  张书新:比较深的感受我觉得就是需要付出,《精品购物指南》做到今天,不是一两个人的奉献,是前前后后为《精品购物指南》奉献的大量员工,同时是对广大读者和客户对我们的包容和支持,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也发展不起来,在《精品购物指南》发展过程中,不管我们做的公关活动还是其他的项目,我们深深感受到读者对我们的支持,正是这种支持使得我们不断发展。

  网友:有的上市公司已经引入媒体概念了,你在融资和商业合作方面有什么打算?

  张书新:关注了很久,目前没有。

  网友:《精品》经营上确实非常成功,在经营管理方面希望您多谈一些这方面的经验?

  张书新:经验谈不上,拿广告经营来讲,《精品购物指南》是最早实现全面广告代理的报社,我们最早实现分类广告独家代理的报社,我们也最早进行分类广告的公开招标的方式,我们最早强调用市场营销的概念,就是产品、价格、渠道、营销,把这个概念引到报纸营销过程中,比如我们有不同的广告定价,不同的行业有不同行业的定价,在发行上我们针对北京市场做得更细,比如有些报纸针对北京某区域发行,这些也是在国内做得比较早的,也正是得益于这些动作,使得《精品购物指南》很快发展并且形成《精品》的经营模式。但是最近几年,报业市场竞争激烈,我们也面临新课题,基于我们前几年经营的基础,我想我们有信心去解决。

  网友:有没有跟国外媒体进行版权合作的考虑?

  张书新:大家都知道,最近国内有很多刊物做得非常好,不管是时尚系列还是世界时装之苑系列还是其他,他们做的非常好,市场影响也都非常大。他们的做法大量的用这种版权合作的方式,比如说时尚系列已经有12本刊物,除了有那么几本是自己做的之外,绝大多数是用版权合作方式,我想这种方式是非常成功的模式,但是对于报纸来讲,对于《精品购物指南》来讲,难度比较大,因为《精品购物指南》包罗生活方方面面的领域,版权合作方式更适合于杂志,书这些方面,这样他们的运作会更好。对于报纸来讲,操作难度肯定会更大。另一方面从目前国家关于这块的管理来讲,还不太提倡做这种版权合作。

  网友:精品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不可复制性在哪儿?我觉得很容易复制,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就可以。

  张书新:关于核心竞争力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各种各样的定义,我们报社自己定义过什么叫核心竞争力,你做一件事比别人做得好就是核心竞争力,比如说报纸,你做得比别人好。我们《精品购物指南》做生活服务类的报纸,目前来看,我们比别人做得好,如果讲核心竞争力,这可能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说你做一件事比别人做得好,大的方面就是不可被别人复制,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成熟的经营模式。对于《精品购物指南》来讲,我想做了十年生活服务的媒体,可以这样说,目前看我们做得算是最好的,至于能不能复制,表面化的复制很容易,但是核心的东西更多的是在于内部的管理、内部的理念上、运作方式上,在对于市场的把握上,不是简单能复制的。在《精品购物指南》发展的十年过程中,不管是北京也好,外地也好,也确实有大量的参考《精品购物指南》做这样的报纸。目前来看,所有试图用复制、模仿方式做尝试的,没有一家成功,相反真正发挥自己的特长,有针对性的做的报纸,这样的报纸容易成功,比如说申江服务导报,我们合作比较多,他不是简单做报纸,只要有钱就行了。申江服务导报自己立足于市场,生产出满足上海市民需要的报纸,它就成功了。如果简单说模仿、复制很难成功,前期有可能能够做一点,做到一定水平,真正想成功没有可能。

  网友:你是不是一个时尚的人,你平时喜欢看的其他一些报纸,或者电视节目,是不是也是时尚类的?

  张书新: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时尚人,但是在圈子里也呆了十年了,比如说我受方方面面的影响,我会关注一下时尚的话题,看一下最流行的电视剧,不可能完全看下来,但是我会关注去看,我会关注相关的报纸、杂志,我想更多的可能是职业习惯或者职业的要求。

  网友:您是如何激励你的员工的?

  张书新:关于激励员工,这是一个大课题。可以讲是管理学里面重点探讨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环节。也有大量的关于激励方面的论文,没有特别的方法。我想也需要根据报社和企业自身发展的条件,发展的阶段都不太一样。我想对于员工激励来讲,无外乎两个方面,精神的、物质的。比如他有没有上行的空间,有没有价值实现,有没有成功的感觉,有没有学习、培训、提高的机会,有没有工作的乐趣,从收入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基本的需求还是需要的。我想不外乎精神层面的和物质层面的需求。

  主持人:《精品》现在的版面数量是固定不变的还是随情况变化的,今天看到你给我带来的《精品》是很厚的一份报纸。

  张书新:我们有一个基本的量,就是100版,但是在运作过程中,随着市场的变化,或者赶上重大的话题,我们的版面会有所调整,有所增加或者减少,今天的报纸是赶上北京秋季房展,我们这次有一个房地产的特刊,这期报纸是创记录的,184版,内容非常丰富,有大量的房地产广告,这也是我们对于房地产业的贡献。

  主持人:请张总再跟网友说几句话,今天的时间很快就到了。

  张书新:非常感谢新浪网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共同聊天。《精品购物指南》能发展到今天,我还是强调感谢我们的读者,感谢我们的合作伙伴,感谢我们的代理公司,正是广大读者对我们的支持,对我们的关怀,对我们的包容和理解,才使《精品购物指南》发展到今天,《精品购物指南》是北京市民的报纸,我们会继续把报纸办得更好,进一步满足读者对报纸的需求。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张总,也谢谢广大网友的参与。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图片铃声随心换
无线上网无限生活
《新概念英语》移动课堂,北外、新东方名师讲解!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进入欲望都市 喝冰锐朗姆酒 体验性感新生活
  开学了,四六级、考研、出国你准备好了吗? 英语口语解决方案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了解彼此性爱感受努力营造性爱意境
非常笑话
无限精彩——成人世界的快乐元素!
图片
铃声
·[游鸿明] 地下铁
·[和 弦] 光辉岁月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比基尼美女
  • 月色如水小夜衣
  • 夏日狂花比基尼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