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目标 奋力追赶 1.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加强战略管理
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培育国际竞争力,首先必须强化战略思维,加强战略管理。一是从企业的实际状况出发,立足于行业在技术领域的发展远景,对照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推行企业发展战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施中关键是必须要保持战略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摆脱各种短期利润机会的诱惑,不能因为市场出现其他短期利润机会而偏
离其运行轨道,导致企业分散其精力和资源。二是企业发展战略是一个全局的系统化战略,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实施许多的子战略予以配合。例如,它需要执行低成本战略,以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效应、经验效应等,降低生产成本。它还需要执行差异化战略,通过提供独特的产出特性以及技术、品牌形象、附加特性和特性服务等来强化企业自身。三是企业发展战略与国家战略要一致。大企业在实施自身长远发展战略的同时,不要忘了企业也是国民经济的组成元素之一,应当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承担应有的责任,主动地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相衔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四是要向世界级竞争对手学习,不断提高企业战略管理水平。我国企业应把世界500强企业的同行业竞争对手当成标杆,组织专门力量认真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以及竞争者在品质、速度及成本绩效管理等方面卓越之处,进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去模仿他们,甚至超越他们。
2.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中国500强企业在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方面,理应成为国内各行业的排头兵。一是建立健全企业经营者的选拔、任免、退出机制。在企业经营者的选择机制方面,要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定好选人标准,按照新颁布的《国资监管条例》的规定,切实做到用合同制代替以前的任命制。在企业经营者的选拔方式上,要实行开放式,扩大人才的选拔范围,不要拘泥于身份和地域的限制。凡是符合标准的人才,无论是民营企业家还是外籍人士,都可以应聘我国企业的CEO。在企业经营者的退出通道上,要做到能及时发现所选人员的工作是否达标,对不合格者能及时更换,使激励机制具有封闭性和竞争力。二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制衡机制。要按照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战略思路,用开放股权,逐步减持国有股,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的办法,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造成的问题。对于母子公司机制存在的问题,也需要靠母公司产权多元化来解决,母公司要以资产关系为纽带,与下属企业建立明确的委托代理关系,逐步变行政管理为经济管理。要理顺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分工,建立制衡机制,而且不回避“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并且使之制度化。
3.建立物质、精神双管齐下的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在激励企业家方面仍然有许多重要问题尚未彻底解决,需要以全新的思维去探索解决办法。一是在以收入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激励上,要大胆借鉴国外大企业的报酬模式,革除工资+福利的陈旧制度。应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设计包含固定收入、业绩奖金、股票期权在内的最优薪酬组合方案,最大限度地把经理人员的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结合在一起,使经理层的经营行为模式具有长期导向性。二是要把使用精神激励手段作为完整的激励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精神追求、价值观的实现等精神因素在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精神激励已经成为管理的一般原则。我国企业在管理中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重视已被国外企业证明行之有效的各类精神激励手段的运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激励体系。
4.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世界500强企业无一不是凭借自己的独特技术优势立足于国际舞台的,我国企业要抓住目前的机遇期,积极开发形成自身特色的技术创新能力。一是树立核心技术是企业生命线的观念,切实加大企业的研发投入。我国在技术开发方面的投入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如2002年中国电子百强研发经费投入总额为217亿元,比上年提高15%,排名靠前的华为、海尔等企业研发投入已占其营业收入的10%以上,等等。但从总体上讲和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应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二是建立由政府、科研单位与企业共同投资研发的新模式。我国企业在研发投入上还无法与国外巨头比肩,因此政府对大企业应该采取扶优扶强的措施。比如,政府建立大企业基金,或以资金入股,作为企业的股东而不是行政管理者角色,共同提高企业技术研发实力。在这方面,可以借鉴韩国发展大公司的策略。三是切实完善有利于企业、人才技术创新环境。鉴于我国尚未形成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竞争环境,因此,目前主要应从企业内部环境入手,逐步建立起良好的技术创新机制,尤其是人员的激励机制和经费的投入机制要到位。四是通过跨国并购获取上下游技术,完善供应链和价值链。跨国公司是全球技术创新的主体,我国企业必须发挥后发优势和学习效应,同时积极探索新途径,在技术研发上迎头赶上。对于已经开发出的新技术,大可不必从头再来,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可以走通过跨国并购以低成本获得宝贵的核心技术和大量的人力资源,赢得技术发展速度的捷径。并以供应链、价值链的国际专业化,实现企业的技术和经营业绩优化。
5.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
世界500强企业中,信息技术投资超过生产设备投资的企业达65%,而企业网络投资的回报率则高达10倍以上。与之相比,我国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应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商业智能、电子商务、办公业务自动化等功能全面集成,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享,建立适应网络经济的充分柔性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要通过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对有关人、财、物、需求等方面信息的全方位管理和建立更加开放、全面的信息平台,满足企业实现对价值链的有效管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6.坚定不移地推行“走出去”战略,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程度
当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投资性公司已有约220家、研发中心已近400家,许多跨国公司开始在华设立全球采购中心。面对这个新的形势,我国企业要立足国内,抓住信息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定位于全球利益的最大化,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应对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首先,在管理、技术等方面标准化,以便与国际接轨。在这方面,我国已有若干企业走在前面。例如,东软集团已经通过CMM5级认证,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印度之后第三个拥有CMM5级认证软件企业的国家;华为公司的产品以其优异的质量累计进入30多个国家的市场,服务于30多个运营商,其GSM设备已在泰国、俄罗斯、乌兹别克等国得到规模应用,CDMA设备成为独联体地区的主流供应商等等。我国大企业要加快这方面的步伐。其次,顺应企业战略重组的发展趋势,与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借势加快自身的发展。我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中国视为投资与合作的热点地区。据世界银行推测,今后20年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将高达7.2%,我国企业完全有可能利用这个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国外跨国公司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战略联盟,其方式可采用股权合资、契约式、合作备忘录式和国际协作式等。特别是在一些竞争性行业,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完全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
7.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倡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一是把企业文化融于企业内部管理之中,建立制度化的业务管理系统平台。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要彻底抛弃“人治”的做法,强调按纪律、制度办事,确立在纪律与管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企业各个部门的每件事都要形成清晰的业务流程规范,人人都要以此标准而行。二是提倡创新精神,鼓励员工勇于探索、冒险。创新有风险,尝试风险就难免要失败,管理层要激励员工的创新意愿和创新尝试,允许创新活动失败。世界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之所以能够在芯片领域傲视全球,与其鼓励冒险、允许失败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三是构建企业的人文氛围,让员工乐在工作。企业文化以人为本不是一句口号,关键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和落实,要做到对内以员工为本,对外以顾客、用户为本。员工是构成企业的主体,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发展快慢、生产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以人为本就要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使员工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真正体会到乐在工作的价值观。四是讲诚信,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目前,企业和企业家的道德及社会责任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企业承担责任、服务社会不仅仅是投入,更能产生无形和有形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感已经与公司治理及创新能力一样,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8.加快政府部门改革步伐,不断改善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
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企业成长壮大的有力助推器。各级政府应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的步伐,按照“规范、统一、精简、透明、服务、效能”的原则,建立符合WTO要求的高效的政府经济管理体系。一是从根本上摆脱政府管理企业的传统模式。要改行政手段为经济手段管理企业,特别是要进行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审批机制,精简审批项目和环节,原则上政府只对那些市场无法完成并要由政府承担责任的项目才进行审批。二是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制止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知识产权,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三是加速政府行政管理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把部分监管职能让位给各类社会中介组织。
(执笔:李建明、胡迟) 作 者:中国企业联合会课题组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发布日期:2003-9-3星 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