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言
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对古代艺术品情有独钟,文物仿制品也成了一个利润极高的行业。然而,由于法律不健全,标准不统一,管理不到位,仿古市场出现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
文物复仿制品古已有之,宋代以后仿古玉器的制作之风长盛不衰。近几年来,复仿制业发展更为迅速,越王勾践剑竟有870多把复制品,每套售价高达9600元也不乏问津者。“马踏飞燕”、“唐三彩”等仿制品也深受人们的青睐。现在,全国从事文物拍卖、仿制的单位数以千计,仅青铜仿制“企业”和专业户就达上百家。
文物复仿制技术是我国的一项民间工艺,其中融汇了美术、绘画、色彩、雕塑、冶金和铸造等多项技艺。根据有关规定,文物复制品必须严格按照文物原件复制,其质地、制作工艺和表面效果应保持原样,不能随意改变和创新。但是,目前文物仿制品早已作为一般商品充斥市场,假货泛滥成灾。记者在市场调查时发现,粗制滥造的仿古石器和铜器成车地运往市场出售,一个所谓的古代玉器,几元钱就能脱手。书画市场,假冒品之多,更是令人咋舌,许多古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均被临摹、仿造、造假。古旧市场繁荣的背后潜藏着隐忧。
市场如此混乱,关键是相关法律不够配套完善。文物部门规定对民国以后生产的旧货贴上标签出售,而对超年代的文物和复仿制品却一直没有相关的法规制约。这样造成复仿制文物真假混杂,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文物监管标准不统一,给执法工作带来了难度。多年来,各地对允许经营的文物,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允许经营的文物范围是参照国家制定的《文物出口鉴定参考标准》来执行。文物部门监管的旧货市场经营的物品标准更是不一样。因此,全国哪个地方管理松,文物就流向哪里。严打时,违法者收敛一下,事后,又依然故我,致使违法经营活动屡禁不止。
另外,对于复仿制品文物的违法者应该负何种责任,如何处罚,至今没有明文规定。一些违法者得不到应有处罚,而长期逍遥法外。
要扭转目前仿古市场失控的局面,必须对其加强规范管理。因此,制定相关的文物法规已刻不容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