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电子政务的重中之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9月01日 19:33 新浪财经 | ||
中国的电子政务项目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一声号令下纷纷上马,各地政府及部门忙不迭给出了自己对内信息化、对外政府上网的成果。乍一看,似乎民众可以告别以往一张条子跑十几个部门盖十几个大印的日子,在网上就可以轻松获知各个部门的信息,就能把事情给办了。的确,经过几年政府信息化建设,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一定的成绩,不少地方政府和部门实现了政府上网和系统构建阶段,个别政府和部门的电子政务工程发挥了相当的效益。但是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达到该共享的信息完全共享和交换,必须解决横亘 我们把互联互通分为两个方面:横向的互联互通和纵向的互联互通。横向的互联互通指同一级别的不同政府,或同一政府下不同的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例如不同省份之间的合作问题;纵向的互联互通指本级政府和下级政府之间的,或同一系统内的上下级之间的信息共享,例如全国工商系统的互联互通问题。 一、互联互通问题有普遍性 就目前状况来看,我国“普遍存在着纵强横弱的现象——所谓纵强就是部门的系统比较强,横向的互联互通存在着局部的信息孤岛”(刘鹤,2002)。根据赛迪CCID2002年2月的报告,中国300亿电子政务投资绝大部分在纵向垂直领域。一些政府部门如外经贸部、海关、工商等政府上网和单个系统构建完善,成效显著。而许多电子政务项目互联容易,互通难成,大部分成了联而不通工程,存在数据库相接、但信息不能交换的问题。刚刚过去的SARS灾难,我国政府在解释与检讨4月20日前SARS病例统计数据不准确时专门提到:北京市的军队系统、教育系统、医疗系统各自为政,信息阻隔,病源情况无法统一统计与汇总。从中也暴露出了信息孤岛问题的严重性。 正如吴仪副总理所说的“联网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堵塞管理漏洞,提高效率;也有利于政务公开、便于接受监督、相互制约”。 电子政务的最终目的是信息能够跨时间、空间和部门而流通,做到政务公开,增加政府透明程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如果不能互联互通,再多再好的电子政务项目也形同虚设。这方面的例子与教训在我国实施互联互通中不乏少数,1993年就开始实施的金关工程就是很典型的一例。 金关工程是我国政府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对国家的对外经济贸易和相关领域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网络化和现代化管理的一项国家信息化重点系统工程,它要为所有进出口企业提供网上报关服务,需要外经贸部、海关、人民银行、税务、工商、外汇等“金关工程”相关机构的互联互通。虽然这些相关部门及其高层都认识到互联互通能给各方和整体带来巨大利益,结果仍然是“互联好办,互通难做”,到目前为止,外经贸还每年要向海关购买相关的数据信息,有些还是非常基础性的数据。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从技术层面来看,将各个行政主体和数据库联接已经做到。最初,由于外经贸和海关采用不同的信息编码系统造成障碍。中央几次出面协调双方采用共同的信息编码系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但当时并没有明显的成效。迄今为止,相关部门已经有了标准统一的企业代码和商品代码,技术问题已经解决,仍然不能互联互通,由此可见存在更深层次的原因。例如,进出口的原始数据是由一个部门产生,如果完全实现互联互通,大量的信息无偿给其他政府部门使用,原先利用这些数据给其他部、机关和单位提供的服务权限很可能大幅度下降。面对这种权利与利益的压力,互联互通就成为了“联而不通”工程。 互联互通问题并非只存在于金关工程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卡10多年来一直不能实现互联互通,引起消费者、媒体和企业的广泛批评,很早以来中央银行就着手解决,并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落实,直到2002年初成立了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尝试着真正打破各个银行间的信息阻隔,互联互通问题才得以初步解决(硅谷动力网《金字号工程大盘点》,2002/7/26)。其他金字工程(如金卫工程、金审工程)也不同程度存在着互联容易互通难的问题。至于电信行业的互联互通问题更是纠缠至今,虽然各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在心不甘情不愿的情况下实现了,但互通的质量和费用结算仍旧是个不解的结。因此,要想电子政务工程效益得到真正的发挥和成熟的发展,重要的就是要分析、解决互联互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