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矿型城市的接续产业及可持续发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9月01日 08:59 中国经济时报 | ||
张志红 石束 我国西北地区以矿产资源开发为基础而兴建起来的工矿型城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体制转轨、行业结构调整,加之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有限性以及对矿产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支撑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矿业经济出现衰退,而新的接续产业并未形成,寻求新的发展之路成为这些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的特点 由于西北工矿型城市是在建国后我国经济急需矿产资源开发的特殊历史背景下,依托单一的矿产资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存在着矿区向城市演变的突发性,产业结构极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1、产业结构单一,畸形化现象严重。我国西北工矿型城市一般是以其所拥有的矿产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而发展起来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种种因素影响,矿山企业只重开采,不重后续加工产业;另一方面,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工矿型城市财力不济,加之与矿山企业矛盾重重,无法形成合力,难以发展资源后续加工产业或其他递补产业;同时,在产业结构上还存在着“大工业,小农业”、“大重工业,小轻工业”、“大二产业,小三产业”的畸形化经济结构,从而造成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 2、产业递进缓慢,产业序次低。产业经济学认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将促进社会产业结构从传统农耕业或采掘业向制造业、社会服务业转化,即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化。而我国西北工矿型城市是以工矿业为主导产业,第二产业比重大,在向高级化产业结构的推进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落后;在工业结构中,形成了重工业畸重、轻工业畸轻的超重型产业结构;在重工业结构中,矿业占有较大比重,加工制造业的比重较小,城市产业链条较短,上下游产业比例失调,结构原始单一。 3、产业产品结构趋同,技术结构水平不高。由于西北工矿型城市内行业自成体系、自我配套和相互封闭等因素,使矿产业结构基本趋同;加之主导产业技术装备起点较低,辅助行业中的技术构成也偏低,致使资本的有机构成及新技术的应用程度不高,不少工艺、技术还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尚未进入产业开发阶段。 从总体上看,西北工矿型城市产业技术结构处于国内中等水平,资金劳动密集型行业较多,技术密集型行业偏少,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接续产业的地位与培育发展的原则 鉴于西北工矿型城市产业结构的特殊性,当务之急是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实现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的过渡,培植和发展接续产业,以保持西北工矿型城市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 1、接续产业是西北工矿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并对其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要想把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功能不全的西北工矿型城市转化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城市,首要解决的就是培育和发展接续产业。主要有两方面意义:一是培育和发展接续产业,拉长传统产业链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增强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工矿企业的开发周期和工矿型城市的寿命;二是培育和发展接续产业,可以利用高新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实现工矿型城市的优势转换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2、接续产业是西北工矿型城市优势再造的主要途径。西北工矿型城市的发展依托于资源赋存的优势,但要保持其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就要立足于现有的资源状况、区位条件、技术实力和投资来源等要素。通过寻找新的接续产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战略重组,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由单一资源优势向多功能的综合经济优势转变,进而保证资源优势的延伸与潜力的挖掘,由外延式发展走向内涵式发展。 3、接续产业是西北工矿型城市经济市场化的要求。西北工矿型城市是在传统的“资源立市”的发展模式下成长起来的,特别是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约束已由生产能力转向市场需求的条件下,这种发展模式就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其对市场经济的不适应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立足于城市的长远发展,依托现有的资源条件和基础,利用高新技术,培育和发展接续产业,尤其是大力发展非矿产业,不仅可以弱化城市经济对矿业发展的依赖作用,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使西北工矿型城市的发展取向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结构调整需要,而且会逐步形成依托矿业求发展、跳出矿业大发展的格局。 在此认识基础上,西北工矿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应坚持几个原则:依托和发挥当地矿产资源优势,面向市场,避免产业结构趋同,在充分调查市场、评估自身优势、合理配置资源,正确选择具有竞争力的接续产业。同时,要注重科技,提高生产率,使西北工矿型城市的产业结构由资金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智力密集型,从而加快产业的升级与换代。而在接续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维护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接续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模式 接续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是一个动态调整过程,由于自身因素的不断变化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影响,西北工矿型城市需要选择合适的接续产业发展模式。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工矿型城市接续产业培育和发展的有关经验,西北工矿型城市接续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模式: 1、产业延伸模式。产业延伸模式就是利用现有的矿产资源优势,实现矿产资源的就地深度加工,延长矿产品的深加工链条,最大限度地提高矿产资源的附加价值,进而建立起矿产资源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的产业群。由于西北工矿型城市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而兴起的,在资源开采初期,由于城市的基础条件较差,产业结构单一为以资源开采为主,资源的后续加工工业项目一般都难以安排,严重阻碍了西北工矿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西北工矿型城市转型的初期,在培育和发展城市的接续产业上实行产业延伸战略,不仅能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增强产业之间的关联度,降低转型难度,而且也会随着延伸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城市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逐渐增强。 2、产业替代模式。产业替代模式就是利用资源开发所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或借助于外部力量,建立起基本不依赖原有资源的全新的产业群。西北工矿型城市虽然因矿产资源开发而兴起,但并不能把今后的发展单纯地寄托在矿产资源开发上,必须适时地培育和发展非矿业的接续产业。对于西北工矿型城市来说,其生命周期随着矿产资源开采的自然过程和矿产资源消费的生命周期而变化。如果西北工矿型城市在发展接续产业上,只重视开发和延长矿产资源的深加工业,那么就会造成西北工矿型城市产业生命周期的雷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将出现整体的下滑。因此,西北工矿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培育和发展生命周期不同的接续产业,实现产业的升级与替代。这样,即使以后资源枯竭了,对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只能产生局部性的影响,而不是全局性的影响。 3、复合模式。西北工矿型城市接续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并非完全按照以上的单一模式来实施,通常情况下是两种模式结合在一起共同作用于接续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一般来说,在城市接续产业培育的初期多表现为产业延伸模式,主导产业逐步由采掘业向加工业转变。随着加工业的发展,城市功能逐步完善,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城市逐步演化为综合性城市。对于综合条件比较优越的工矿型城市来说比较适合采用复合型的接续产业发展模式,一般是从比较优势明显的矿产资源深加工起步,进而带动其他非矿产业的发展,形成多元的产业结构,逐步发展为综合性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总之,工矿型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一种类型,它既要符合一般城市的发展规律,又要符合工矿型城市发展的特殊要求。从城市的发展历程来看,工矿型城市只不过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个以矿业为主导产业的阶段性过程而已,但城市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调整过程,因此,工矿型城市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就必须适时地培育和发展接续产业。对于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阶段的西北工矿型城市来说,同样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培育和发展接续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