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车市降价 > 正文
 
汽车降价补偿亟待解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29日 05:48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李永钧

  2003年波涛汹涌的降价大潮席卷中国车市,车市价格充满了刀光剑影。今年,从1月到8月共有80个车型,20多个品牌调整价格,平均降幅超过6.9%,其中最高降幅高达18%。

  整个车市进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态,各车型互相影响、互相制衡,好一派狼烟四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咨讯尽在华夏近视网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起的竞争景象。

  然而,尽管车价一降再降,汽车降价的影响力正在减弱已成了不争的事实。一轮又一轮的降价行动,不仅没有令国内汽车市场出现预期的争相抢购场面,反而加重了部分消费者等待观望的心理,“持币待购”让厂商们很是头痛。

  如此发展下去,厂商们似乎将陷于一个怪圈:推新品,老型号的销量就直线下降,不推新品呢,市场份额就要被竞争对手蚕食;降价,车不见得就卖得好,拒绝降价呢,车又肯定卖不动。随着市场发展日益变得理性,汽车业将像国内其他产业一样遇到严峻的挑战。当人们不再把汽车当作一种奢侈品而是当作一个普通的代步工具时,人们的眼光将越来越挑剔,持币待购的现象也将越来越普遍。

  另外,降价本使消费者受惠,但过于频繁反招抱怨。按常理推断,消费者应该是最欢迎降价的。但类似今年上半年这种降法,不仅在国际市场上罕闻,就连“受惠”的中国消费者都有点“无福消受”了。一些消费者发现自己刚刚买的车,往往没过几天就降了几万元。有人估算过,2006年底国内车价将同国际市场大致接轨,几乎所有车型的价格将每年自降20%左右。可想而知,在今后几年中,降价将是国内车市的一种常态,类似这样的尴尬将会多次重演。

  调查发现,有30%的消费者愿意为提前购买紧俏车型而多花钱,更有38%的消费者认为加价销售合理。也许,当消费者被过于频繁的降价看花了眼之后,反而希望它不要再降了。试想,有谁愿意忍受自己刚花钱买的东西就贬值呢?

  早在1994年,降价后的补偿问题就为业内人士所讨论,结果没有商量出万全之策,普遍的看法是,降了价,先行买车的人会要求补偿,但如果是提了价,谁会掏钱补贴制造商?时至今日,仍没有任何一个法规或草案提及价降补贴,看来,要求补贴这一行为很难得到法律支持。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汽车价格的竞争仅仅是初级阶段的竞争。由于中国汽车市场并不成熟,所以现阶段老是在价格上做文章,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汽车降价热潮更趋白热化,汽车市场也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时期,因此人们就更加关注今年下半年汽车市场的发展动向。下半年汽车市场的降价风潮会不会持续下去?消费者买车是应当注重汽车的价格还是价值?

  现在的消费者已经不再简单地为某款车降价而狂喜,也不会为某款新车的上市而盲目购买,面对变幻莫测的汽车市场,消费者的心态已经平稳了很多。今年上半年,当许多汽车厂家把降价作为撬开汽车市场的“利器”时,降价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杀伤力”,随着汽车文化和汽车知识的普及,消费者对汽车的功能配置、技术参数和市场价格都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仅仅靠降价的市场手段,已经难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了。

  目前国内部分汽车企业在遇到销售阻力时,往往使用降价这招营销手段,现阶段看来也还屡试不爽。但当汽车价格逐渐和国际接轨,价格空间已经无路可退之后,厂家还能使用这一招吗?比如,能否换一个思路,用性价比和使用体验两条准绳同时来约束降价行为,尽量用“以性能为中心”的性价比取代“以价格为中心”的性价比。趁距离与国际对手正面对垒还有几年的缓冲期,中国的汽车企业应该在降价之外,再苦修一些新的高招了。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