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O并非“灵丹妙药”(记者手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29日 05:38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赵冰 《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修改稿-征求意见稿)上周刚刚露面,本周就来探询其中提到的“自然人持股保险业”对保险企业的最大价值,多少有些难度。虽是一件众人皆拍手称快的好事,但是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研究上,都略显薄弱。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个别保险企业高层提出了将“MBO和员工持股计划与自然人入股相结合”,并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冲动,多少让记者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也恰恰不论MBO,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员工持股计划在保险业都还是零,才让我们看到了其在中国保险业中的巨大市场,在国有和股份制公司都在改制的背景下,其意义才更显特别。 人才的稀缺已经成为束缚保险业发展的瓶颈。严重的“人才挖角”像是一个保险业的一个毒瘤。一味地追求高提成、高底薪对人才的吸引显然是不够的。而对保险企业至关重要的良好企业文化的建立更需要稳定的经营团队。 尤其外资保险公司正大举进入中国,其一落地就能生根的潜力让人意识到,中资保险企业必须从体制的根本上改革,才能迸发出永久的生命力,进而提升整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MBO和员工持股,也不是“一股就灵”。事实证明,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成功。即便在国外,失败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何况,仅仅是MBO也还不够,体制改革,提高企业经营透明度,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上市。 不过,中国保险业确实没有时间再徘徊了。抛砖引玉,愿保险业一路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