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调准备金率:信贷无损,债券遭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28日 17:4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进一步放松对于外汇的管制,降低外汇储备增加形成的基础货币中外汇占款的规模,将是一个比较有效的解决途径。 徐可强 8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3年9月21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 在宣布决定的同时,央行解释称,之所以上调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比率,是要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余额是1.6万亿元,上调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大体将冻结商业银行1500亿元的超额准备金。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会影响基础货币的扩张乘数。 从今年年初开始,以M2表示的货币数量就一直保持在接近20%的增长速度之上。从货币主义的角度看,快速增长的货币数量,对于刺激经济的增长和遏制物价指数的下跌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货币数量的快速增长,有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的危险,而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货币乘数,就能适当地控制货币增长。 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存款准备金率是控制信贷规模的工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降低信贷规模。但在目前情况下,这一结论可能无效。 首先,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央行存有巨额超额准备金,有的银行存款准备金甚至超过10%,提高准备金率对其影响不大。据了解,由于商业银行对于贷款发放持比较谨慎的态度,而存款的不断上升造成的巨额存贷差,是这些商业银行很难解决的问题。因此,多数商业银行不得不持有大量的超额准备金。 其次,真正受到这一调整影响的金融机构一般是机制灵活、市场反应快、资金的使用效率比较高的金融机构。由于准备金率的提高,这些机构可能会被卡住脖子,贷款规模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由于这些机构的贷款总额所占比例不高,这种紧缩也不会对整体的贷款规模造成明显的影响。 因此,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就整个金融系统而言,对于信贷规模的控制,可能不会像央行预计的效果那么明显。而实际受到最大影响的,将是资本市场。从证券市场的反应看,资金的趋紧造成了这些市场上不同程度的下跌,尤以债券市场的反应最为强烈。 尽管信贷规模并不会受到准备金率调整的影响,但央行收紧银根的政策目的非常明显,而这一精神必将造成大量资金的回笼,从而造成债券市场上的严重失血。 债券市场,特别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对于资金的要求特别强烈,也是各商业银行资金的主要流通市场,由于存款准备金的提高,一些主要的投资者将有可能降低在债券市场中的活跃程度。债券市场将由于投资者采取观望态度而遭受重大打击。 市场上资金的流出,造成对资金需要的提升,已经造成市场利率的上升,这一点已经从债券市场上回购利率的走高有了比较明显的反映。在央行政策的大背景下,这种利率的上升已经有了比较长期的倾向性,而利率上升必然造成债券市场的更加低迷。 除资金方面直接的影响外,提高准备金率更加明确了央行对于金融市场调控的态度,等于声明对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将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调控方向,这对于市场参与者信心的打击比资金流出直接影响还要沉重。 由于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迄今只有过两次调整,由13%下降至6%,两次都是为克服亚洲金融危机以及通货紧缩。而本次的上升则明显是为了控制信贷规模,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但根据分析,效果很难确定。笔者认为,进一步放松对于外汇的管制,降低外汇储备增加形成的基础货币中外汇占款的规模,将是一个比较有效的解决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