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香港将听到一个好消息(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28日 17:33 21世纪经济报道 | ||||
8月25日,新任香港财政司司长唐英年率200多人的庞大代表团访问福建,出席正在进行的“福建·香港周”活动。这是唐第一次以财长的身份访问内地。 这位新“财神”在接受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多次提到了“大市场小政府”的信仰。 在采访中,唐英年承认政府投资大型基建的成效有限、投资乘数效应不够显著。而且他认为政府过多干预市场的行为会防碍市场的自行运作。 唐还检讨了2006/2007年消除财政赤字计划的不切实际,他表示三年内不会开征销售税(销售税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重头税种),同时,他还认为,机管局私有化的计划不会形成趋势,并表示用出售政府资产的方式来解决财政赤字并不是个好主意。 唐告诉记者,解决财赤需要开源节流,但开源是个逐渐的过程,而节流在目前状况下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比如,公务员再次减薪计划),同时,香港的深度通缩又是最大的挑战。在这三种混合的矛盾状态下,解决财赤就变成一个难度非常大的综合性问题:因为解决通缩的一般做法是采用刺激性财政扩张政策,但香港却面临着庞大的赤字,而加税将压抑了原本就低迷的投资和消费,这是一个左右为难的格局。 这位温和的财长说自己是个非常低调务实的人,不希望拥有某种明星效应。他希望在他卸任时,经济有所好转,失业率得到降低。“希望人们通过经济成绩来评价自己”。他说,“我希望在我卸任时得到的评价是一个务实、进取、开明、开放的财政司司长。” 《21世纪》:您在刚上任的时候做出一个很乐观的判断,说香港的经济已经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开始有了复苏迹象,我想问的是,支撑您的判断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唐英年:是的,我曾经在香港工业总会举办的午餐会上讲过香港经济已经走出低谷,渐露曙光。 香港经济是一个高度外向型经济,它的支持力量常常来自外部而不是香港内部。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内地,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内地的经济增长很快,增长率很高,经济结构日益优化,香港肯定将分享大陆经济增长的好处。 香港第二大贸易伙伴是美国,最近美国的情况也在好转,呈现出强烈的复苏势头。虽然日本这12年来经济数字一年比一年难看,但最近好像好看了一点,这些都给香港很强的信心和暗示。因此,我是持审慎乐观的态度,认为经济能够走出低谷。 我在这个星期五将宣布一件事,香港经济增长指标要作一个调整。你知道,如果是坏消息,我是不会这样提早讲的。 《21世纪》:财政赤字是困扰香港最头痛的问题,您将如何解决财政赤字?您觉得CEPA对缓解财政赤字有帮助吗? 唐英年:我认为CEPA不仅仅对缓解财政赤字有好处,而且对其他很多方面,比如投资、消费和区域经济合作都有好处。CEPA是一个重要的平台,是一个机遇。但是我不认为CEPA是中央政府给香港的一个礼物,温家宝总理到香港签订“更紧密经贸安排”(CEPA)时就说得很清楚,CEPA不是礼物,中央政府给香港的最大礼物是“一国两制”。CEPA是一个开放的平台,香港要抓紧这个机遇,当然,无论香港有没有CEPA,都要抓紧机遇,创造好的平台发展。 解决财政赤字是我的工作责任,我希望我能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但我们的行动方式要温和和稳健,我们检讨了过去的消除财政赤字的时间表,我认为在2006/2007年实现财政平衡是做不到的。 我的理财的理念,是“大市场小政府”,让市场发挥自己的力量,让市场发挥自己的优势。我们的国家搞了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讲发展是硬道理,主要依靠的就是市场,就是发挥了市场的力量。市场让企业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质和优势,我自己一直是“大市场小政府”的信仰者,政府不应该参加的就不要参加。如果市场已经发展得很完善,政府就不需要再立法规范了。政府不要随便去规范市场已经很完善的东西。 《21世纪》:您如何看待CEPA签署以后,港珠澳大桥建起以后的香港在大珠三角经济圈的地位?有人认为,深港一体化后将成为珠三角的中心,您认为香港是大珠三角的龙头吗? 唐英年:港珠澳大桥这条桥非常重要,它对香港打通广东和整个珠江地区的经济人脉关系都非常重要。过去香港同珠江东岸的经济关系比较紧密,香港人到珠海,必须先经过深圳,然后走虎门桥。于是,香港和珠江西岸的经贸关系不像东边发展那么快速,而港珠澳大桥将使珠三角经贸关系面貌一新,香港可以直接和珠江西岸进行紧密的经济往来。 由于港珠澳大桥很长,主要部分在内地,所以我们要做好与广东省的协调工作,我们要在30日开第一次协调会议,讨论港珠澳大桥的各种问题。当然,这条桥也有环保上的担心,所以有很多争论。 深港一体化的论调,我以前也听过。香港同珠三角的经济融合从改革开放时就开始了,我1978年来这边搞了个来料加工厂,1985年我在新疆乌鲁木齐搞合资厂,我觉得粤港之间和香港和内地的经济互补性非常大。香港的目光不仅仅在珠三角,还考虑江西、湖南、广西等等。福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之间,靠近台湾,我希望两岸三地经济可以紧密地合作。 香港有1/6的居民是福建人,我的“爱人同志”也是福建人,我相信很多居住在香港的福建人会到福建这边来投资。我们鼓励像福建这里的内地企业在香港融资。 我不想讲香港是不是珠三角的龙头,我也不想说香港、上海、北京、大连谁是龙头。 温总理签定CEPA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肯定了香港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具有一定的贡献,因为改革开放得到的外资差不多一半都是从香港进入大陆。 《21世纪》:目前,你最棘手的经济问题是什么? 唐英年:是香港经济的通缩。通缩是个难题,至今没人能够掌握答案,美国的格林斯潘(GREENSPAN)也没有办法,它不像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人们掌握了一些控制它的办法,但是对通缩仍没有好的对策。 但香港如果继续搞基建是不行的,基建没有经济效益,拉动经济的效果有限。财政的原则是量入为出,克服财赤需要节流,但现在节流是个敏感的问题,各方面对节流的猜想很多。总之,我觉得通缩是最大的挑战,在通缩情况下解决财赤就变成一个很大的问题了。香港过去制定的2006/2007年解决财政赤字的议程是不实际的,而且香港也不会用卖家当来平衡财政赤字。 《21世纪》:您第一次以财政司长的身份来福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唐英年:我已经和福建省政府达成一个协议,希望福建是继广东之后的第二个去香港“个人游”的省份,这个协议将报送北京批准。因为广东省离香港最近,所以第一个批准,我希望福建是第二个。 我希望开放“个人游”是循序渐进的,因为香港是个很小的地方,接待能力有限。如果蜂拥而至,怕游客们会对香港形成不好的印象。 现在国家对游客进入香港有人民币上限的规定,上限是6000元,我认为游客应该遵守这些规定,当然我对中央正考虑放宽内地居民携带现金来港的上限表示欢迎。 我看到福建有很多中小企业,我们愿意和这些企业合作。中小企业是香港经济的骨干,98%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有自己的优势,非常灵活非常进取,在很多行业里,中小企业都有很大的优势,比如旅游,在香港,旅游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而现在是这些企业的机会。 《21世纪》:您希望获得什么样的评价? 唐英年:我做事情是很有决心的,我喜欢低调做事,我的理财的信念是“大市场小政府”。希望我卸任的时候,经济能够比现在好转,失业率能够降下来。我希望,人们评价我是一个“务实、进取、开明、开放”的财政司司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