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子女就读问题 值得关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24日 09:29 经济日报 | ||
中小学的新学年即将开始了。近些年来全国流动人口增加,流动人口中的学龄儿童就学问题随之突出起来。目前我国流动人口达1.2亿,粗略估计的学龄儿童也数以千万计。各大城市都面临这样一个情况:外来学龄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公办学校压力越来越大,即使经济发达的广州,外来学龄儿童在公办学校的就读率也仅为35%。也就是说,有相当比例的外来学龄儿童无法进入公办学校。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河南郑州采取了一条政策,使外来务工的非城市人口子女也能与城市户口的学龄儿童一样,进入公办学校读书,这无疑 民办学校是补充 无疑,民办学校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资源补充。但由于部分民办学校存在“办学行为不规范、设施和教育质量低”等问题,一些地区采取了提高门槛或者清理整顿的方式来处理,但同时也限制了民办学校的发展。因此,就有这样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民办学校、特别是那些专门面向流动人口子女开办的学校,对于那些目前条件还不完善、还无法与公办学校相提并论的民办学校是一关了之,还是采取相关措施,帮助这些学校提升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外来学龄儿童提供教育服务?这实际上就涉及到对民间办学是“堵”还是“疏”的问题。“堵”固然有一定的“规范民办教育市场”的作用,但“堵”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成本和风险:即如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权利。看来,“只堵不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外来适龄儿童的就学问题。“疏”也并非一个简单的说法,而是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实际的支持,无论从政府行为上、政策制定上、甚至财力支持上都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办法。综观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史,很多著名民办学校都是从“一穷二白”起步。可以说,民办学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希望所有民办学校“一步到位”显然不可能。而近年来民办学校兴起与发展的实践也证明,钱是财富,是教育的必要资源,但观念政策也是财富,也是可以转化为教育资源的。 要制订扶持政策 当然,对于民办学校中存在的问题也必须提出相应的对策,促其良性发展。从目前看,主要是管理问题、资金缺乏和师资短缺等。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政府已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保障。另外,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对私立学校发展采取一定的扶持政策。我们的地方政府可否结合国情制定出相应的办法,比如特别针对解决城市外来适龄儿童就学的学校给予适当的资助办法;或根据对民办学校教学结果的评估并结合学生人数给予适当经费补助和奖励;以及提供贷款等优惠政策呢?其次,既然有些民办学校存在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的情况,那么政府可否安排民办学校教师到公办学校进行培训,从而提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或采取相应的政策,像动员大学生到西部就业那样,鼓励师范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到民办学校就业,以不断提高民办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呢? 总之,城市外来学龄儿童的就学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它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发展,更关系到这些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能否得到落实。人们常说要让城市外来人口享受“国民待遇”、“市民待遇”,那就让我们先从保障学龄儿童的接受教育开始做起吧。 专栏主持:初志英 电话:63559988—2223 E—mail:chuzhy@ced.com.cn 毕舸作者:毕舸资料来源:经济日报【上一条】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行政许可法草案时表示“赔偿”条款利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吴邦国参加审议【下一条】《首都机场:停得了飞机停不了车》追踪国外机场停车场 规划管理启示多[关闭]为了保证准确阅读经济日报网络版,请将中文平台字库设为国标扩展码(GBK)建议用IE4.0 以上版本 800 x 600屏幕分辨率浏览。经济日报社,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