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银行博物馆的遐思(行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21日 23:25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姜建清

  上海因其东西文化交汇的天时,通津吴会的地利,华洋杂居的人和,成为了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发祥地

  用文化的角度来看,一部中国近代金融史,也就是东西文化碰撞和融合的过程

  在海外银行考察,曾见过为数不少的银行博物馆和展示馆。每一次参观,都使我感受到一种文化的震撼。

  在美国费城造币厂博物馆,陈列着当时最原始的造币机,还能看到为华盛顿总统电影约翰韦思、飞行家林白铸造的金质微笑徽章的复制品,以及整整一个世纪的各种纪念币。

  汇丰银行以收藏珍贵的钱币著名,甚至专门出版自己的藏品专著,连大英博物馆的钱币专馆也注明由该行资助。

  英格兰银行博物馆是世上为数不多的银行博物馆之一,它建于1988年,由当时英女王主持开幕,展示厅完全按当时的布局,即古典式样的桃木柜台、笨重结实的橡木帐柜、铸于1700年的银箱,配置了栩栩如生的蜡人实景和灯光效果,真实地再现了十八世纪的英格兰银行大厅营业的实景。依序陈列的有英格兰银行章程建议书原文和1694年威廉三世颁布的敕书,以及使用过的银行机械、枪支和员工服装,从而展示了英格兰银行博厚悠久的历史。

  与古老、珍贵的货币同时展出的还有印制钞票的全过程。展柜内还展出了重达13公斤的金砖,参观者能伸手进入触摸搬举,还能使用馆内的装置,尝试做一回银行交易员,从事外汇、黄金、期货的现场交易。在这里,历史已不是教科书的文字,而是可触摸的真实;站在这银行起始的源头,切身感受到财富在这里聚集,化作资本流向世界,从而托起了金融帝国的基石。

  不需要任何语言文字的溢美,也不需要报表评估的证实,此刻从内心会升起一种对英格兰银行的尊敬和信任,对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认同,我想,这正是一种文化的感染力。

  金融文化源远流长

  面对西方文化的感染力,我在尊敬的同时又往往产生一种难以克制的冲动,感到一份历史的责任。

  中国需要自己的银行博物馆,中国金融业需要自己的文化标志。

  的确,西方金融家们拥有值得自豪的资本,但是中国金融业又何尝不值得骄傲。

  早在十九世纪,欧风东渐,中国的有识之士就开始了对西方经济金融的研究。就说“银行”一词的来由,最早就出现出中国翻译家笔下,这一译名既表示出银行与当时的钱庄票号的区别,又妥切形象地把握了银行的性质,反映出中国人对西方经济的领悟。因此银行这一名词被日本和东南亚广泛采用,流传至今。

  到了二十世纪,伴随着鸦片战争的炮声,外商银行的登陆,催生了中国的近代银行业。上海因其东西文化交汇的天时,通津吴会的地利,华洋杂居的人和,成为了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发祥地。

  早期的中国银行家们满怀富国强民的一腔热忱,广开途径,颇多创新,尽管中国第一家银行问世要远远迟于西方,只用了短短的20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金融200年的进程,奠定了上海远东金融中心的基业,创造了一份灿烂的银行文化。

  如今漫步上海街头,依稀还能辨认出昔日的辉煌;从上海市民与生俱来的投资理财能力,不难感到金融文化的熏陶影响;而东南亚和香港的实业家、金融家多为沪语口音的现象,更反映上海金融文化源远流长。但是,这一切都随着时光流逝,新旧替代,逐渐淡化湮没。几十年后,后人会发出远东金融中心何处寻的兴叹。

  正是出于这种忧虑,我提出建立首家银行博物馆的设想。经过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两年多的筹建,2000年4月份,中国首家银行博物馆在上海开馆,全馆面积1500平方米,主馆以上海近代银行发展史为主线,陈列拥有藏品2万多件,至今参观人数3万余人。四年多来,社会媒体舆论好评如潮,参观者络绎不绝,由此引起了持久不衰的金融文化热。

  人们不仅对博物馆中的钱庄文化,对当年远东金融中心的一片繁华景象饶有兴致,而且对其中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银行与金融业发展的展品备感亲切。人行的历史沿革,八十年代的老工行储蓄所,第一批股票认购证及至与外滩隔江相望的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规划,无一不勾起过来人对近几十年中国银行金融发展的回忆。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时代中,邓小平同志有一句精辟的论述,“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经济要发展,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个过程,又是中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过程。要借鉴国际经验,建立现代金融,也必须探索建立新的金融文化,要寻宗探源,这应该是今天那么多人对银行博物馆感兴趣的原因吧。

  兼收并蓄的中国银行业

  由沪上流行的金融证券热、投资理财热,直到今日的金融文化热,使我产生了文化的遐想。人类到了近世,才开始真正认识自己所创造的历史文物的永恒,从而努力去发现其内在的价值和内涵,表示出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追求,这是因为任何现代文明建设,都离不开文化底蕴的基础。

  技术可以引进,文化不能克隆,对外来文化的借鉴,代替不了自身文化的积累。因此,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论述,把先进文化建设放到和生产力、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同等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作为现代的银行家,在这传统和现代分界的历史时刻,一定要警惕“文化缺位”和“文化移位”的现象,防止把中国现代商业银行等同于西方商业银行的认识,在反思昨天的同时来规划明天,在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化内涵的积累,通过对金融文化的继承和反思,用以丰富建设中国现代商业银行的理念。

  在全球金融化的大背景下,建设现代金融文化,必然会面临东西文化融合的问题。回顾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给人以历史的启示。用文化的角度来看,一部中国近代金融史,也就是东西文化碰撞和融合的过程。

  当时的上海,外商银行、旧式钱庄和新式银行三者并立,三者的竞争较量,反映着不同的文化冲撞。根底深厚的旧式钱庄终因抱残守缺而衰微式落,终被历史所淘汰;而实力强大的外商银行则因恪守为富人服务的传统,难以融入本地文化,也难以保持其垄断的地位;惟有中国的银行业,却因坚持中国文化的合理内核,吸收西方先进的技术,才得以发展起来,这重要启示就是中国银行把“诚信”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管理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中国特有的经营文化。

  正是中华民族崇俭戒奢、聚沙成塔的传统文化,才促使中国早期银行家制定了“一元开户”的规章制度,开办了零存整取品种,创立了“顾客是衣食父母”的服务文化。至今,博物馆陈列的各种规章、存折、单据都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同样,作为展品的那台“国民牌”机械记账机,更是说明中国银行业对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视,据曾经操作过的老银行家回忆,系40年代由银行花巨资从美国引进,当时每台价值3000美元,这样的机器全上海仅有40台。工作人员根据线索终于找到这台早就废弃的记账机,并由美国生产厂商上海办事处确认。据称这种记账机在美国已经绝迹,如今这台记账机已成为中国金融引进西方技术的历史见证。

  金融文化的时代视角

  受到博物馆筹建的启示,我对金融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式有了深一步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于思想的阐述,对人的行为规范,在严谨缜密的同时,也表现为虚化的特征,故中国传统遗产多思想著述、诗赋曲剧,而西方文化的核心是崇实,注重文化的直观性和应用性,带有感染的特征。

  金融是经济核心的地位,决定了金融文化涉及经济、政治和军事各个领域,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往往会留下社会发展变化的各个时期的痕迹。要研究金融历史文化,必须是用时代变化的视角,比如说,在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个极其普遍的布袋,当时是上海军管会接收四行两局时用来盛放银行各种印签,这个普通的布袋记载了时代的变化,标志着一个政权的结束,中国人民银行行使权力的开始,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也是当时的历史记载,文化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必然要借助其物质的载体,可能是文宗的记载,也可能是具体的器物。

  由此想到,现代金融文化的建设,也不应该仅仅限于队伍建设、意识观念等领域,必须把视点放在环境的改造,手段的应用和制度创建等方面,致力营造人和物的和谐,观念提升和技术进步的统一。

  (作者为中国工商银行行长)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海信全面开放"脑库",誓追核心技术
加快业务步伐,参加2003 IBM软件年会!

  投票! 赢超酷腕表式手机!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说一口流利英语,其实不难? MBA联考培训特惠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性爱不仅是能力,更是心灵的释放和情感上的温存……
非常笑话
妻子:我患病卧床你却到外面跳舞!丈夫辩解道:…
图片
铃声
·[周杰伦] 开不了口
·[陈慧琳] 恋爱情色
·[林心如] 投怀送抱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比基尼美女
  • 月色如水小夜衣
  • 夏日狂花比基尼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