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追求就业率 逼着学生去造假 凭劳动合同换毕业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21日 03:02 人民网-市场报 | ||
实习记者 吕珊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形象。于是,为提高就业率,一些高校不惜铤而走险,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法。 日前,江西某高校就实行了勒令学生以劳动合同换毕业证书的荒唐做法。据该校一位 无奈之下,学生们为了一纸合同,使出了浑身解数。一位正处于试用阶段的同学,因为单位领导不能提前签订合同,只好通过关系找到一家鞋店帮忙,用鞋店的章把学校印制的劳动合同签了,草草了事。另一位同学在深圳一家小公司实习时,求老板帮忙给盖了章。实习期过后,老板对他不满意,要解雇他,就要求他把合同从学校拿回来,否则就不给他发当月的工资。还有一位同学的父亲在南昌县开了家私营企业,好几个既没找到工作又盖不到章的同学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般匆匆托这位同学的父亲帮忙盖章交差。合同是如期签到了,可是班上真正找到工作的只有一半人。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当记者登陆该校网上校友录时,留言板中还赫然贴着一位班主任勒令同学们限日寄回合同的严正警告,与此同时,另一边的校网正在洋洋得意地公布“喜讯”:“为了做好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层层落实。由于工作思路新、部署早、措施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至5月中旬,毕业生就业率达80%。预计到7月份,毕业生就业率可达到90%以上。”果然,7月23日,记者以高考学生的身份向这所学校的高考招生热线咨询,对方称现在的就业率已经达到了99.2%。 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产业的兴起,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努力提高就业率以保证学校的生源,本无可厚非,然而这种不惜以毕业证书相胁,公然造假,愚弄社会的做法,又与强盗何异?如此伎俩,不但使学校学生及其亲属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更是丧失了一所高校教书育人的本色。教育是源头,试想一下,如果学生们用从学校学来的如此手段回馈社会,道德何在?诚信何在?市场规范又何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