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券商三问(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19日 09:07 解放日报 | ||
推动券商真正成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规范经营的现代金融企业,是上周“券商峰会”的基调之一。在这次被舆论称为“拯救券商”的会议中,民营券商是其中引人注目的群体。 目前,民营券商渐成气候。 民营券商“芝麻开门”始自2001年。当年11月23日,证监会下发《关于证券公司增资扩股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证券公司的增资扩股属于企业行为,可由证券公司自主决定,并取消了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先决条件,简化了审核工作程序,为民营企业参股证券公司打开了方便之门。 去年8月18日,民生证券作为国内第一家纯民营券商正式开张。在其示范之下,国内证券业掀起了一场民营企业大举参股证券公司的浪潮。目前业内普遍认同的民营资本已实现控股的证券公司有民生证券、大通证券、德恒证券、富友证券、爱建证券、东吴证券、德邦证券等。民营企业除了借小券商增资扩股之机获得控股权外,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到大券商的增资扩股之中,如注册资本金高达87.34亿元的海通证券,其中泛海系下的光彩建设出资3亿元,获海通证券3.43%的股份,另一民营巨头东方集团旗下的东方创业,以5.6亿元的出资成为海通证券的第二大股东,其民营资本的总投入比例达到23%。 有不完全统计表明,目前民营资本控股证券公司的资本达65亿元,加上参股资本则超过70亿元,民营资本占到证券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13%。而实际上,民营资本对证券业的控股程度应远远高于这一比例。 一问:“民营”福兮祸兮? 在近年来的券商增资扩股中,民营企业介入总被视为一大亮点,甚至可以让一些原本平平无奇的无名之辈,或是曾有较重历史包袱的小券商摇身变为证券业里瞩目的新生代券商。然而今年5月以来,证券行业突然变得颇不宁静,先有富友证券被中信证券托管且有违规行为被披露,后有民生证券惊曝“双董事会”纠纷案,随即又有媒体报道大通证券也被列入证监会监视目标范围的传闻。 对证券公司来说,“民营”元素进入,究竟是福还是祸? 一般来说,国有背景的券商在法人治理上大多存在弊端,而民营券商可以离这些弊端远一些,这样会有利于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在证券行业的真正建立。目前,国有券商在法人治理方面普遍表现出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的现象。由于央行和后来的证监会原来对证券公司的股东资格都有较严格的规定,证券公司董事、监事均为国企派出人员,因此国企所有权缺位的问题也自然延伸至证券公司。尽管证券公司也都设有董事会、监事会,但是组成人员受到派出单位客观因素的影响,董事、监事尽职度不可能很高,这必然导致分权和制衡难以到位,稳定和健全的决策机制难以形成。 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作用的弱化,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也就难以避免。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民营资本的引入对优化券商法人治理结构的程度究竟有多大还很难说,但是对决策体系的优化却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民营券商有条件采取市场化的经理人选拔机制,且最高决策机关股东大会不再有形同虚设的土壤,因此决策效率的提高是必然的结果。 目前的民营券商大多由地方性小券商改制而来,规模普遍较小,也缺乏长期的客户积累,因此在业绩表现上还并不太突出。在证券业协会公布的去年券业利润总额排名中,仅有东吴证券一家民营券商进入排名前20位。但民营券商激进灵活的经营作风,近年来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 资本的本性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利润最大化”也自然成为民营券商的主要经营目标,这与“风险最小化”的经营目标往往产生冲突,这也就是导致民营券商崇尚激进灵活的经营作风、与此同时又往往容易忽略风险控制的原因。此外,民营金融企业也往往更容易被狭隘的团体或个人所操纵,从而产生运作透明度低、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 对证券市场监管来说,这个问题不容忽视。申银万国蒋健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