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科学地对待民意调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18日 20:39 经济参考报

  即便是在39℃的高温天气之下,人们也宁愿坚持工作,而不愿休假。您对此有疑问吗?那就请看上海市一家大型劳动保障咨询机构的一份最新的千人调查结果。该调查显示,该市约占四成二的单位员工宁战高温,也不休假。

  说实话,刚看到这个消息,大多数人都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上海同胞“战高温”的热情如此之高,我们理应深受鼓舞。不是吗,报道该事的媒体言之凿凿地以“千人调查”作
为新闻标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你不得不信。

  但是,细看这则新闻,你会发现这次“民意调查”存在诸多漏洞:首先是调查的对象局限于国有单位和事业单位员工,而没有包括诸如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其他性质企业的员工,就更谈不上“三天两头换工作”的外来民工了;其次,即使是“千人调查”,对于“高温之下选择工作还是选择休假”这样广泛的社会性议题来说,仍然无法掩盖调查对象数量的有限性,因此只能说是一次小范围的“抽样调查”,结论自然也就缺乏权威性。

  大家不难发现,近年来,各种各样的民意调查层出不穷,而且用途越来越广泛。商家企业在做广告时用“经调查,百分之九十几的消费者对XX产品服用后感觉良好”来标榜自家产品;媒体作某次采访时也要用读者调查的方式来论证某个观点或者表达某种立场;政府部门近年来也逐渐采用“民意测评”等方式来评定机关作风,或是作为某项行政措施实施前的“可行性论证”。不过,民意测验真的是这样吗?

  美国民主之父杰斐逊曾说过:“民主政府是建立在民意的基础之上的。”在西方,有“人民的声音即上帝的声音”的说法。然而,民意在那里?在不同的声音中,又是谁代表着民意呢?

  在古代城邦民主和贵族民主制度下,曾经采用全体公民到场,由公民们以喊叫、跺脚、敲打武器等方式表达民意。声音大的就代表多数人的意见。也曾经采用过十分原始的投票方法,如投贝壳、面团、陶片、排队、逐个询问等。近代民主制度以投票箱来表达和发现民意。公民们通过投票,表达他们对持有特定意识形态和政治倾向的政党和候选人的意见。选举中获胜者便认为是民意的代表。

  民意测验是当代新的发现民意的手段。民意测验结果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及时发表,更加强了它的影响力。西方传媒也大量采用民意测验、内容分析及实地实验等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报道新闻,使新闻内容能更准确地反映与解释各种社会现象。西方传播学界把这种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传统新闻报道技巧融为一体的新报道方法称为“精确新闻报道”。时至今日,民意测验已经被西方各国普遍采用,也为其他一些国家所效仿。

  真正的民意测验的前提是科学的抽样方法,而不是类似于现在这种街头的随意调查,或者对某类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分支群体做调查,这样出来的结果必然是以偏概全的。我觉得,这个发生在上海的关于盛夏之际人们工作态度的“民意调查”就犯了后一种错误。

  不过,还有一方面的情况也必须加以考虑:即使修改后的民意调查符合了现代统计学对于调查程序的规定,在上面那个例子里,就是又调查了外来民工、民营企业员工等,同时增加了样本群的数量,并且得出了相同的结论,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认为该结果是合理的呢?

  民意调查只是公众实现发言权的一种途径,由于在现代,人们的利益日益多元化,对于同一现象往往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反应,民意测验因此具有相当的弹性。如果说公民投票是公民主动积极的参与,民意测验则是公民消极被动的参与。比如,假设在对外来民工的民意调查中,绝大多数民工都赞同“高温作业”,那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生存压力的担忧超过了对高温作业风险的担忧,或者说,他们对高温作业的风险并不是不在乎,而是因为在“两害取其轻”中放弃了本应属于他们的权利(在此次调查中,那些单位员工也是因为担心失去奖金等很多待遇而不选择休假),或者对高温作业的负面后果缺乏足够的了解。但是,我们能够因为这样的调查结果而放弃对他们作为公民权利的保护吗?我们能就此结果得出“是他们自愿”的结论,从而不对相关管理工作加以改进吗?

  8月2日,新华社报道,该社记者在长沙市一冶炼厂采访时,一位职工向记者反映说,这么热的天,单位还要求他们加班工作,既无防暑降温措施,也没有高温补贴费。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个体业主为了自身利益,往往连最基本的生产环境标准都不执行。这说明,很多地方出现的“高温作业”,员工连法律所规定的基本权利都没有达到,而这种监管的缺失,又很容易造成劳资双方的不对等,在资方的强势面前,员工选择“高温作业”就成了一种无奈的“理性选择”。一次简单的民意调查则很难反映出这些深层次的因素。

  所以,国外一位著名法学家就指出:某些民意调查容易成为公众情绪的“间歇反应”,其中可能有非理性因素。我们不能将民意调查结果作为惟一的衡量标准。我们要警惕:在某些“民意调查”的自觉的或不自觉的帮助之下,公民权利可能受到伤害。而如果把这种民意调查作为某项公共政策施行的基准,或者就此作为民意舆论的风向标,那无疑更令人担忧。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导报发布日期:2003-8-18星级: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加快业务步伐,参加2003 IBM软件年会!

免费注册上网开店啦

  绝对大奖!订非常笑话短信,送数码摄像机!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概念英语 口语 出国考试 考研暑期限时优惠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Esprit 皇马 小灵通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性爱不仅是能力,更是心灵的释放和情感上的温存……
非常笑话
妻子:我患病卧床你却到外面跳舞!丈夫辩解道:…
图片
铃声
·[那 英] 一笑而过
·[孙 楠] 你快回来
·[陈 琳] 爱就爱了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比基尼美女
  • 月色如水小夜衣
  • 夏日狂花比基尼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