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南京居民收入排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13日 14:08 扬子晚报 | ||
访谈嘉宾:南京市统计局长 顾常宁 访谈主持:本报记者 顾燕 主持人:据我所知,南京的人均GDP是排在绍兴、舟山、嘉兴等长三角一些中小城市前面的,为何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却落在其后?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何没有成为一种匹配的正关系? 顾常宁:确实,如果按人均GDP排名,南京的人均GDP在绍兴、舟山、嘉兴等长三角一些中小城市之前。从经济学角度说,居民收入的提高和城市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你所说的不匹配,其实是比较的口径不一,这种比较的可比性存在问题。如果把南京市人均GDP与城乡人均收入而不仅仅是城市居民收入与其他市进行横向比较的话,两者所居的位次就是相当的了。这里所说的城乡人均收入是把城镇居民人口与农村人口结构与收入加权进行计算,这样与创造GDP的所有人口就在同一口径范围了,这才有可比性。以2002年数据分析,在省内13个市中,南京市人均GDP排名第3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居第4位;在长三角15个城市中,南京市人均GDP排第6位,城乡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居第7位,高于绍兴、舟山、嘉兴等浙江一批中小型城市。由此可见,南京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程度是基本一致的。 主持人:南京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长三角排名居后,对这一事实你如何看?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南京人的实际收入水平不仅与上海差距较大,与省内的苏锡常也有很大差距,为什么会这样? 顾常宁:这确实是每一个南京人要正视的问题。从统计数据看,1982年至今,南京居民收入增长了20多倍,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富民”上做了大量工作,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但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历史的、综合的因素,南京的差距又确实存在。以苏州、无锡为例,事实上南京居民收入与它们的差距早就拉开,苏州从1985年就超过南京,无锡1992年开始拉大与南京的差距,并且呈上升趋势。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上的差距,这与苏州的GDP在1983年、无锡的GDP在1992年超过南京,这一经济上的发展差距是相吻合的。统计显示,2002年上海人均GDP已突破4万元;苏州、无锡在3.5万元以上;南京仅2.3万元。之所以存在差距,有多种原因,其中观念的落后是重要方面。比如,从就业构成状况看,南京人历来以从“单位”获取工资为主要来源,其他劳动收入所占比重较小。2002年,南京市居民工薪收入低于苏州、无锡,但其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却比苏州、无锡高出8-10个百分点。可见南京人自我发展“广开财路”的意识不强。正因如此,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要求南京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 主持人:按照经济学常识,物价消费水平应该是与经济发展及收入水平相一致的,收入水平越高,物价才会越高,南京的物价指数怎么会排在全国第三? 顾常宁:你前面的话是没错,但物价指数与物价是两个概念,物价是绝对数,指数是自身的纵向比较数。若把同口径商品物价水平(即消费品和服务的实际价格)作比较,南京总体水平事实上一直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绝对数并非第三。上半年南京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9%,表明南京市的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增长0.9%。南京的物价持续几年在低位运行,呈负增长趋势。目前以2000年为基数进行比较,指数为96.3%,仍然呈负增长。今年上半年南京与全国一样呈正增长,我们认为总体物价适度上涨说明供需情况向良性转变,是经济发展进入上升通道的一个标志。 主持人:从学者的角度看,你对南京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有何建议? 顾常宁:关键还是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在此前提下适当增加居民分配比重。我建议一要加快外向型经济、个私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全面小康进程;二要把充分就业作为整体水平提高的重要措施,包括把优先就业作为发展战略重点、加快劳动人事关系改革、改善服务、降低门槛、鼓励自主创业等;三要调整完善分配制度,健全居民增收的制度保障,包括以战略眼光策划促进“中等收入层成长”、积极保护合法收入等。总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每个人共同努力。(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