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7·14事故之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12日 12:5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见习记者 张子鹏 上海报道 7·14事故 7月14日上午7点24分,正是上班高峰。上海地铁一号线莲花路到莘庄的列车突然停电,被迫停驶。 据悉,停电的直接原因是变电站直流开关跳闸。经抢修,18分钟后恢复了供电,但因为列车蓄电池老化出现亏电,莘庄至莲花路之间3列停运列车仍然无法正常启动。 再次为列车充电又持续了40多分钟。当列车重新启动时,站台钟表的指针已经转到8点26分。 由此,上海地铁一号线造成62分钟停运。 8点26分,列车重新启动,数万焦急等在车站的乘客才开始逐渐疏散。 有媒体称,此次事故波及近四五十万人。而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以下简称交通局)一官员认为,只有四五万人在停运的3个站受到影响。但业内人士表示,除此3个站外,还有其它站点受到影响,影响的乘客总体上绝对不止四五万人。 事故发生后,上海市交通局紧急调度公交车辆,前往相关地铁站。交通局安全处的一位处长在车头打了两个“警灯”在前开路,希望带领公交车尽快到达出事地点。无奈,必经之路沪闵路正进行高架工程施工,道路不畅,加上正值上班高峰,车辆最终未能到达事故位置。 因事故点地处偏远,考虑到各种因素,也没有调度出租车辆前往疏通。 事故原因 事故三天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交通局副局长王秀宝分析了此次事故的原因。他认为,总体上是对突发事故预计不够,经验不足,对车辆蓄电池的老化没有及时掌握。 有关官员向记者分析,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增加运量后对地铁供电线路的影响未能准确估计。原来一号线列车运行的间隔时间比较长,为了满足上海市民乘车的需要,有关方面想方设法挖掘潜力,增加班次。而班次增加、供电系统增能后,对由此带来的复杂性预计不足,安排施工时还是按照过去的规定操作;其二,事故处理经验不足,对故障的判断不够果断。停运后,运营公司按照顺序从莲花路站按次检查,最后发现事故产生在莘庄站——前面两站的检查耽误了时间。其实,“应该3个站同时开始检查,这样就不会耽误时间了”。第三,对地铁车辆蓄电池的老化情况没有及时掌握。按照标准,蓄电池可以使用20年,发生事故时至少可以保证运行45分钟。但实际上停电后蓄电池只使用了18分钟就亏电。 地铁一号线的设备是由西门子公司提供的。记者致电设在上海的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该公司交通技术部一位女士表示,到现在西门子没有接到地铁公司的任何这方面的报告,他们不知道蓄电池老化,西门子“至今未能从用户处直接得到任何信息”。她说,“我们也是从报纸上知道这个消息的。” 据她介绍,西门子和另一家公司组成了一个联合体,共同来做上海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联合体的交货包括这两条地铁线的车辆、供电和所有信号通信;西门子没有为上海地铁三号线提供设备,但明珠二期也就是地铁四号线的车辆是西门子提供的;五号线的信号也是由西门子提供的。 她表示,目前还不知道事故会否对西门子日后与上海地铁的合作带来影响。 有关地铁专家则认为,早高峰时检修是不科学的,此举本身就隐藏着产生事故的可能。专业的维修应该是夜间进行,错开高峰期。而且,“蓄电池老化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的检测避免”。 “事故发生后,公交车和出租车都没能到达出事地点疏通乘客,使大批乘客滞留,疏送乘客、疏通交通的预案事实上基本报废。这说明,上海城市交通预警和应急预案系统没有全部发挥作用。” 应急预案 而据上海市交通局一官员介绍,上海地铁的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预案,在7·14事故时已经启动了。比如,地铁站内的电子显示屏和喇叭一直播放事故的进程,告知乘客哪里发生了故障,请乘客改乘其它交通工具。 “实际上,每条地铁都有相应的预警和应急防灾系统。”上海一地铁专家表示,“防灾系统在地铁设计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包括防火、防水、防震甚至是防毒气。” 据专家介绍,一般设备投资占地铁投资总额的35%。而在这35%中,预警防灾系统所占份额就达46%。在地铁总投资中,通风空调系统占2%,给排水系统2%,消防系统2%,防灾报警系统1%,环境监控系统占1%。 虽然如此,由于预警和应急防灾系统不健全而发生的事故还是难以避免。 2003年2月18日,韩国第三大城市大邱发生地铁特大事故,造成198人死亡,损失折合人民币2.6亿元。“大邱地铁的问题就是其整个的应急防灾系统没有发挥作用。” 大邱地铁失火之后,备用电源、紧急照明系统、排烟系统都没能照常启动;火灾发生后,逃生的线路也被切断。 事实上,大邱地铁是1997年才投入运营的,设备很新。但因没有重视对员工应急处理训练,没有维护预警应急防灾设备,而导致了不该发生的悲剧。 大邱地铁事故后,上海市地铁采取了一些措施。2003年6月底,上海地铁公司已完成了“应急救援防护器材配置不足”项目的整改:在23座地下车站配置108具防毒面具,并完成对职工的操作培训;还为有关部门及人员增配了110对无线对讲机,确保即时联络;地铁每节列车车厢还增设灭火器1只,3号线各车站站台共设置警示116条标语。 但7·14事故证实应急方案在实践中还是失败了。而7·14事故不过是近年上海众多地铁事故中的一例。 对策 “非典以后人们对应急机制的建立更加重视了。”有关专家表示,“应急决策是在没查明原因的时候把损失减到最小。” 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和单位应该警醒,建立完备的应急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员工的紧急事故处理培训;建立岗位责任制,使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应急系统的建立不能吝惜资金。” 事实上,7·14事故后,上海市交通局已召开了几次会议,讨论事故原因,并举行了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事故的调查结果。 “更重要的是几个应急处理预案已在制定之中。”上海市交通局一官员表示。据悉,这些预案体现以人为本,包括危机事件管理预案、突发事件管理预案、事故紧急处理预案、信息处理预案等。“过去发生地铁事故要求30分钟内上报,现在要求15分钟,这样可以早点决策采取措施。” “新的应急预案框架虽已制定,但具体内容还在丰富之中。新预案进行了很多调整,确定后会通过媒体向公众通报。”上海市交通局称。 停运事故发生后五天,上海市消防部门在尚未投入营运的地铁一号线(北延伸段)中山北路站举行上海市第一次“地铁模拟火灾测试演习”。这次演习的针对性防范目标正是今年2月18日发生在韩国大邱市的地铁火灾。 排烟、疏散不力,没有照明,通讯不畅,让大邱地铁事故死伤累累。这次演习针对这些事故致命伤展开实战演练,为上海市今后地铁消防提供数据,研究灭火和及时疏散乘客的有效预案。 演习中,上海市消防局和公安部消防科研所对抢险中的各类数据进行了搜集,形成了翔实的调研报告。 其后,上海方面又召集100多位专家学者对地铁灾害事故抢险进行研讨。根据演习时的测量数据,地铁一旦发生火灾,浓烟可能在2分钟内密布地铁车站空间,地下空间温度也可能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给救援带来极大困难。有关专家认为,首先要在硬件配备上达到标准,比如研究开发适用于浓烟火场的疏散导向标志、建立地下火场暂时避难空间、研究开发高性能备用照明设备、加强地铁内防排烟系统、为消防战士配备供气时间长重量轻的空气呼吸器等等。 另外,专家还强烈建议,尽快在上海建立起地铁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在最短时间内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按总体预案迅速调集全市相关处置力量到场,做到“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各司其职,相互配合”。 7月24日,上海地铁一号线“车站应急疏散标志灯整改项目”在徐家汇站正式启动,全线16个车站将安装1040个应急疏散标志灯。在站台和站厅,万一遇到照明系统和应急照明系统双失电情况,将由自身带电的醒目标志灯引导乘客迅速离开现场。 据介绍,该装置采用的电线在高温下也能正常工作。为防止电池老化,有关方面制订了电池检测制度,每月对蓄电池进行一次失电检测。 近年上海地铁事故一览 2003年7月14日,一号线供电线路故障,停运62分钟。 2003年7月1日,四号线渗水事故。 2003年5月6日,二号线线路设备发生故障,停运1个多小时。 2003年3月20日,三号线闸门自动解锁拖钩故障,停运1个多小时。 2003年3月17日,一号线信号控制系统突然发生故障,停运8分钟。 2003年2月14日,二号线中央控制室自动信号系统发生故障,停运20分钟。 2003年1月25日,一号线漕宝路站,一女子突然跳入地铁车轨,地铁中断行驶10分钟。 2002年4月4日,二号线因机械故障车门无法开启,停运半小时。 2002年1月4日,一女子跌落一号线某隧道,地铁停运40多分钟。 2001年7月5日,一号线触网故障,全线停驶1个多小时。 2000年12月22日,二号线终点站信号故障,停运25分钟。 世界地铁事故备忘录 2003年2月,韩国大邱地铁发生人为纵火事件,造成198人死亡。 2003年1月,英国发生列车撞月台引发大火事故,至少32人受伤。 2001年8月,伦敦发生地铁爆炸,6人受伤;2000年6月,全世界最早兴建地铁的纽约发生列车出轨意外,89人受伤。 2000年3月,东京地铁列车意外出轨,3死44伤。 1999年6月,俄国圣彼得堡地铁意外,6人死亡。 1999年5月,白俄罗斯地铁事故,54人死亡。 1998年元旦,莫斯科地铁爆炸,3人受伤。 1995年3月20日,东京地铁站沙林毒气事件,10余人死,5000多人受伤。 1991年6月,柏林地铁火灾,18人伤。 1990年8月,巴黎地铁车祸,43人伤。 (据媒体报道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