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房贷潜在风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12日 04:43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张望 房地产贷款周期长、易受行业景气状况和其他因素影响,虽然近年银行新发放的贷款质量保持较高水平,但随着贷款的增加,潜在的风险也在积聚 随着近几年中国房地产的快速发展,银行的各项房地产贷款也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市场需求分析 首先,市场有需求未必等于市场一定是健康合理的。目前有些地区房地产市场总体需求良好,所以尽管房价快速上升,投资规模急剧扩张,不少企业和银行仍然对市场走势持乐观态度,忽视了需求过热的负面影响,继续维持较强的投资力度,增加了潜在的市场风险。 房地产市场需求内容广泛且较为复杂:从用途看,购房需求可分为实际需求和投资需求;从供需平衡角度看,可分为总量需求与结构需求。从购房支付能力看,又分为可内源性需求能力和通过信贷刺激扩大的外源性需求能力。 要对现有需求做细致判断,客观判断市场是由何种需求支撑的。要分析需求中投资或投机性需求是否占有较大比例,如果投机性需求过多,市场价格容易与实际需求相脱离而产生泡沫;在总量需求与供给基本平衡的前提下,还要结构需求与供给是否合理,如果结构性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最终就会引发总量结构失衡。在判断购房支付能力时,要分析内源性需求能力和规模,如果需求能力主要是由银行信贷的外源性因素刺激的,则要警惕现有需求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和个人偿债能力。 否则,简单判断目前的总量上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就以为市场有健康的持续的需求能力,就容易陷入“景气幻觉”,在不恰当的时期错误投资或追加投资。 事实上,已有权威报告对当前房地产进行分析:当前的宏观经济增长不足以支撑房地产继续保持超过20%的高增长;过去3年短期购买力消耗过大,房价过高对住房新增需求的压力正在明显加大,部分地区的投资需求已达20%,投机气氛较浓。 由于实际购买力没有随房价而增长,目前中国房地产收入价格比在世界上处于畸高的水平。国外一些发达城市居民的年收入与房价比大概是1∶6,而目前在中国大部分城市是1∶8到1∶15,工薪阶层显然是难以承受这一收入价格比,目前市场需求的可持续性受到质疑。 土地稀缺性分析 其次,土地是稀缺的未必等于房价短期持续快速上涨是正常的。目前一些大中城市的商品房中,土地成本已占有很大比重,有的已占房价的2/3。房地产市场中往往是土地成本首先上涨,然后带动房价上升。 土地价格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土地是稀缺的,同时还在于投机炒作的推波助澜,不少房地产企业大量进行“圈地运动”,直接推动土地价格的飞涨。由于土地是稀缺的且价格不断攀升,各界(包括政府、企业、银行和个人购房者)往往认为房价的不断上升是必然趋势,即便是短期的快速上升也不以为然,对风险防范极为麻痹,这是将土地稀缺性对房价推动作用简单化分析的结果,具有相当的误导性。 土地稀缺性构成的价格影响是有条件的。土地稀缺性产生的价格上涨程度往往与区域性、经济发展阶段、需求能力、政策调控、投资预期、城市族群效应等等相关联。这些因素有时共同推动土地价格上升,有时相互抵消,对价格综合影响减弱。 同时,局部地区的土地稀缺构成房价上涨还要与宏观背景相结合。如果盲目将土地稀缺性对房价推动作用扩大化或简单化,也容易出现“景气幻觉”,在商品房价格上涨即将出现调整要求时,继续投资和购买,而导致投资风险或投资回报下降。这种情况在中国沿海大中城市的房地产发展中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因为这些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发达、需求能力较强、投资预期高,都容易使人们过高估计土地稀缺性的影响,放松风险意识。 贷款质量分析 最后,银行房贷质量较好未必等于风险是低的。目前银行各项房地产贷款质量较好,特别是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不良率低。许多银行为争这块优质贷款,纷纷突破政策限制提前介入企业房地产项目开发,从而争取获得个人住房贷款。此外,银行为争夺市场,还变相降低政策限定要求,降低放款的防范要求。 虽然央行从2002年下半年就开始对房地产贷款预警,目前房地产是否过热和存在泡沫已经引起广泛争论,有关部门也已开始实施调控,防止局部过热的状况继续恶化。但房地产业高涨的投资热情并未开始降温。 今年1-6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816.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房地产价格继续攀升,1-6月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2424元/平方米,同比增长了5.4%。全国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为1.9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9.7%。商品住宅竣工面积达到67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8.6%。上半年商品房空置面积增长8.4%。 对此,商业银行似乎没有充分认识房贷风险具有时间长、隐蔽性强的特殊性,贷款投放依然迅猛。有的银行甚至认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必须跟着市场走,风险应由商业银行、企业和个人承担,政策和监管当局没有必要通过政策加以调控和限制;还认为目前房贷风险控制在土地和商品房上是比较可靠的,对当前房贷风险控制过于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