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直面"巨人"的到来写在烟台万华年产16万吨大型MDI装置开工兴建之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11日 04:08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MDI产品应用领域十分广阔,产业链长,对MDI的投入在短期内即可带动5倍以上的GDP增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烟台万华是目前我国唯一拥有MDI生产工艺上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商,它所做大的MDI民族品牌产品,不仅打破了跨国公司对MDI生产工艺的技术垄断,也有助于制约外商对中国MDI市场的价格控制,使得国内相关的下游产业用户受益于价格合理的MDI产品。显然,烟台万华在
中国化工合成材料产业中所处的地位非常特殊。

  近两年来,从国家有关部门到山东地方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投融资政策,给烟台万华MDI项目的扩产或兴建予以大力支持。那么,政府有关部门为什么如此集中地扶持一个上市公司的单类项目?答案并不复杂,--产品有市场生命力,企业发展前途又好,而烟台万华对MDI产业的不断推进,也就意味着将民族化工产业的命脉产品开始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这就关乎一个民族工业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了多大的发展空间。

  2003年盛夏,中国长江口沿岸,骄阳似火,持续的高温打破了历史的记录。

  其时,在东海之滨的杭州湾两侧,为了破中国最大或世界之最的工程项目之记录,一群群中外人士也在忙得不亦乐乎。搅动他们神经的,是一种叫做聚氨酯,及其鲜为人知的原料产品叫异氰酸酯的东西。

  镜头A:6月底,全球化工业巨子德国拜耳公司特意为其在上海投资的一家涂料厂举行了一场厂房结构封顶仪式秀;7月下旬,它又在德国同来访的上海市一位主管工业的副市长签署了其在上海投资的一个项目协议,即兴建一个为涂料等产品提供主要原材料即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英文缩写HDI)的生产装置项目。这两个先行一步的项目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拜耳拆巨资在上海漕泾化工园区兴建的项目,将被建设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化工聚合物基地。

  镜头B:7月23日,另一个化工巨头德国巴斯夫公司投资2.9亿美元兴建的一个全球最大的聚四氢呋喃(英文缩写PTHF)厂子,也在上海化工园区开桩奠基。PTHF是一种用于制作弹性纤维,以及热塑性聚氨酯材料的主要中间体原料。这同样告知外界:巴斯夫在此间大规模项目投资的组合拳已开始出手。

  镜头C:8月8日,中国聚氨酯行业大腕级制造商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在紧邻上海100公里的浙江宁波大榭岛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打桩仪式,宣告了其投资25亿元、年产能达16万吨的聚氨酯原料MDI生产装置正式破土动工。

  显然,这个聚氨酯不是等闲之辈。中外厂商如此大动干戈,是否因为看好它的市场前景?这种几乎短兵相接的投资搏奕,又会有怎样一种结果呢?

  ″配角绕过合成革走向前台

  说起聚氨酯(英文缩写为PU),其实它同现代社会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关联度太大了,从你我脚下穿着各类鞋子的鞋底板,到手头提用的皮革包具;从咱们每家每户使用的冰箱的保温层,到如今逐渐成为国人消费热点的汽车内饰件制品等等,不一而足,都少不了聚氨酯的影子。

  要知道,正是这个聚氨酯,几乎让中国人追寻了近半个世纪。

  故事可追溯到1950年代末。当时,我国有关研究机构和军工企业着手开始研制MDI以及聚氨酯产品,后因未破MDI制造技术难题而中断。到1960年代,大连、太原、常州等地企业先后自行开发建成了年产几百吨级的MDI装置,但因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过关而难成气候。

  事实上,政府方面也曾做过多次努力。当时从考虑如何通过生产合成革,来解决中国老百姓穿皮鞋难的角度出发,有中央领导同志便提出能否从国外引进聚氨酯合成革生产线的设想。从1962年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开始提及,到1973年国务院向中央政治局提出相关的计划,再到1975年轻工部就此向中央打了专题报告。可是,由于文革等多种原因,这些设想均告落空。

  直到1977年,当时几位主抓经济工作的中央领导人先后旧事重提后,中央很快批准了相关的报告。当年上半年,由国务院组织有关部委与专家学者分别考察了日本与前西德的相关企业。1978年8月,作为列入我国六五期间重点工业项目之一,由轻工业部牵头同几家日本企业分别签订了3个引进项目合同。其中,以引进300万平方米聚氨酯合成革技术与设备为主,辅以年产1万吨MDI生产技术与设备,以及聚酯多醇生产技术与设备作为配套装置。

  烟台方面早已闻风而动,很快就把轻工部设立中国聚氨酯工业生产基地揽到了胶东半岛。从1980年3月打桩开工,到1983年11月投料试车成功,烟台合成革总厂(现为烟台万华母公司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以下简称万华集团)于1985年元旦正式投入运转。

  自此,用既透气又耐磨的高级PU合成革所制作的皮鞋、箱包和沙发等民用品,也就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而更为重要的是,配套而来的MDI和聚酯多醇所制成的聚氨酯材料开始替代进口,并推动了我国聚氨酯下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到1980年代后期,中国PU合成革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其利润开始见顶回落。与此同时,由于我国MDI90%以上都用于制造聚氨酯产品,随着聚氨酯行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MDI市场需求量的递升。其时,我国MDI的需求量年呈两位数比例速度增长。由于产品开始供不应求,利润空间颇大的MDI只能大量依靠进口。

  万华集团手中不是有现成的MDI生产线吗,岂能守着金娃娃要饭吃?!万华人决定立马做大MDI产业。

  咖啡圆桌会议封杀意外事故

  就在烟台万华试图全力进入MDI之际,这厢,对MDI技术有着绝对掌控权的数家国际化工大锷开始紧张起来。毕竟它们不欢迎更多的竞争者来分食一份诱人的大蛋糕。

  半个世纪以前,人们并不知晓聚氨酯为何方神仙。当时,聚乙烯等高分子合成材料是公认的几大塑料之王。

  1937年由德国科学家Bayer等人合成出聚氨酯材料后,它主要在军工产品领域显身手。到20世纪中叶,它才被拜耳公司等几大世界化工巨擘用于民用产品领域,开始撩开了其神秘面纱。人们惊喜地发现,聚氨酯既有塑料树脂的强度,又有橡胶材料的韧性,还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它的隔热和隔音、耐磨与耐油,以及挠曲性等种种优势,明显胜过其它合成材料。经过多年探索,用聚氨酯材料制做的塑料、橡胶、纤维、涂料和黏合剂等产品已渗透到越来越多的行业,从轻工、建筑到机械、医疗,从汽车制造、油田矿业,再到航空航天等等领域,聚氨酯都显示了其神奇的功效。

  很快,聚氨酯成为一大明星,被世界化工界视为继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和ABS之后的第六大塑料材料,逐渐风靡全球。

  有数据显示,近几年全球聚氨酯消费量年均增长达6.6%,明显超过世界同期GDP的平均增长率,所以,它被评为需求增幅最快的塑料产业。其时,有许多化工企业欲上马聚氨酯项目,最终却为其原料物MDI的生产技术壁垒过高而被挡于门外。

  作为合成材料,聚氨酯是一种由异氰酸酯与聚醚(或聚酯多醇)为原料聚合而成的产物。异氰酸酯有多种,其中比例占95%以上的有两大系列,即MDI和TDI。前者的学名长达10个字,叫做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后者叫做甲苯二异氰酸酯。两者相比,MDI性能更优越,用途也更广,所以更为引人注目。借用中国聚氨酯行业一位老工程师的话就是:谁家做得出过硬的上规模的MDI,谁就会在全球聚氨酯行业有了立锥之地。

  在烟台万华引进1万吨MDI装置之前,全世界只有4个国家的5家企业能够制造出合格的MDI产品,即德国的拜耳(Bayer)和巴斯夫(BASF)、英国的亨茨曼(Huntsman)-ICI、美国的道化学(DOW),以及日本的三井东亚。

  有这么一个小秘密:5家国际MDI巨头几乎每年都要进行一两次非正式的碰头会议,他们往往围着一张圆桌子,一边喝着咖啡,一边交流行业内市场动态,协商相应的价格对策。当初,几家欧美公司就在圆桌会议上一致指责日本公司不应草率地向中国方面输出MDI生产技术(尽管这一早先由英国ICI公司提供给日方的MDI生产技术属于1960年代中后期水平)。据说,它们为此曾重申彼此间不能再出现此类意外事故了。

  所以,当烟台万华再度找到日本公司,要求对方帮助实施技术改造而把MDI产能扩至1.2万吨时,对方先是推脱,后又报出了一个每扩产2000吨就得支付一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当烟台万华又找到德国公司谋求以合资形式引进新的MDI生产线时,德方打起了太极拳,末了人家还是道声抱歉说个No″。

  曲曲弯弯中的攻坚战

  品尝到漫天要价的滋味,感受了技术封锁的厉害,烟台万华只有沉住气,自己干!

  谈何容易。MDI目前都是采用液相光气法的生产工艺制作。其生产过程包括缩合化反应、光气化反应等多道工序,又是在特定的加温与加压条件下运作,而生产过程中要有效控制好必用的氯气与有毒光气,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记者1998年头一回来到烟台万华,在走访其露天式车间时就发现,与上海石化、齐鲁石化等化工企业车间里那又长又粗的管道布局完全不同,这里忽大忽小的管道布置得盘根错节,约隔个二三十米又会隆起一个类似反应塔的装置物。当时在场的一位行家一语中的:这弯弯曲曲的管道就反映了MDI生产工艺的复杂性与高难度!

  后来,我们知道烟台万华还是一步一步地实现了自己的初步宿愿,扩大了MDI产能,摸索并掌握了达到世界同行业先进水平的MDI生产工艺技术。但在这过程中,它究竟克服了多大的困难,花费了多少精力,我们不太清楚。

  有心人可以从它现在对外公布的材料简介中窥得一斑:烟台万华集团技术人员艰苦奋斗十余年,在对原引进装置积累了多年生产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青岛化工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攻关,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到1999年烟台万华集团终于掌握了4至8万吨MDI装置的核心生产技术,即光气化技术,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了年产1.5万吨的实际产量。由此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MDI制造技术的国家,打破了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烟台万华也成为迄今全球第六家拥有先进的MDI制造技术的生产商,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了MDI规模化生产的企业。

  与这段简约表述相对应的是,万华人一步一个脚印的艰难攻关所取得的一连串成果:1989年成功地开发了国家级新产品液化MDI;1994年至1996年完成了MDI年生产能力由1万吨扩至1.5万吨的一期技改工程;1998年至1999年完成了MDI年产能力由1.5万吨扩至2万吨的二期技改工程;1999年初完成了MDI连续蒸馏装置一次试车成功,实现了MDI精馏工艺的更新换代;自2000年起,它的MDI产量一路扩升,由2.3万吨,到2001年4万吨,再到2002年8万吨。如今,烟台万华的实际技术储备能力已经达到了年生产能力16万吨的技术水平。在产量大幅度提升的同时,MDI品种也由早期的3个扩展为13个,还开发成功MDA等新产品。而且,其产品质量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超过了当初引进设备的那家日本公司的产品质量。

  烟台万华自身也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近几年来,它的整体效益实现了跳跃式的增长,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及净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都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其公开的数据显示,近三年它的主营业务增长都在50%以上,净利润增长也在89%以上。目前,烟台万华纯MDI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左右,居国内行业首位。

  面对狼的到来

  1998年,刚刚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世界经济开始缓慢地调整增长指数。其时,跨国公司正在睁大眼睛,扫视着受伤后的亚太经济区域中唯一的例外中国市场。

  1998年,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着手加大投资力度与促进市场消费并举的措施,使中国经济的发展依然红红火火。

  1998年,对烟台万华来说同样意味深长。它步入了一个发展的分水岭阶段:在生产上,它完成了由MDI1万吨至1.5万吨的技术改造,破解了MDI生产工艺中一系列核心技术难点;在机制上,万华集团通过改制,联合其他股东发起设立了其控股的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着手将MDI项目作为核心资产注入其中,用以发行股票筹措资金;在市场上,它通过内部挖潜降低生产成本,在同外商低价倾销的初始战斗中,开始赢得了争夺市场的主动权。

  也是这一年,国务院颁布了《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扩大MDI产能项目位列其中。于是,万华集团拿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五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打破国际封锁,加紧研制开发出达到1990年代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MDI制造技术。它为此确立了对MDI实施技改扩产的两个阶段性目标,第一阶段到1999年力争完成2万吨,第二阶段到2002年力争完成4万吨。

  第一阶段的目标很快实现了,烟台万华也于2000年年底通过发行股票募得4.33亿元,全部投入MDI及其相关项目的建设。

  就在此时,外资MDI进入中国市场安营扎寨的步伐声,也已咚咚作响。

  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增长开始放缓,尤其是世界化工产品主要消费地区如北美和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缓慢,诸如汽车、造纸、纺织和电子等一些终端消费市场景气度降低,致使原本下滑的全球工业品原料价格更加走低,世界各地化工市场都呈现出一种弱市格局。PU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总量仍在增加,但增长速度明显放慢。

  与此相反,中国市场对PU产品的需求量却在快速放大。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鞋类、服装等轻工业产品出口的持续增长,加之因国内加工成本低廉,大量相关产品的订单从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转到中国大陆,中国的PU革和PU鞋底的需求迅速上升,因而促使我国纯MDI的需求连续高速增长。中国市场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令外商为之震惊的同时,纷纷加大力度前来中国投资建厂,力图分享中国市场的利益。

  耳膜被震响之后

  也许是一种巧合。2001年1月6日,烟台万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刚挂上600609代码正式上市交易的次日,该公司几位主要领导未及启程,就被上海电视里一则头条新闻扎痛了耳膜:巴斯夫与亨斯曼两公司联手中方伙伴于当天签署协议,将在杭州湾畔的上海漕泾化工园区投巨资兴建一系列化工工程项目,共斥资10亿美元建造一套一体化异氰酸酯生产装备,其中就有年产16万吨MDI生产装置,该项目预计2005年正式投产。巴斯夫挑明,这是它在亚太地区推行中国市场战略的重要一步。

  此前烟台万华就闻悉巴斯夫,还有拜耳它们将在中国有大的投资动作,但没想到人家进展神速。对此烟台万华方面在上海紧急约见财经媒体记者,告知外界:烟台万华也会更快地跨出更大的步子,迎接挑战,参与竞争,因为狼已冲到咱的家门口啦。

  说实在,烟台万华不惧怕竞争。它的产品市场虽然主要在国内,但这几年来它已经提前在国门内的战场上跟国际品牌产品展开了真枪实弹的交锋,使得烟台万华较早地练就了一付应对激烈竞争的本领。携其成本低而质量高的MDI产品所形成的竞争优势,烟台万华已赢得了越来越大的市场空间。

  问题是,如今人家加快了竞争步伐,烟台万华哪能按部就班地行进,必须谋求跳跃式发展!

  很快,烟台万华一份十万火急的报告送达国家有关部委。其的核心内容是,公司在烟台本部加大力度扩产MDI的同时,再另行上马一个年产16万吨MDI大型生产装置的新项目,请求国家予以必要的支持。

  这是个巨额投资项目,要由原国家经贸委与国家计委来立项,报国务院审批后才能运作。可是,当时中国刚同意巴斯夫它们上马16万吨MDI,再批给你烟台万华一个16万吨,不是有重复建设的嫌疑吗?有关方面自然会有一层顾虑。

  眼看自己的16万吨MDI可能被长靠一边,万华人心急火燎的同时,巧妙地采取了两大招数:一手积极实施4万吨MDI扩建工程,抓紧落实验收工作;另一手延请了一支专家学者队伍出面鼓与呼。

  由原国家计委组织的专家小组实地验收后,对4万吨MDI扩建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一实实在在的项目,体现了烟台万华货真价实的实力,应该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

  专家队伍的支持力度同样很大。是年7月8日,北京某礼堂,40多位来自中国化学工业界和轻工业界的诸多专家学者以及有关部门官员,云集在一条名为中国MDI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的横幅下面。他们共同为如何振兴中国MDI产业,也为烟台万华16万吨MDI项目纷纷献计献策。

  一看来员的身份便知此次会议的份量。他们中有中国化工行业的老前辈,如80开外的中科院资深院士陈冠荣、中国工程院老院士李俊贤;还有长年在化工和轻工行业任要职的老领导,如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陈士能、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理事长徐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谭竹洲、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秘书长翁汉元,以及化工部规划院总工程师陆蠡珠等人。

  据曾参加了当时研讨会的原大鹏证券公司一位专业研究员回忆道,如此高规格的国内化工界与轻工界权威人士大规模地站出来,为一家企业的项目置于一个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摇旗呐喊,实属罕见。

  事实上,这些专家学者呼声的确掷地有声:

  目前我国聚氨酯行业形势非常严峻,这个行业利润高,而中国市场又那么大,已经被红着眼睛的外国人盯上了。所以,国家应该扶持起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而不能让外国企业轻易垄断中国市场。

  无论制造技术再怎么先进,如果没有达到规模效应,人家照样可以把你挤跨。所以希望国家支持烟台万华运用其自主技术,加紧在国内建设一个16万吨MDI生产装置。

  迎来一个万华年

  有人发现,在中国聚氨酯行业,从2002年夏季到2003年夏季,乃是一个万华年。

  这期间,烟台万华至少干成了三件响当当的大事,其一是16万吨MDI项目如愿立项;其二选定了项目的最佳落脚地;其三是向洋货举起了反倾销大棒。

  且说16万吨MDI项目获准立项,据圈内人士透露,烟台万华这一项目曾数度被预排入国务院例会的议程,其中有两次予以正式讨论。经过严密的论证,万华的项目最终胜出。

  2002年8月5日烟台万华发布公告称,已收到国家计委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其年产16万吨大型MDI装置项目获准正式立项。

  项目获批了,就必须选好基地。近几年来江浙和华南一带已涌现出越来越多的MDI新生客户,而烟台厂区用地也已有限,尽管需要直面诸多地方利益的因素,但万华决策层还是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下决心把新基地扎向南方。在他们的战略眼光里,今后烟台万华MDI产品最为经济的市场布局应该是,烟台本部基地面向北方客户,而南方基地投向长江以南用户,两者既相对稳定又可以互动。

  万华人跑遍了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10多个地市,反复综合比较。结果,宁波的大榭开发区凭借着其优越的港口和道路等地理优势、合适的市场用户区位优势、优惠的开发区招商政策优势等有利条件,吸住了烟台万华的眼球。

  而在宁波人心目中,烟台万华16万吨MDI项目是我们大榭建区10年来所接洽的最好的内资项目之一,曾为招引万华项目而不下十次北上烟台的大榭开发区管委会一位负责人日前告知记者,我们是把岛上仅有的最佳地块腾挪出来,留给了烟台万华项目。

  2003年4月,该公司MDI项目选址大榭的可行性报告又获国务院批复,并获得了国家对此项目18亿元银行贷款的贴息待遇。5月27日其年度股东大会也一致审议通过了这一项目。

  当烟台万华MDI项目选址大榭岛已铁板钉钉之后,有一外资基金的分析师在同记者私下聊起这一举措的背景意义时,突然若有所悟地发现,宁波大榭开发区其实同上海漕泾化工园区之间相距甚近,两者好比身处于杭州湾的手心与手背,而烟台万华现在如此贴近竞争对手,真是大有与狼共舞的架式!

  其实,烟台万华同对手的较量已经开始了。这回,它是用WTO游戏规则之利器,来反击MDI进口货的市场倾销。

  随着烟台万华MDI产量的逐渐放大,其优质的产品逐步挤占了进口MDI在中国的市场空间。一段时间来,产自日本和韩国(由外方投资)的MDI产品压低售价,同烟台万华打起了阵地战,其在中国市场的MDI市价,一度比在其国内每吨售价还低700美元左右,去年9月,倾销幅度超过了50%。万华人毫不犹豫地向原外经贸部和国家经贸委提交了反倾销提案,被予以立案调查。此举迫使对方有所收敛,使得MDI市场价逐步回复过来。

  当然,烟台万华反倾销不是图谋打倒别人,而是一种谋求公平而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的手段。万华集团董事长李建奎曾强调:我们同对手进行的是一种理性竞争,而不是两败俱伤。象亨斯曼、拜耳、巴斯夫这样的企业有许多长处值得我们多多学习,我们正是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更好地成长起来的。由于双方都有各自的市场区位和市场份额,大家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各自扬长避短,谋求共赢化发展。

  在中国化工行业,论资产规模、整体实力,烟台万华恐怕还排不上号;同样论引进国外技术,它也不是赶在最前列。然而,烟台万华恰恰是在不长的时间里,在化工高分子新材料产业的偏上游部位,鲜明地打出了一个中国造的烙印!对于烟台万华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DI生产工艺技术之举,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谭竹洲所作了高度评价,称这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高技术领域出现的一大突破,令中国人为之骄傲和振奋。

  可以说,烟台万华追寻MDI的足迹,浓缩了一代代中国人力图振兴中国民族工业的梦寻。

  如今,烟台万华又有了新的梦想:近中期目标是不仅实现MDI产品的规模经济效益,还要进一步向TDI、HDI和多元醇产品,以及下游制品的产业链延伸,做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聚氨酯专业制造商;更远一步目标则是通过走出国门竞争,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跨国化工企业集团。

  [资料链接] 国内外PU市场及MDI市场一览

  近十多年来,全球聚氨酯需求的增长速度高于世界GDP平均增长速度的1.5-2倍。MDI是生产聚氨酯的主要原料之一,从1990年代初到目前为止世界市场MDI需求年均增长率为5-6%,预计未来5到10年年均增长率仍然维持在这一数字。

  中国的聚氨酯与MDI增长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其需求量自1980年代以来,我国MDI产品一直处于飞速发展状态,年均增长率达到12%以上,近三年的年均增长率更是高达18%以上,如2002年,国内市场需求量达到25.6万吨,实际比2001年增长18.5%。另一方面,我国人均聚氨酯消耗量不到发达国家的10%,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据预计,2003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国家级MDI市场,2005年将超过40万吨,2010年将超过70万吨。

  从产品下游应用领域来看,聚氨酯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国家的应用领域分布有别。发达国家的聚氨酯应用用户主要集中于四大行业,即家俱、汽车、建筑和工业绝热,占全部消费总量的2/3以上。以美国为例,目前美国的MDI总需求约80万吨左右,其中75%以上用于生产聚氨酯硬质泡沫,主要应用于建筑和汽车方面,弹性体和胶粘剂各占7%,油漆和涂料占3%,其他领域占3%。中国MDI应用领域目前还集中在保温领域和制革、制鞋领域,而在汽车、建筑行业的应用刚刚起步。服装行业每年需要大量的氨纶用于高档服装的生产,但我国却是个氨纶生产量相对小的国家,2002年我国约60%的氨纶市场由进口产品来满足,目前我国氨纶的市场总量约为6万吨,年增长率为20-30%。

  [新闻背景] 德国两大化工巨头在华投资

  巴斯夫

  巴斯夫现已成为中国化工行业中最大的外商投资者,在华总资本投资已逾6亿美元,现有6家办事处和10家生产企业。

  巴斯夫将与亨斯迈公司以及中方合作伙伴共同投资10亿美元,在上海漕泾的上海化学工业区(SCIP)兴建并运作一套一体化异氢酸酯生产设施。在这套综合生产装置中,将分出两家合资企业。其一由巴斯夫、亨斯迈,以及上海氯碱、上海华谊、中石化工和上海高桥石化共同建造一套年产16万吨粗二苯甲烷二异氢酸酯(MDI)的生产装置;其二是巴斯夫与上海华谊、中石油和上海高桥石化共建的一套加工二苯甲烷二异氢酸酯的生产装置,以及一套年产13万吨甲苯二异氢酸酯(TDI)及其原料硝酸和二硝基甲苯的装置。

  巴斯夫将在上海化学工业区独资兴建一套年产8万吨四氢呋喃(THF)和产能力为6万吨聚四氢呋喃(PolyTHF)一体化生产设施,计划于2004年投产。

  到2010年,巴斯夫在亚太地区的目标是:成为核心产品系列的前五大供应商之一;化工业务的销售额和收益占巴斯夫集团总量的20%;通过当地建立的生产基地,确保销售额占到地区营业额的70%。

  拜耳

  拜耳公司在中国目前建有14家合资企业,业务涵盖医药保健、高分子聚合物、化学品和农业。

  在中国未来的8年内,拜耳集团将斥资31亿美元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建立一个一体化聚合物生产基地。此项投资是拜耳公司138年来最大的单项资金支出项目。其中最大的要数出资11亿美元建立的38万吨的异氢酸酯生产基地(含MDI和TDI),此项目计划于2005年投入运转。拜耳的另外14亿美元投资将主要用于兴建生产高性能塑料、原料产品和基础化工产品的生产装置。

  现在,中国已成为拜耳在亚洲地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市场,已占亚太地区销售总额的23%。到2010年中国将取代日本而成为拜耳在亚洲的第一大市场。

  拜耳的目标是,到在2010年在亚洲的销售额将从目前的16%提高到占其全球销售额的25%。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免费注册上网开店啦

  笑话段子、整蛊短语精彩无限 难以形容的开心感觉
  新浪邮箱雄踞市场第一 真诚回馈用户全面扩容
  新概念英语 口语 出国考试 考研暑期限时优惠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Esprit 皇马 小灵通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教激情绝招,显性爱魅力,找到动人心魄的销魂时刻!
非常笑话
妻子:我患病卧床你却到外面跳舞!丈夫辩解道:…
图片
铃声
·[陈慧琳] 随身听
·[萧亚轩] 雨季中
·[黎 明] 非我莫属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比基尼美女
  • 月色如水小夜衣
  • 夏日狂花比基尼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