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外配:药价虚高新克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09日 08:35 经济参考报 | ||
7月,有两件事在杭州的医药界引发了一场大地震。 一是杭州市卫生局在这个月连续出台相关文件,明确规定市级医疗机构必须无条件满足门诊病人药物外配的要求。这意味着杭州人在市属医院看病以后,可以自由选择在医院或外面的任何药店配药。 二是在杭州市的有关规定颁布之后的第2天,药店航母天天好大药房,甫一开张就打出了不赚零差价的大旗,3天销售额高达150万元,创下了杭城单个药店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医院处方外配坚冰的打破和药店药价的超低空飞行双管齐下,能治得了药价虚高的顽疾吗? 药店航母引发杭城药价震荡 这些天,几乎杭州所有的媒体上都可以看到关于天天好大药房的新闻。 7月26日,营业面积达3500平方米的天天好大药房在杭州莫干山路上开业,这是迄今为止浙江省内规模最大的平价药店。 不过媒体的关注点并不在这里:开业当天,为吸引顾客,“天天好”精选出了100种日常用药,并打出了“不赚一分钱零差价”的销售大旗。 这一招引得老百姓蜂拥而至。开业当天,人们冒着近40°C的高温在门口排起了长龙,有许多人甚至提前一小时来到药店门口排队等待。开业不到半小时,部分货架上的药品就被抢购一空,开业头一小时,营业额达到了8万元。仅售14.3元的21金维他开业当天就卖出了4000多瓶,成为药店开业当天的头彩。 “天天好”总经办的工作人员透露,开业以来,药店每天的人流量都保持在2万人左右,开业3天销售额达150万元,创下了杭城单个药店有史以来的最高销售纪录。 在“天天好”向公众公布并请物价部门进行实时监督的这100种零差价热销药品中,记者看到,许多药品的实价还不到核定零售价的一半,其中腺肽注射液的实价还不到核定零售价的11%。 “天天好”的大动作不仅引发了百姓的抢购风潮,在杭城的所有药店之中也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与“天天好”相隔仅10余米的一家小药店,早在“天天好”装修之际,便改换门庭当起了某保健产品的代理商。面对比自己大好几百倍的“巨无霸”,这家营业面积仅20余平方米的小店店主坦言,与“天天好”较力,无异于以卵击石。 “天天好”周边的几家药店,生意也都大不如昔,一个小时难得有几个顾客光临。面对直线下降的营业额,几家药店不得不调低药价,实施全方位低价战略。 这股冲击波还直接波及了几公里之外的“老百姓”大药房。这家同样以平价著称的药店是去年底进驻杭城的,当时曾一度挑起了杭城药品的降价风波。就在“天天好”大药房开张的前一日,“老百姓”大药房推出了多达200种日常药品的特优价促销活动,这些药品囊括了“天天好”所推出的100种零差价销售药品,其价格几乎无利可图。 尽管目前,杭州市场上像“老百姓”、“天天好”这样的平价药房还屈指可数,但杭城的百姓已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平价之风。有可靠消息传出,由4家实力企业投资1000多万元组建的大红鹰宝丰药品总汇正在筹备之中,不仅规模将超过现有的“老百姓”和“天天好”,而且定位也明确在“平价”二字上。另外,还有几家实力雄厚的大型平价药品零售大卖场也正计划于今年登陆杭城。 医改新政难推处方外流? 开张3天,尚不是医保定点药店的天天好大药房接下了12000元的医院外配处方。 尽管这个数字还不到这家以平价著称的药店3天销售额的1/100,但总经理陈金良却对从医院流出的药方充满信心。 支持他的是浙江省有关部门和杭州市卫生局出台的相关规定。今年4月29日,浙江省劳动保障厅、省卫生厅和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文件,要求省级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必须给病人提供外配处方的方便。7月初,杭州市卫生局也出台规定,市级医疗机构必须无条件满足门诊病人药物外配的要求。 7月24日,杭州市卫生局又对市级医疗机构为病人提供外配处方作出了具体规定。要求各市级医疗机构医师认真清楚地开具电脑或手写门诊外配处方;开具处方的医师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门诊外配处方需加盖医疗机构专用章,并设置专门部门负责盖章并予审方把关;充分尊重病人的选择权,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详细告知病人用药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等,并建议病人选择有质量保证和药师审方的药店配药,选择质量好的药品等事项;如果病人需要,市级及市级以下医疗机构也应给病人提供外配处方。 然而,面对新政利好,近几日各大药店的外配处方接单率却没有出现大规模提高的明显态势。除了“天天好”3天销出12000元的外配处方药外,规定实施的当天,武林药店3家医保定点连锁店共收到省级医保处方18张,市级医保处方27张,分别来自省、市和市级下属的几家区级医院;同属医保定点的布衣大药房则收到医保处方12张,配的也大多是慢性病人需要长期服用的心血管类药物。他们的药价都比在医院配药便宜。尽管摆出了放开竞争的态势,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每天也仅有四五位病人要求外配处方,而且这些病人大多为需要长期配药的慢性病患者。医院负责人说,新政策的出台和大型平价药店的冲击在目前看来还未对他们有什么影响——因为“这个数字与医院一天几千人的门诊量相比,还是微不足道的”。 为什么宽松的政策和便宜的药价却不能吸引市民持处方到药店外配药品? 药店和医院药房药品规格的差异,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一位知名医药公司的医药代表向记者透露,他所在的公司,有相当品种和规格的药品是专供医院药房的,并且这一现象在各大医药公司普遍存在。在比较了医院药房和药店的药品清单之后,业内人士提供了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在医院处方开出的药品当中,有70%品种或规格的药品无法在外面的药店买到。 医保定点药店数量太少,病人配药不便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目前,杭州市核定的医保定点药店只有15家,而省一级的只有5家。如此少的药店难成气候,根本无法为浙江省的14万和杭州市的10万医保参保人员提供购买药品的足够便利,与医院药房形成竞争更是无从谈起。此外,一些病人则遇到了诸如医保人员必须用完医保卡内余额才能外出配药,否则不予报销的人为障碍。 另外,固有的消费习惯、对大医院的信任、配药的方便程度、新政策的民众知晓度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选择。 双管齐下治得了药价虚高吗? 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医疗体制,使医院普遍养成了“以药养医”的畸形格局。2001年,杭州市45亿元的药品消费额中,医院药房占据了90%的绝对优势,零售药店只占到了10%的份额。在平价药店的冲击下,2002年,全城500家药店将这个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但50亿元的药品消费额中,尚有85%落入医院的口袋。 由于缺乏监督机制和竞争机制,医院开大处方、乱收费,一度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药价虚高更是成为近几年来老百姓非议的焦点。 切实维护老百姓利益,推动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药分流、平抑虚高的药价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早在几年前,卫生部就已颁发了贯彻中央卫生改革决定的7个配套文件,其中一个就是“在医院中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决定。事实上,近年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青岛等地已开始进行医药分家的试点。 浙江省卫生厅也于去年下发文件,要求各医院必须将药品收入控制在总收入的50%以下。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更是在不久前的一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调研中强调,“任何部门的利益都比不过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尽快出台政策,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为了进一步打破医院药房一家独大的局面,今年年初,市药监局宣布对药品流通市场采取“宽进严管”的策略,取消“150米内不得开第二家药店”等规定,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今年上半年,杭州市新开药店257家,其中经营面积达到500平方米的药店9家;连锁药店由去年底的15家增加到18家,门店总数由226家增至309家。新开药店中近40%吸引了外地来的投资者,如大德、天天好等。市场充分竞争的结果是——全市药品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5%,与医院药品价格的落差超过20%。 7月下旬,杭州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宣布,下半年将联合劳动、卫生等部门,降低定点药店审批门槛——不限数量,不限地址。并计划到今年年底,使定点药店的数量由目前的15家增加到50家左右,方便参保人员上药店购买平价药。 尽管从目前看,平价药店的拉力和政府的推力尚未对医院药房带来致命的冲击,但吃惯了计划饭的医院对于处方外带和药品收入外流依然心情复杂。 去年,浙江全省医院的业务总收入为140亿元,医疗服务与药品的收入各占70亿元。其中医疗服务一块总体核算之后,医院亏损20亿元,而药品却让医院赚回了30亿。即使是医疗服务和药品均实现盈利的浙一医院,在1.1亿元的纯利中,医疗服务也才占到了约1/4。 “我完全理解医院的感受,但处方外带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杭州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郭泰鸿说,“医药分家”将使医院转变盈利模式,这意味着医院将在治病救人的医术上下功夫,而不是在“卖药”这道口子上大做创收文章。 尽管因为种种原因,杭州市还没有一家大医院跳出来表示要降低医院药房的药品价格,但已有少数医院开始采用“满就送”的促销方式变相降价。意识到竞争的危机,不少区一级的医院也开始悄悄下调药价。 “把在哪里配药的选择权交给患者已是迟早的事情。”杭州市一医院有关负责人平静地说,处方外配虽然会给医院药品利润带来损失,但“医药分离”改革早就让医院认识到处方外配是大势所趋。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帮助病人降低医疗费,让服务对象满意,从而吸引更多的病人,才是医院的“生存之道”。 看到这一点后,一些医院已开始积极行动,提高诊治水平,并将调低药价列入了近期的计划之中,个别医院甚至已开始考虑放弃药房,专攻医术。一些医院则开始尝试告别“小块垄断”,投身“大块竞争”,即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到药品销售的市场竞争中来,如浙江丽水的一些医院已将药房改革为药店,向社会公开销售药品。另外,委托大型药品经营企业来管理药品销售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随着杭州平价药店发起的一轮又一轮新的冲击波,老百姓对药价知情权的提高,以及杭州医药新政的风生水起,越来越多的杭州市民对打破“以药养医”怪圈、治愈药价虚高的顽疾充满信心。作者:张乐作者单位:经济参考报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发布日期:2003-8-9星 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