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论豆:多头的胃口到底有多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07日 12:14 新浪财经 | ||
资金巨鳄,饕餮大餐,这就是目前市场各执一辞、议论纷纷的9月大豆,离交割月剩下16个交易日,而持仓仍坐拥30万之巨,也就是说150万吨的持仓规模,而目前仓库只有26万余吨,26对150,天渊之别,也就是说,有124万吨投机者要斩仓出局,多头的胃口之大,可想而知,而这个出局,并非是投机者做错了,而是看准了方向、作对了行情(截止8月6日,国际大豆9月下跌16%,而国内9月仅4%),这显然不是期货市场的正常现象,是反常的。 之所以反常,是因为市场中的制约因素出现了失衡,就象国有股一股独大的企业,其决策和运作就很难遵循市场三公原则,因为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如目前的多头阵营,是国内粮油方面的国家队、梦之队,其规模、水平、对市场的控制力、对政策的影响力,都是其他参与者望尘莫及的,和这样一个对手临阵对决,处于劣势是先天的、终归失败是必然的。 正如中国电信的收费制度和收费额度大家不敢苟同,但一定时期内又无可奈何一样,因为对方处于绝对控制或准垄断地位,作为消费者、对阵者,只能经常处于被动挨打的位置。其实,从旧的计划经济体制蜕变而来的大型国企类公司,在每一个行业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如果把一个行业比做一家股份公司,则这些脱胎于原国家行业、部委等兼具行政和经济双重职能的公司,自然是绝对的控股股东,而其他公司,只是个散户而已。目前我国的很多领域,依然如此,如粮食、通讯、电力等,只有很少一些国家实施市场化较早的行业、和国际市场融入较早的行业,这方面稍有进步,控制权正在逐渐分散,如金属、交通、建筑领域等。 对于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无粮则乱,所以粮食一直是我国管制比较严格的行业,与粮食相关的政府部门和公司对粮食系统的运做,有绝对的政策权、先知权,如果这些用到市场经济中来,为政府部门或公司牟利,显然是不符合其身份和职能的,如果变相地运用,也是有违市场原则、有违三公原则的,特别在期货市场,由于利益的放大效应,所以其性质的恶劣性,自然更让人无法接受。 期货市场,由于其特殊性,参与者约95%都是投机者,他们是其余5%的套保者规避风险的转移对象,正因为风险巨大,所以需要高出套保者无数倍的投机者来分散承担市场的风险,这样分摊到每个投机者身上的风险就较小,市场才能平稳地运转下去。 如果不是这样,则存在两种情况: 一是投机者的比重很小,则市场的风险就无法很好地分散,投机者将很容易由于承担了过大的风险而消亡,这样的结果是,市场将随着投机者的消亡而消亡,这种例子不胜弥举,很多品种之所以开出来以后,成交萎缩而亡,都是由于投机者比重小。 二是投机者的比重正常,但市场的套保者利用商品(能供应商品或能消费商品或两者兼备)和资金的优势,控制市场,将投机者一网打尽,正因为投机者的比重足够大,所以套保者一旦胜利,其利润就相当可观。在商品期货的初期(九十年代中期),这种现象在我国演绎过无数次,在国际上也不乏其例,如1996年的住友事件,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有成功者,但更多的是失败者,而对交易所或所交易的品种的伤害,对市场秩序的损害,是无法避免的。如果套保者做多,利用资金优势,供应或消费商品的优势,将持仓扩大,将投机者拉暴,就是多逼空,平常说的逼仓,大都指多逼空。目前的9月大豆,在国际豆价低迷的格局下,如果继续携巨仓上行,就是逼仓,如果巨仓推完9月,再推11月,就是连续逼仓。当然,单纯按照利益最大化、胃口最大化原则,似也无可厚非。 期货市场,是给套保者提供规避风险的场所,而不是给套保者制造风险的场所,更不是给套保者搅乱期货市场、现货市场秩序的场所,如果期货市场的资金主流在套保者一方,而不是投机者一方,则危险的发生就变得不可避免,因为套保者的砝码是商品,投机者的砝码是资金,如果一方拥有两个砝码,谁能阻止其为所欲为呢。 期市需要秩序,需要法规,需要约束。否则,能力失去控制,便是大患。 楚天期货08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