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二○○三年第二季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06日 04:04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2003年上半年,受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增速放慢,低于预期。主要经济体增长缓慢,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我国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上半年GDP超过5万亿元,增长8.2%。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低位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采取防治非典的各项金融服务措施,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努力保持货币信贷的稳定增长。上半年,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广义货币M2余额20.5万亿元,同比增长20.8%,M2增长率比GDP加CPI涨幅之和高12个百分点,是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金融机构贷款大幅度增加,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5.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9万亿元;金融机构备付金率平均为3.88%,比上年末下降2.59个百分点;国家外汇储备余额3465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601亿美元,人民币汇率兑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8.2774元人民币,继续保持稳定。

  综合分析,非典对全年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是有限的,预计下半年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越是形势比预料的好,越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高度重视研究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深入分析和高度重视目前贷款快速增长的原因以及可能引发的风险;二是警惕因部分地区、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可能加剧经济结构的失衡;三是高度重视促进就业和提高农民收入问题;四是继续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五是密切监测国际经济变化及其他重大突发事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时提出应对措施。

  下半年货币政策取向:一是坚持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稳定增长;二是继续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增加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三是防止重复建设,防范金融风险;四是保持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基本稳定,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五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六是大力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加快建立全国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

  第一部分 货币信贷概况

  2003年上半年,我国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中国人民银行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采取防治非典的各项金融服务措施,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一、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

  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5万亿元,同比增长20.8%;狭义货币M1余额7.6万亿元,同比增长20.2%;流通中现金M0余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12.3%,上半年现金累计净回笼321亿元,同比少回笼270亿元。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增速比去年同期高6.1和7.4个百分点,比经济(GDP)增长加消费物价(CPI)涨幅之和高12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M2增长已处于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二、金融机构贷款大幅度增加

  6月末,金融机构(含外资,下同)本外币贷款余额15.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9万亿元,同比多增加1万亿元,增长22.9%。其中,人民币贷款比年初增加1.8万亿元,同比多增加9510亿元,增长23.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0.9个百分点;外汇贷款比年初增加148亿美元,同比多增加101亿美元,增长19.5%(见表1)。

  从贷款的银行结构看,1-6月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本外币贷款合计增加1.1万亿元,同比多增6500亿元,占同期全部金融机构贷款多增额的62.8%;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贷款增加4107亿元,同比多增1655亿元;政策性银行贷款增加741亿元,同比多增313亿元;农村信用社贷款增加2219亿元,同比多增630亿元。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仍然是贷款多增的主体。

  从贷款的投向结构看,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票据贴现贷款增加3393亿元,同比多增2579亿元;二是基建和技改贷款增加2986亿元,同比多增1680亿元;三是消费贷款增加2459亿元,同比多增1070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1521亿元,同比多增478亿元;汽车贷款增加483亿元,同比多增203亿元;四是农业贷款增加1431亿元,同比多增285亿元;五是三资企业、私营和个体企业贷款、乡镇企业增加1017亿元,同比多增819亿元。以上五方面合计增加贷款11286亿元,同比多增加6433亿元,分别占同期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额和多增额的63%和68%。

  三、各项存款增加较多

  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0.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3万亿元,同比多增加8584亿元,增长21.9%。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2.34亿元,同比多增加8939亿元,增长23.3%。外汇存款比年初增加3.3亿美元,同比少增加42.8亿美元,增长4.4%。

  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企业存款余额6.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744亿元,同比多增加3728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万亿元,同比多增加2655亿元。

  四、金融机构备付金率下降

  6月末,人民银行基础货币余额为4.3万亿元,同比增长6.7%,增幅比上年末下降5.2个百分点。6月末,金融机构备付金率平均为3.88%,比上年末下降2.5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3.65%,股份制商业银行为4.06%,农村信用社为4.08%。金融机构流动性总体正常。

  五、利率总水平保持稳定

  上半年,人民银行存贷款法定利率继续保持稳定,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在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范围内合理分布,人民银行对14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调查显示,银行贷款余额中利率下浮和不上浮的占57%,利率上浮的占43%。上半年,大额协议存款利率继续保持下降趋势,61个月期协议存款利率一季度集中在3.1%-3.3%的区间内,二季度集中在2.9%-3.2%的区间内,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0.25和0.7个百分点。

  境内大额外币存款利率和外币贷款利率均呈下降趋势。6月份,商业银行大额外币存款中1年期美元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0.8341%,比1月份下降0.2191个百分点;1年期美元贷款,固定利率加权平均水平为2.5959%,比1月份下降0.4956个百分点;浮动利率加权平均水平为1.9538%,比1月份下降0.2823个百分点(见表2)。

  六、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

  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良好。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3465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601亿美元。人民币汇率兑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8.2774元人民币,继续保持稳定。

  第二部分 货币政策操作

  一、灵活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保持基础货币的稳定增长

  上半年,人民银行通过人民币公开市场业务回笼基础货币2778亿元,通过外汇公开市场业务投放基础货币3876亿元,投放、回笼相抵,净投放基础货币1098亿元。人民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保持了基础货币的平稳增长和货币市场利率的相对稳定。基础货币增长速度由1月末的15.04%下降到6月末的6.7%;货币市场具有代表性的7天期回购利率6月末维持在2.25%左右的水平。

  人民银行于2003年第二季度开始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调控基础货币,调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人民银行在4月22日至6月30日的10个发行日中,以价格招标方式贴现发行17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为1950亿元,其中3个月期900亿元,6个月期750亿元,1年期300亿元。中央银行票据的发行是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交易方式的创新和货币政策操作的现实选择。

  二、做好非典时期的货币信贷和金融服务工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人民银行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治非典工作的方针政策,先后在4月28日和5月19日,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金融服务的紧急通知》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应对非典型肺炎影响全力做好当前货币信贷工作的意见》,主要内容:一是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和各金融机构及时了解各方面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保证金融机构业务正常开展和金融平稳运行;二是做好发行基金调拨工作,保障支付清算系统稳定运行和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三是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切实保障防治非典型肺炎所需的信贷资金供应;四是对受非典型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地区实施适当信贷倾斜,配合财政对民航、旅游、商贸等行业实施的阶段性贷款贴息政策,对部分经营暂时萎缩、资金临时周转困难的企业提供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五是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有针对性地积极支持企业开发、生产和销售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保健卫生产品;六是管好用好支农再贷款,做好夏收秋种支农资金供应准备工作。以上措施对于非典时期保持各项金融业务的平稳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协调本外币利率政策,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2003年上半年,在保持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稳定的同时,根据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步骤,人民银行认真细致地研究了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方案,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7月2日,在下调境内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的同时,人民银行放开了境内英镑、瑞士法郎、加拿大元的小额存款利率管理,由各商业银行自行确定并公布。至此,由人民银行制定并公布小额存款利率的外币币种由7种减少为4种,即:美元、欧元、港币和日元。

  四、进一步完善房地产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60%以上的资金来源于信贷资金,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高达17.8%。为防范房地产贷款快速增长中隐含的风险,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人民银行于6月5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从土地、开发、施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加强贷款管理。在规范房地产信贷的同时,人民银行将配合有关部门为开发商开辟多种融资方式,特别是股权融资方式。

  五、支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改进农村金融服务

  根据国务院原则批准的《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人民银行研究拟定了对试点地区信用社给予适当资金支持的方案,在防范道德风险的前提下,帮助消化信用社历史包袱,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顺利开展。同时,继续推广农户小额信贷,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六、密切监测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努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面对今年以来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较大的情况,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监测,及时分析国际外汇市场变动情况及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针对外汇占款和基础货币增加较多的情况,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和加大公开市场对冲操作的方法,回笼基础货币,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稳定;同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方便企业和居民个人用汇、提高外汇使用效率、鼓励企业向境外投资的政策,加强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三部分 金融市场分析

  一、银行间市场交易活跃

  2003年上半年,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活跃,累计成交7.15万亿元,同比增加2.05万亿元,增长40.3%(第二季度累计成交39876亿元,比上季增加8253亿元)。其中,同业拆借成交1.09万亿元,同比增加6083亿元,增长1.3倍;债券现券成交1.01万亿元,同比增加7615亿元,增长3倍;债券回购成交5.04万亿元,同比增加6824亿元,增长15.6%。

  从资金融出、融入情况看,国有商业银行是唯一的资金净融出部门,资金净融入方为其他商业银行(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及基金、保险公司、农村信用社联社、政策性银行、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从净融入资金的比重看,其他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的净融入比重同比上升较多,保险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的净融入比重同比下降较多(见表3)。

  上半年,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交易的月加权平均利率基本平稳,略呈先降后升走势。两个市场利率分别由年初的2.16%和2.28%持续下降至4月份的1.98%和1.97%;5月份市场利率有所回升,两种利率当月分别比上月上升0.04和0.07个百分点;6月份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继续上升,分别升至2.11%和2.17%。

  二、债券市场发行状况较好

  2003年上半年,财政部累计发行国债3140亿元,同比增加540亿元,增长20.8%(二季度发行国债2190亿元,比上季增长1.3倍)。其中,发行凭证式国债1400亿元,同比增长1.3倍;发行记账式国债1740亿元,同比减少260亿元,下降13%。政策性金融债累计发行1380亿元,同比增加325亿元,增长30.8%(二季度发行政策性金融债980亿元,比上季增长1.5倍)。企业债累计发行65亿元,同比减少10亿元,下降13.3%(二季度无发行)。

  三、票据市场规模继续扩大

  2003年上半年,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12474亿元,同比增加5516亿元,增长79.3%;累计票据贴现和再贴现1.95万亿元,同比增加1.05万亿元,增长1.2倍。6月末,已签发的未到期商业汇票余额为10741亿元,同比增加5072亿元,增长89.5%;票据贴现和再贴现余额8216亿元,同比增加4170亿元,增长1倍。商业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资金的有效配置,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发挥了积极作用。

  票据市场规模扩大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企业生产经营活跃,融资需求尤其是短期融资需求增加。二是票据融资成本低于银行贷款,企业签发、贴现票据的积极性较高。目前6个月期的贷款利率为5.04%,而上半年贴现率最高时仅为3.6%左右。三是票据业务具有效益好、周转快、安全性较高的特点,成为商业银行纷纷看好的新兴业务,各商业银行采取多项措施,大力促进票据业务发展。在票据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要注意票据融资的合规性,重视防范风险。2003年6月30日,中国票据网正式启用,向金融机构提供票据转贴现和票据回购的报价、查询、在线业务洽谈服务,将有助于推动票据市场全方位健康发展。

  四、股票市场运行平稳

  上半年股票市场交易与去年同期相比较为活跃,沪、深股市累计成交1.8万亿元,同比增加1183亿元(二季度累计成交1.1万亿元,比上季增加4680亿元);日均成交158.1亿元,同比增加6.3亿元,增长4.2%。其中A股累计成交1.8万亿元,同比增加1367亿元;日均成交155亿元,同比增加8.2亿元,增长5.6%。

  前5个月,沪、深股指在波动中上扬。5月末,上证综指收于1576点,比上年末上涨218点,上涨16.1%;深证综指收于441点,比上年末上涨52点,上涨13.4%。6月份,沪、深股市出现下滑。6月末,上证综指收盘于1486点,比上月下降5.7%,深证综指收盘于407点,比上月下降7.7%。

  上半年,企业在股票市场上累计筹资350亿元,同比减少67亿元,下降16.1%(二季度累计筹资145亿元,比上季减少60亿元)。其中,A股筹资(包括发行、增发和配股)212亿元,同比减少187亿元,下降46.8%;H股发行筹资4.66亿美元,同比增加4.12亿美元;发行可转债99亿元,同比增加76亿元。

  上半年,国内非金融企业部门(包括住户、企业和政府部门)以贷款、股票(可流通上市股票的筹资部分)、国债和企业债这四种方式新增融入的资金总计为2.13万亿元(本外币合计),同比多融资1.05万亿元,增长98.2%。上半年,国内非金融企业部门贷款、国债、企业债和股票融资的比重为89.5:8.6:0.3:1.6,与2002年同期相比,贷款融资比重上升了8.8个百分点,国债、企业债和股票融资分别下降6.1、0.4和2.3个百分点(见表4)。直接融资比重大幅下降应引起重视。

  五、保险市场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一是保险机构不断发展。截至2002年底,我国保险公司已经从4家发展到58家,保险公司的总资产达到6494亿元,比2001年增长41.5%。今年以来,保险业继续快速发展,6月底总资产达到7800亿元。二是保费收入持续增长。从1980年到2001年,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到2002年,全国保费收入达到3054.2亿元。2003年上半年,保费收入2126.1亿元,同比增长32%。在保费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保险的经济补偿作用明显增强。2002年,保险业累计赔款、给付706.73亿元。2003年上半年,保险业累计赔款、给付267亿元,同比增加50亿元。三是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保险密度(人均保费收入)稳步提高。我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自80年代以来持续提高,分别从1980年的0.1%和0.47元,上升到2002年的2.98%和237.6元。四是人身险发展快于财产险。2002年,人身险保费收入2274.6亿元,所占比重达到74.5%,财产险保费收入778.5亿元,占比为25.5%。2003年上半年,人身险保费收入1652.6亿元,同比增长39.3%,占比为77.7%;财产险保费收入473.5亿元,同比增长11.8%,占比为22.3%。从人身险内部结构来看,寿险比例占到了90%左右,而寿险业务中投资型的寿险产品的发展又大大快于传统保障产品,2002年投资型寿险产品保费收入占整个人寿保险总保费收入的54%。

  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公司的可运用资金不断增加。截至2003年3月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6292亿元,其中,银行存款占50.39%,国债投资占18.1%,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占5.12%,金融债券投资占9.12%,企业债投资占3.44%,其他投资占13.83%。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从政策环境、保险业资金运用能力等方面努力提高保险业资金的运用效益,是我国保险业进一步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六、外汇市场交易量显著增加

  2003年上半年,由于外贸顺差、境内外美元利差扩大、本外币利差变化等原因,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量显著增加,各币种累计成交折合美元591亿,同比多成交206亿美元,日均成交4.84亿美元,同比增长50.8%。其中美元品种成交577亿,日均成交4.73亿美元,同比增长50.6%。

  第四部分 宏观经济分析

  一、国际经济金融形势

  今年上半年,受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增速放慢,低于预期,国际组织纷纷下调世界经济增长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4月份把去年9月份的预测调低了0.5个百分点至3.2%,略快于2002年。

  主要经济体增长缓慢。美国GDP一季度增长1.4%,二季度增长2.4%,经济出现回升势头,但失业率在6月份已升至6.4%,为九年来新高。欧元区一季度GDP环比增长仅为0.1%。二季度投资不振、消费低迷,欧元升值增加了出口的难度,经济出现停滞趋势,4月份失业率升至8.8%,为3年来最高。日本一季度GDP增长也为0.1%,失业率高达5.4%。由于内需低迷,生产者价格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持续下降,通货紧缩的局面没有改变。东南亚地区多数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总体保持较高增长势头。

  一季度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由于美国巨大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美元持续贬值。二季度,随着战争带来的不确定性逐渐减弱,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债券收益率下降,股价开始上涨。6月份,欧洲中央银行和美联储相继降息,进一步刺激了股市的上涨。从4月1日到6月末,道琼斯工业平均股价上升了12.5%,英国金融时报指数和日经指数分别上涨了13.6%和14.2%。

  发达国家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空间缩小。日本银行5月初决定购买企业的资产担保证券,增加对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渠道。欧洲中央银行在3月降息的基础上,6月3日再次下调再融资利率0.5个百分点至历史最低水平2%。美联储6月25日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创1958年以来的新低。英格兰银行7月6日把基本利率调低0.25个百分点至3.75%,达到195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二、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国克服了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了经济增长的趋势。一季度GDP增长9.9%,是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个季度。二季度,受非典疫情影响,消费需求大幅度下滑,但固定资产投资和净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GDP超过5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长8.2%。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低位增长。

  (一)需求分析

  消费需求略有下降。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万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比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受非典影响最大的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463亿元,当月同比增长仅4.3%,是上年同期增速的一半,为199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随着非典疫情的减弱,消费需求开始回升。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3%。

  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持续高增长,更新改造投资增速明显加快。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万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高于去年同期近10个百分点,是1995年以来同期的最高水平。除基建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外,更新改造投资同比增长39.2%,同比增幅提高23.1个百分点。

  净出口需求继续正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3761亿美元,同比增长3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6.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903亿美元,同比增长34%;进口1858亿美元,同比增长44.5%,贸易顺差4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9亿。分月度看,1-3月受石油大量进口和关税下调后汽车零配件集中进口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出现逆差。4月份实现贸易顺差10.2亿美元,5、6两月贸易顺差均为22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除受非典影响在5月份略有回落外,其他月份均保持高速增长,1-5月同比增长高达48.2%,大大高于去年同期12.4%的水平。

  (二)供给分析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上半年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8万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比上年同期高4.5个百分点。工业产销衔接水平进一步提高,上半年累计产销率为97.15%,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638亿元,比上年同期新增1317亿元,增长56.7%。

  企业设备利用率提高。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二季度5000户工业企业景气调查显示,设备利用水平超负荷的企业占4.58%,正常的占74.16%,不足的占21.26%,设备利用水平扩散指数(注:扩散指数是依据景气调查的结果计算出来的。景气调查要求被调查者对某个问题回答是上升、持平还是下降,或是增加,不变还是减少。扩散指数指回答上升企业的比重减回答下降企业的比重再乘以100,其数值在+100和-100之间。扩散指数上升表示景气上升,扩散指数下降表示景气下降。)为-16.7,是1992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分别比上季及上年同期提高1.2和6个点。

  企业资金相对宽松。5000户工业企业景气调查显示,5月末,被监测企业货币资金余额为4867亿元,同比增长20.6%,是2001年10月以来的较高水平;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为245天,比上年同期减少48天。问卷调查显示,支付能力较强的企业占23.15%,正常的企业占60.82%,下降的企业占16.03%,支付能力扩散指数为7.1,比上季和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2和8.3个点。

  (三)价格走势

  居民消费价格保持正增长态势。1-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0.6%,其中一季度上涨0.5%,二季度上涨0.7%。分月来看,4月、5月和6月分别上涨1%、0.7%和0.3%,涨幅趋缓。

  生产价格涨势趋缓。1-6月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9%,其中一季度上涨3.6%,二季度上涨2.3%。分月来看,4月、5月和6月分别上涨3.6%、2%和1.3%。中国人民银行监测的企业商品价格1-6月同比上涨1.1%,其中4月、5月和6月分别上涨1.6%、1%和0.8%。

  今年以来,我国价格总水平上涨的直接原因是食品价格和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食品价格的上涨在1月和2月份主要源于春节因素,在4月和5月份主要源于非典因素。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主要受伊拉克战争的影响。从经济的基本面来看,投资需求的快速增长和货币信贷的大幅度增加是导致今年价格回升的主要因素,但这种回升受多种因素制约,升幅不会很大。制约因素一是消费领域供大于求的主流格局并没有改变;二是生产能力过剩将持续存在。

  三、产业分析

  2003年上半年,我国第一产业平稳增长,同比增长2.7%,第二产业增长加快,同比增长11.6%;第三产业受非典疫情的影响增幅放慢,同比增长4.2%。

  (一)工业行业分析

  分行业看,今年上半年,经济景气回升带动基础性原材料产业增长,1-6月份累计,原煤、钢、水泥、发电量同比增长分别为16.3%、21%、15.1%和15.4%;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汽车、家电、高端电子产品及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1-6月份累计,汽车同比增长32.2%;由于供过于求,移动通信设备和程控交换机生产下降。

  大多数行业利润明显增加。上半年,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7个行业利润比上年同期增加。新增利润最多的行业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上五个行业共新增利润821亿元,占全部工业新增利润的62.3%。

  目前,我国工业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行业结构不合理,某些生产能力过大的行业仍在盲目扩张,新一轮的重复建设势必进一步加剧结构失衡。行业的重复建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部分低水平、高能耗、高污染的小煤矿、小钢铁、小水泥等死灰复燃。二是一些地方违反规划、无序兴办各类开发区,个别地方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名低价或无偿出让土地,自行减免税费,产业趋同化加剧。三是房地产存在局部过热的现象。四是汽车行业竞争加剧。

  在目前持续高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的比重在持续上升,其他渠道的资金来源都相对下降(见表5)。金融部门对于重复建设潜藏的风险必须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

  (二)热点行业:电力

  1998年以来,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电力供应在能源生产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002年发电量1.6万亿千瓦时,其中,火电1.3万亿千瓦时,占82.9%;水电2465亿千瓦时,占15.4%。今年上半年,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15.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6.6个百分点。

  2002年下半年以来,由于经济高增长带动电量需求增大,部分地区出现结构性的供需紧张,部分电网出现了用电紧张和高峰时段拉闸限电问题。2003年上半年,缺电范围较上年有所扩大,曾拉闸限电省份从上年的11个扩大到今年的16个。今年1-5月,以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计算的能力利用率已上升到57%,达到九五以来的最大值。今年国家批准了一批电源和电网建设项目,进一步扩大电力供给能力,但由于电力需求的不断走强,我国电力供应相对紧张的矛盾在今后几年内仍会存在。

  第五部分 预测与展望

  一、下半年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

  下半年,主要经济体降息和减税措施的效果将逐步显现,世界经济增长势头将略有加快。联合国6月25日发表《联合国2003年度世界经济和社会调查》预测,尽管包括伊拉克战争在内的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地缘政治因素正在消失,但在贸易和投资持续不振的情况下,世界经济今年的复苏步伐仍将非常缓慢。世界经济今年将增长2.25%,略高于去年的2%;全球贸易额将增长4%,高于去年的2%;对外投资将继续低迷。

  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仍然会较大。汇率方面,5月份美元贬值幅度扩大,但近期对欧元和日元汇率已出现回升。日本和美国将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格林斯潘还表示今后可能采用买进金融资产等曾被视为非传统的策略。如果通货紧缩压力进一步增加,欧洲中央银行表示不排除继续下调利率的可能。

  世界经济的缓慢增长,可能进一步强化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向,将制约中国对外出口的扩大,并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全球资本流动的基本方向没有改变,有利于中国有效利用外资。

  综合各方面情况分析,非典对全年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是有限的,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越是形势比预料的好,越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重视研究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要深入分析和高度重视目前贷款快速增长的原因以及可能引发的风险。二是警惕因部分地区、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不合理重复建设可能加剧经济结构的失衡。三是高度重视促进就业和提高农民收入问题。四是继续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五是密切监测国际经济变化及其它重大突发事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时提出应对措施。

  下半年,我国将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按照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推进开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促进就业、改善生活的思路,安排好各项工作,切实把着力点放在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

  二、下半年货币政策取向

  (一)坚持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稳定增长

  下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金融运行的新变化,加强对货币信贷的跟踪监测,把握货币政策调控的方向和力度,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的稳定增长,维护经济金融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继续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增加就业和提高农民收入

  继续贯彻落实改进对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推广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支持企业增加就业。进一步完善消费信贷政策,促进个人住房、汽车和助学贷款等消费信贷业务健康发展。积极支持配合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推广农户小额贷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继续落实西部大开发的各项金融支持措施。

  (三)防止重复建设,防范金融风险

  对商业银行进行适当的窗口指导,督促商业银行注意防范货币信贷较快增长时潜在的金融风险,加强贷款风险预警和监测,进一步优化贷款结构,防止重复建设,防范出现新的贷款风险,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四)保持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基本稳定,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下半年,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将保持基本稳定。同时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五)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要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六)大力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加快建立全国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

  要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以促进多种融资形式的发展。一是逐步修改完善现有相关法规,使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有法可依;二是加强对全国征信体系建设的统一规划和协调,加快制定行业统一技术标准,扩大开展征信试点;三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四是切实引导和规范中介机构发展,普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知识。(注:略去文中7个小专栏)表1:1998年以来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额及增长率变化趋势

  年份贷款增加额贷款余额

  上半年 全年 上半年占全年比(%) 同比增长(%)

  1998 3773 11491 32.8315.5

  1999 4232 10846 39.0212.5

  2000 6204 13347 46.4813.4

  2001 7152 12913 55.3911.6

  2002 8322 18488 45.0115.11998-2002平均 5937 1341743.7513.62003年上半年17810 --23.1

  年份GDP CPI 贷款增长率超GDP

  增长率(%) (%) 增长率加CPI的差率

  19987.8 -0.8 8.5

  19997.1 -1.4 6.8

  20008.0 0.4 5.0

  20017.5 0.7 3.4

  20028.0 -0.8 7.91998-2002平均 7.7 -0.4 6.32003年上半年 8.20.614.3注:表中2003年上半年贷款数包含外资金融机构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3》,《中国金融机构信贷收支月报》各期表2:2003年1-6月大额美元存款与美元贷款平均利率表单位:%期 限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一、美元大额存款3个月以内0.9748 1.0052 0.9669 0.93410.9362 0.8047 3-6个月 0.9552 0.98270.9413 0.9456 0.9274 0.81986-12个月1.0132 1.0167 1.0237 0.95430.9055 0.75281 年 1.0532 1.0946 1.02511.0826 0.96190.8341二、美元贷款1年(固定利率) 3.0915 3.1509 2.9310 2.43392.68462.59591年(浮动利率) 2.2361 2.1816 1.8614 2.3610 2.2841 1.9538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表 3:金融机构资金融出、融入情况表 单位:亿元

  净融入 同比多增 同比增长(%)国有商业银行 -25478(1) -3579(2) 16.3其他商业银行 12965407045.8其他金融机构 12210 -682 -42.8证券及基金 4922 1663 51.0保险公司306-1526-83.3

  其他 6982-819-10.5注:1.负号表示净融出。2.负号表示净融出同比多增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市场统计月报》表4:国内金融市场融资情况表

  全年新增融资量(亿元人民币)

  2003年上半年 2002年上半年 2002年 2001年国内金融市场 21272 10734 2397616555融资总量贷款190338667 19228 12558国 债18241575 3461 2598企业债6575 325147股 票350417962 1252

  比重

  2003年上半年 2002年上半年 2002年 2001年国内金融市场 100.0100.0 100.0100.0融资总量贷款89.580.7 80.2 75.9国 债8.614.7 14.4 15.7企业债0.30.7 1.4 0.9股票1.63.94.0 7.6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表 5: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比重 单位:

  % 到位资金

  国家预算 国内贷款 债券 利用外资 自筹资金及

  内资金其他资金1997 100 3.6 21.4 0.5 13.1 61.42001 100 7.2 22.3 0.55.564.62002 100 7.5 22.7 0.5 5.2 64.12003.1-6 100 5.0 24.8 0.25.065.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免费注册上网开店啦

  笑话段子、整蛊短语精彩无限 难以形容的开心感觉
  新浪邮箱雄踞市场第一 真诚回馈用户全面扩容
  新概念英语 口语 出国考试 考研暑期限时优惠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Esprit 皇马 小灵通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心灵沟通是妻子了解丈夫性秘密的关键。夫妻坦诚……
非常笑话
飞机起飞时间一拖再拖,终于通知旅客们可以登机了…
图片
铃声
·[王 菲] 执迷不悔
·[陈晓东] 比我幸福
·[许茹芸] 美梦成真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比基尼美女
  • 月色如水小夜衣
  • 夏日狂花比基尼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