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保险公司车贷险纷纷叫停 保险精算面临挑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04日 11:56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国际金融报记者李俊发自上海 继平安财产保险成都分公司不久前将车贷险期限由5年期压缩至3年期之后,上周五,中国人保又透露,将全面停止办理车贷险业务。 而联想到最近一段时间包括人保、平安和太平洋这些保险业的老字号在内的全国绝大 汽车贷款履约保证保险是指如果购车人想获得银行的按揭贷款,就必须先到保险公司购买这个险种,然后由保险公司派人调查贷款人的申请资信,保险合同一旦签定后,如果借款人不能按约还款,保险公司必须承担弥补银行损失的责任。 车贷险不是一个强制性的险种,承保年限一般为1—5年。保险费率根据承保年限的不同而不同,保险金额最高为全额车价。 1997年中国正式推出车贷险,当初几乎所有的财产保险公司都有这个险种。7年后的今天,几乎所有产险公司都暂停了该项业务。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几乎所有的产险公司暂停车贷险的理由都是赔付率太高,难以承受,而且造成赔付率高的原因不是正常的业务风险,而是信用和道德风险。 以上海为例,上海虽然承保的车辆并不多,但赔付率还是高达200%以上,而按业内规矩赔付率60%就是亏损线。不过和某些省市动辄上万辆车承保相比,上海的情况还算健康,这主要归功于投保人的信用和保险公司对风险的严格控制。因为上海的轿车险是按计划发放牌照,平均每月发放5000张左右,而且购车人资金相对比较充足。 对保险公司而言,车辆保险本身就处于亏损边缘。现在保险公司既要承担车贷保险的风险,又要承担道德风险,正是因为这些才导致产险公司几乎全部退出车贷险市场。 据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05年中国有购车能力的家庭将会超过4000万户。这对于办理车贷险的金融机构来说,无疑是一个赢得市场的良好机会,但保险公司却在这样一个红火的潮流中隐身而退,客观上与汽车消费背道而驰。 值得注意的是,在保险公司纷纷退出这一市场的同时,形形色色的担保机构在一夜之间大量涌现,并主动出击抢占市场。由于这些中介机构向银行承诺,在承保前将亲临车主家庭实地考查,严格把关,而收费又只有保险公司的1/3左右,于是这些担保机构的业务越做越红火。 据了解,仅北京市的信用担保公司就已完成了1万辆私车的担保贷款,担保公司客观上已成为吞噬保险公司车贷险利润的最大对手。 针对这一现象,专家认为,目前产险公司所遇到的赔付问题和信用问题担保公司同样存在。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要靠政府政策的扶持和协调,来减弱或化解道德和担保风险。 一直以来保险在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承担的责任是分散风险。 现在有了风险之后保险公司却都选择了退出,而退出的理由又不约而同都是因为风险。眼下这种尴尬的局面给产险公司出了一道难题。按照保险公司的行规,每推出一个新险种之前都要经过严密的精算,像车贷险这样一个大众险种在成功实施7年后所出现的危机,无疑是对当今保险精算过程的挑战。 业内人士指出,从车贷险的发展看,7年来它已承担了足够的风险。现在在轿车快速普及的情况下,一些人很快发现了7年前精算的车贷险现在所暴露出来的漏洞。如先通过银行贷款购买汽车,使用两年后有些人宁愿把车还掉也不愿还贷款,而汽车在使用后价值的递减是非常快的,由此造成产险公司难以承担的风险。 而现在的事实是,保险公司纷纷退出车贷险市场,而购车的人却越来越多,中间许多人还是要通过贷款才能完成买车。这样一来,银行就成为车贷风险的最后一环,尽管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有可能通过提高门槛、或取消零首付、或采用反担保措施降低自身风险,但仅靠银行一家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 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汽车的发展将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保险公司如果不能尽快推出更成熟的措施和条款,将会对整个中国汽车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