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释厦门金龙控制权苏州金龙要单干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04日 11:39 中国经营报 | ||||
苏州北京报道7月26日,苏州新加坡工业园,一座雕嵌着金龙标识的现代化客车工业生产基地正式建成投产,生产线上也同样开下了和厦门金龙外形、长度几乎相同的大客车。可出人意料的是在这个被命名为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开门迎客的大日子里,没有出现大股东厦门金龙人员的影子。同时,一手缔造苏州金龙的庹新永也未露脸。 销售、生产两独立:苏州金龙2010年要在境外上市 “和厦门比起来,这里人员之间的关系相对简单,容易沟通,大家都可以把更多的经历放在业务上”,杨国军来自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业界称小金龙),去年7月起出任苏州金龙销售总监。他把自己定位为“跑客户的”,所以最不愿意面对的就是企业之间的股权之争。但是他很明白要想彻底拜托厦门金龙的控制,苏州金龙必须要在产品和销售网络上“独立”。 “无论是现在我们的三条金龙的产品还是宇通,同质化越来越接近,竞争也就越透明。所以,从今年起,我们已经开始独立销售,而且规定只能进行苏州金龙单一品牌的销售。”在谈到销售网络构建时,杨国军也没有否认“苏州金龙的部分经销商是从大金龙转过来的”。为达到快速蚕食竞争对手的目的,苏州金龙还制定了“销售网络要全方位覆盖交通客运、旅游、城市公交、团体公用车市场,使得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并实现高档产品大批量出口。” 而在被庹新永一手提拔起来的苏州金龙现任总经理吴文文的盘子里,有着更加威慑厦门金龙的目标:苏州金龙将在两年内形成年产1.5万辆大中型客车的能力和销售超过50亿元的规模,确保江苏客车企业的龙头地位,建成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客车产销基地。最终实现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的跨越,到2010年成为境外上市的大型客车集团。 对于经营权逐步脱离厦门金龙的控制后,后续产品是否也会“断奶”的问题,苏州金龙似乎早有准备。7月26日,记者在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内的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就看到了一款和金龙外形很相像的“大客”,命名海格。据了解,目前苏州金龙已经形成了7大系列50多个型号300多个品种的大中型客车,从去年8月起,苏州金龙就开始着力建设底盘开发、零部件装配、整车制造、检测调试流水线为一体的国内最大新型客车生产线,现在已经具有了自主开发底盘的生产权,也独立开发出了海格系列豪华大巴。也许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测,作为资本原始积累期,苏州金龙会借助“金龙”金字招牌打天下,而未来,大马力、高技术的海格系列会成为其真正的看家产品。 厦汽钦羡苏州金龙上海太仓寻找“出海口” 与此同时,本报记者也从厦门金龙高层那里得到了他们对苏州“兄弟”建新厂的看法。厦门金龙一位原高层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吴文文很能干,它也能利用苏州市对他的支持,6000万的投入自己一分没花,全部用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增值税退税支付,这是个大手笔。”从言谈话语中不难看出,厦门金龙的“老帅”们对苏州金龙的崛起流露出的钦羡。“吴文文也是从厦门出来的,他不在意两个金龙的谁是谁非,而是专心致志地做事业,你看看苏州金龙现在的规模就知道。” 可以说,是人际关系的变化改变了厦门金龙的命运,也成就了苏州金龙的业绩。与苏州金龙的喜悦相比,分家的痛苦更多的留给了厦门金龙,对苏州金龙起诉失败后,厦门金龙不再望“苏”兴叹,他们也开始积极寻找“出门创江湖”的机会。也许从即将建成的厦门金龙太仓基地可以找到些线索。 苏州金龙金蝉脱壳 “我们邀请了庹总,他说不希望在这种场合出现”,苏州金龙负责宣传的人很谨慎的对记者表示:“庹总很低调”。 庹新永,在厦门金龙当了8年总经理,2001年1月的一场董事会过后突然辞职了。而在这8年间,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即“大金龙”)从一个亏损企业发展到了以19.28亿元的销售额登上了客车行业第一的宝座,所以处于事业高峰的公司总经理突然辞职就成了一个谜。此后,对于庹新永断然辞职的一个普遍的解释是,由于在土地审批、厂房产权等一系列问题上与厦门市的矛盾,以及与几大股东之间在贷款担保上的纠纷,加之此公性情刚烈,与董事会相处动辄得咎,最终只好远走高飞。 1998年,在庹新永的主持下,厦门金龙和苏州机械控股公司(创元集团)组建了苏州金龙。苏州金龙注册资本2800万元,其中厦门金龙1960万元控股70%,苏州机械840万元控股30%。 2001年4月,庹新永在未获得厦门金龙董事会同意下出走。自然,其担任苏州金龙的一切职务就丧失了合法性,在这个背景下,苏州机械控股公司(创元集团)法定代表人曹进提前一步接任苏州金龙董事长。 对于此事,厦门金龙一直认为,庹新永借机完成了双重摆脱:苏州金龙摆脱了厦门股东的控制,他本人摆脱了厦门金龙的控制。这给日后苏州金龙谋求“独立”提供了先决条件。 2001年6月22日,苏州金龙股东会决议职工持股。具体内容是经营骨干出资2000万元,将苏州金龙注册资本增到4800万元。增资之后股权结构如下:厦门金龙由70%稀释为40.83%,苏州机械由30%稀释为17.5%。另外,10个经营骨干按各自出资额1∶1.2缴纳现金,多缴纳的400万元计入苏州金龙盈余公积金。而这10个经营骨干又代表1300多名厦门和苏州的金龙职工。由此,10个自然人出资2400万元共持有41.67%股权。而这2400万元的资金实际上是由苏州电缆厂(为苏州机械控股公司下属公司)垫付。同年7月11日,苏州金龙通知职工交钱以还借苏州电缆厂的2400万。 同年的7月4日,在拖延了半年之后,厦门金龙董事会终于发出了一个“关于撤销庹新永授权的通知”,并明确提出“在苏州金龙新一届董事会未设立之前,未经股东审议的任何投资方案均一律无效。”很显然,厦门金龙公司董事会这份通知的矛头指向了苏州金龙公司的职工持股。 2002年10月8日,苏州金龙公司股东会决议纠纷案在江苏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经过两审后,苏州金龙的职工持股案以“合法”告终。也就是说,苏州金龙顺利实现了对厦门金龙股权的稀释。此后,苏州金龙快速完成了一切相关工商变更手续。 经过了4年的时间,苏州金龙从原有注册资本2800万,已经发展成为总资产6亿元,销售额近20亿元。这个由厦门金龙变异出的客车公司,还具备了自主开发底盘的能力。而在同行上规模的26家客车企业中,目前有底盘开发能力的客车厂家屈指可数,但是在江苏拥有底盘开发能力并同时具备自身生产配套能力的惟有苏州金龙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