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宗要约收购卖单产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02日 10:42 南方都市报 | ||||
一周观察 不知不觉中,中国证券市场首宗要约收购卖单于近日产生————重庆东银实业集团要约收购江淮动力流通股实施当日就接到了申报预受要约,一位潘姓的投资者以10股参与此次要约收购。 据了解,此次申报预受要约的潘先生是位老股民,该人士在关注到沪市首宗要约收购南钢股份无人应声后,在深市江淮动力被发出要约收购提示后特别以4个账户分别购入100股,并发出申报。他认为自己这样做的意义在于自己将报出中国股市流通股参与要约收购的第一单。 记者发现,7月31日江淮动力现市价为6·24元左右,且成交非常稀疏,而江淮动力的收购价为6·05元,两者高度接近。由于交易稀少,大宗交易肯定会打破股票的价格均衡,因此要约收购对一些持有较多江淮动力股票的机构来说有了一定吸引力。 由于要约收购要从7月24日开始进行一个月,如果发生大盘低迷股票下跌的情况,有可能出现股票进一步接近甚至低于收购价的情况。对本次收购方重庆东银来说,存在很大的流通股股东接受要约的情况。而一旦真的跌破收购价,东银将付出将近7亿元的资金购买流通股,压力可想而知。 出于对该情况的忧虑,江淮动力董事会在2003年7月31日就要约收购事宜向全体股东发出了报告书。报告书称,要约收购完成后,重庆东银不打算改变江淮动力的主营业务,也不会有重大调整;也没有对江淮动力的重大资产、负债进行处置或者采取其他类似重大决策的计划。董事会在报告书中建议流通股股东对要约条件不予接受。 北方证券资深分析师管锡诚认为,尽管目前接受要约的股份还很少、还只具有象征意义,但是随着《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实行,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进入到要约收购行列中来。如何保证中、小股东的知情权、如何避免要约收购带来的风险,将成为上市公司收购方需要现实考虑的问题。 本报记者 程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