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 关注电力之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02日 08:14 经济日报 | ||||
过去的一周,从北向南,让人最难熬的就是高温酷暑,气候给电力供应造成了压力。据媒体报道,华东六省一市电力告急,许多居民家的空调一时成了摆设。与上海毗邻的浙江省,缺电额几近40%,该省愿出高价向兄弟省市买电,可周边都是家家电力吃紧。持续高温不仅使民用电消费急速增长,也直接影响了正常的工业生产。 另据全国电力供需监测预警报告分析,今后一个时期,电力需求增长速度仍继续高于 电力吃紧,除了季节性原因外,与今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有关,一批高耗能工业像钢铁、石化、建材、冶金等行业成为上半年工业增长的明星,它们同时也是吃电大户。经济的快速增长便遇到了电力能源供应不足的制约。 其实在年初,国家发改委向中央递交的一份报告中就提出今年电力供给存在不足的矛盾,提醒有关部门及时做好调控工作。但电力生产属于基础设施投资,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有意思的是,就在去年早些时候,一位美国的大学教授罗斯基针对1998—2000年三年间中国的GDP累计增长24.7%,与此同时能源消费却下降12.8%,用经济增长应与能源消费增长正相关这样的经验判断,来指责中国经济增长存在水分,甚至叫嚣“中国崩溃论”。一时舆论哗然。许多国内经济专家指出,该结论完全忽视了我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因素,是明显的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当然今天再回过头来分析,当时的说服力中应当再加上经济增长周期的因素。从去年年中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开始走上新一轮经济上升通道,一批新经济增长点产业快速上行,直接拉动了相关上游基础产业链的增长。以电力为代表的能源消费增长开始与经济增长同步。这也进一步说明产业增长周期与经济增长周期客观存在时间的间隔性。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和先行产业。从各时期电力生产与经济增长的比较来看,往往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年份,电力生产的增长超过了GDP的增长。而在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时期,电力生产的增长速度低于GDP的增长。不过面对眼下的电力之困,更值得对一些结构的、体制的、技术的问题给予重视。比如我国的资源国情决定了我国能源结构以火电为主,水电、核电、风电所占比重较少,电力结构发展不平衡,发展新能源发电比较迫切,促进产业升级是电力工业当务之急;比如需要调整东西部电源布局,加快实施“西电东送"进度;比如加快电力市场化进程,推进“厂网分离、竞价上网”改革,提升规制力度,进一步打开民营资本市场准入大门。另外宏观经济调控的及时有效性和预见性尚待加强,“十五"规划对电力需求估计偏低,在“十五”中末期,计划便赶不上变化了。 当年轰动世界的美国加州“电荒”,造成加州供电能力严重不足,反映出制度安排的不当。我们在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吸收和汲取已经进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国家的经验和教训,重视电力需求预测和长期规划,建立电力市场竞争的长效机制。在遇到“坎”的时候最能找到越过“坎”的办法。作者:文森资料来源:经济日报【上一条】房价为何降不下来? “圈地”之风直接引起房价虚高,房价上升“虚火”,开发商很大一部分是在炒地价,地价就上去了,水涨船高,房价也就上去了【下一条】[关闭]为了保证准确阅读经济日报网络版,请将中文平台字库设为国标扩展码(GBK)建议用IE4.0 以上版本 800 x 600屏幕分辨率浏览。经济日报社,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