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记者是真记者的“影子”(下午茶)(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02日 03:45 人民网-市场报 | ||||||||
其实,说假记者的恶行是某些真记者的“影子”,绝非主观妄断。试想,假若这些骗子假冒的角色不是记者,而是普通的工人、农民、战士或知识分子,那他们能否骗到巨额钱财并发包工程呢?答案恐怕不言自明。假记者们之所以能不虚此“骗”,就是因为时下在真记者队伍中也确有那么一些人的行止令人不齿。比如说许多假记者能够“骗吃骗喝”,就是因为作为记者吃饭不掏钱的机会太多的缘故使然。诸如各类庆典或大型会议,到场的记者不仅可以混个“肚圆”,而且临走还能捎带些价值不菲的纪念品,甚至以“交通费”或“车马费”的名义揣上个沉甸甸的红包。有真记者享受在前,为何会没有假记者混迹其间在后呢?如福州一无业青年居然以记者身份到公安部门混吃,结果被逮个正着,而警方从其身上搜出假冒不同媒体的名片达十几张。 再如时下的“有偿新闻”屡禁不止,也给假记者提供了良好的作案载体。正是“有偿新闻”的存在,假记者们到一些地方向被报道对象先行索要钱财再许愿刊登报道才成为可能。如一个冒充中央某报的记者,说其可以帮福州一位企业家登长篇通讯,竟先后从这位企业家兜里掏走润笔费5万元。更有少数真记者,也的确神通广大,他们利用自身信息灵通以及有机会接触个别权势者的优势,也的确能绕开正常“体制”或“规定”办成一些大事。孰不知正是这少数害群之马,给整个记者队伍抹了黑,同时也使那些别有所图的假记者有了可趁之机。 记者是无冕之王,是说其工作性质具有相当的超脱性,他自己虽无官无品,但论其职责,却能把许多看似冠冕有加的官员纳入自己的监督范围。但如今少数记者却错把自己的职责当成某种优势或资本滥加开发,胡乱利用,以至于玷污了记者队伍的形象。正如某记者反省说:“假记者固然要打,但首先应该从我们自身抓起。”的确,假若记者队伍中压根就没有“吃拿卡要”的现象存在,那么多的骗子出来冒充记者,会有人信吗?假记者泛滥的现象,首先应引起真记者的警觉,作为记者队伍中的一员,理应增强自律意识,从严要求自己,珍惜自己的职业,因为这既是树立记者队伍良好公众形象的“长治”之道,更是让假记者们无处藏身的“久安”之策! (插图:陈万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