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至上的好莱坞电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29日 06:32 深圳商报 | ||||
影视与体育是美国娱乐业的两大支柱。而娱乐业在现在的美国的社会生活里,越来越重要。 我们通常认为,文化与娱乐业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与物质生产并不相同。但这种观念在今天时代,则需要大大更新。起码在美国这样的以电子信息业等高科技以及商贸等为主导的国家,影视、媒体、广告、娱乐、旅游等“文化产业”,不仅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 总之,好莱坞在美国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远远比我们中国人通常认为的文艺体育等“点缀性”行业的作用要大。 好莱坞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过程,在全世界范围内空前扩张。像最近几年来在中国引起轰动的好莱坞“十大巨片”,就吸引了亿万中国观众。 跟高度职业化的美国球类运动一样,美国电影生产业这家庞大机器的唯一驱动力就是利润。美国影视业的规模之大,从好莱坞每年创造的票房价值便可见一斑。 请看以下的几个统计数字: 1988年,好莱坞电影的直接票房价值约46亿美元;1990年则上升至50亿美元。 1988年,好莱坞通过制成录像带和向电视台出卖播放权的形式所创造的销售额,达33亿美元,1990年为37亿美元。 从1994年以来,好莱坞电影每年的全球销售收入高达200亿美元。(这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字。中国1995年全国的外贸总额为2000多亿美元,而好莱坞那么几家电影公司的收入,就差不多是这个数字的十分之一;中国1995年全国的全年科技经费,约合100亿美元,还不足好莱坞一年收入的一半!) 有如此巨大的商业规模作后盾,好莱坞电影在雄霸全球通俗文化市场方面的能量是可以想见的。这些数字也同样表明,好莱坞电影及其后续制品在美国公众生活中占据何等重要的地位。 就像穿牛仔裤,喝可口可乐一样,看好莱坞电影,可以说已经成为做一名美国人的重要标志。美国的青少年就是在好莱坞电影光怪陆离的影像世界中成长起来的。每年,好莱坞耗资巨大的卖座片一般总选在6月至8月间推出,因为这段时间恰值美国中小学生放暑假,是创造利润的黄金季节。 美国人对电影的依赖是美国文化的一大特色。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人均观看好莱坞电影的频率就有每周一次的水平。随着20世纪下半叶电视和录像的广泛普及,美国人正日益成为好莱坞电影产业的狂热支持者。 好莱坞的电影制作的直接目的是创造巨额利润,票房价值的高低往往是评价电影制作成功与否的标志。 美国的娱乐杂志和录像出租店每周都会向顾客提供票房价值和录像出租率的排行榜,引导公众的消费。1996年美国电影业的一大盛事,就是以美国用核武器击退外星人对地球袭击为主题的巨片《独立日》单周创一亿美元的票房收入。 配合这种电影制作需要,好莱坞的电影生产创造了明星制这一独特的制片策略。明星是确保新片获利的重要因素,为此好莱坞的独立制片公司和制片厂总是不惜工本,重金约请炙手可热的天皇巨星出演筹拍中的影片。像主演《终结者》、《真实的谎言》的施瓦辛格,自然是片约不断,而其单片片酬也高达千万美元以上,令人咋舌。 在好莱坞,明星和优秀演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赚钱的保障,后者则往往是电影表演系学生崇拜的对象。像施瓦辛格和史泰龙,都是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巨星”,而主演《廊桥遗梦》的玛丽·斯特里普,则只能算是位格调高雅、阳春白雪的“艺术家”。原因很简单,斯特里普主演的影片绝不卖座。 难怪斯特里普对好莱坞的明星制极为不满,对好莱坞用动作片充斥市场多有抱怨。她见人就说:要看好莱坞电影,其实用不着懂什么英语。因为银幕上所展示的只是眩目的场面、无尽的打斗、疯狂的追逐,而无艺术可言。自认以艺术水准为评奖依据的奥斯卡奖,其实充满了商业噱头和广告色彩,但就连这样一个商业性极强的评奖,因为不完全按照影片的票房价值来为影片排名次,对美国的电影市场也就基本上起不了什么引导作用。 好莱坞电影的功能主要是提供娱乐,好莱坞由此也就成了全球通俗文化的大温床。但好莱坞电影作为美国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思想特色。娱乐从来不可能是单纯的,好莱坞的电影传统也与美国社会和政治的运行密不可分,与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同宗同祖。(于) (图片见PDF版C8版) 作者: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