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应尽快与国际接轨(金融VIP访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29日 04:26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国际金融报记者 李俊 发自上海 在保险圈内,一般人们把人保、人寿和再保称为三大国有保险公司,实际上还有另一家注册在北京而业务在海外的国有控股保险公司———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也称香港中国保险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50多年来一直以香港为基地活跃在海外市场。 2000年,中国保险全资控股的中保国际在香港上市,成为中国内地保险业的首家上市公司。2001年12月,经国务院和保监会批准,中国保险控股的具有70多年历史的子公司太平保险和太平人寿全面恢复在中国内地的保险业务。 7月底,前来上海出席太平保险董事会暨半年度工作会议的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杨超在虹桥迎宾馆接受了国际金融报的专访。 中外保险差距明显 杨超首先谈到目前境内外保险市场的差距。杨超认为,中资保险公司与国际保险巨头的差距主要是观念上的落后。 在保险资金的运用上境外没有强行规定多少投股票,多少投债券。中保控股内部投资委员会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基金公司在下单时都要按规定办,否则电脑无法执行命令。杨超举例说,当时他在英国时金融时报指数高达6000多点,而中保在投资时所持有的品种是股票、现金和债券各1/3。 杨超指出,现在中国内地保险行业出现恶性价格竞争,就是行业治理没有搞好。保险公司如何在公平、公开的环境下合理参与竞争是监管层的当务之急。还有外部审计,在境外非常严格,公司一旦做假账很容易被查处。 杨超强调,评级对保险公司是非常重要的。投保人要了解保险公司的资金、信誉情况,只要看看其年报即可。中保国际作为一家香港的上市公司,20多年都是3个B,后来经过努力才上了一个A。而中国内地的公司基本都是三个A,由此导致一些境外机构对中国内地保险公司持怀疑态度。 杨超再次举出了分红产品,杨超认为在技术上没有问题。问题是中国内地的营销体制实行佣金制。营销员为了获得更多佣金,推销更多保险,在介绍产品是着重宣扬产品好的一面,避而不谈保险产品风险及潜在责任。 在非典时期,中资保险公司推出相关保险品种,但是外资保险公司是按兵不动的。杨超认为既有经营理念问题,又有风险控制问题。如非典到底有多大风险,为什么会形成非典,在什么条件下得病,会造成多大损害等,都是一个科学问题。如果在不完全了解情况下盲目推出新品种,肯定是不科学的。 保险公司应加强管理 谈到中资保险公司与国际接轨,杨超认为应从法制、机制等方面下工夫,对保险公司自身而言要改变内部机制,提高保险公司作为市场主体的竞争意识。 杨超主张保险公司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是在产品、技术、服务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有所不为首先是违纪、违法、违规的坚决不能做。保险公司要建立严格的自律制度,作为股东的上级也要严格监督,真正做到管理国际化、制度规范化、运作市场化和决策科学化。 杨超建议,现代保险企业要完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建立制约、激励、监督三位一体的制度。保险公司根据自身偿付能力接受风险,不参与恶性竞争。 从市场外部环境来看,杨超呼吁加强监管。杨超指出,中国内地保险市场处于低水平、高发展的阶段,整体市场不规范、法制不健全。一方面要保护消费者利益,同时要保护保险公司特别是股东利益。中保控股在这方面的目标十分明确,一是股东回报最大化。旗下太平和太平人寿的股东都含国有控股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中保国际还有小股民和外方。股东看重的是中国内地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可以通过中保的经营获得巨大回报。正因为中保是国有控股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就是使最广大人民利益最大化。 改制上市必由之路 谈到中国内地保险企业的改制上市问题,杨超认为,中国内地保险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是必由之路。中保控股是2001年经国务院、证监会正式批准设立的第一家国有控股保险公司。成立后中保便对下属太平和太平人寿两家保险公司进行改革,股份制改造对国有保险公司是非常及时的。 中保国际3年前在香港挂牌上市,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当时的股价是1.43元,到现在是4.2元多。中保兑现了对大小股东的承诺。 与此同时,杨超认为上市并不是万能药,上市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公司的成功取决于经营理念、发展战略。当初中保控股并没有整体上市,而是把其中的一部分业务拿出来上市。 中保国际的上市给杨超有两点深刻的体会。通过上市参与资本运作,两年来先后募集了十几亿元资金,为内地两家保险公司提供了资金。最重要的通过上市完善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三年的运作,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