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消费“三难”何日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28日 09:23 解放日报 | ||||
一碗干醋、一株兰花,一碟茶叶、一盆仙人掌———这是记者在凉城路357弄3号601室的一个大衣柜中,获得的离奇发现。“我家的窗子已经两个月没关过了,能用来吸收异味的东西,我也都用了,可这家具散发出的气味仍然呛人。”八旬老人李荣指着主卧室里那一套5件的家具,气愤地说,“我甚至愿意倒贴500块钱,让厂里把这破烂家具拉走,就这样他们也不肯。这套家具弄得我一看电视就流眼泪,有哮喘病的儿子不敢上门。” 李老太太的遭遇是目前沪上家具消费“三难”现象的典型表现———识别难、检测难、投诉解决难。一套家具怎会把好好的一家人搞得“日不聊生”?让我们透过李老太太的“烦心事”,来一探这“三难”,究竟难在何处? “我在永兴家具装饰市场买了这套上海旺潮家具有限公司的家具,样品很漂亮,也没气味,营业员说得天好地好,保证质量过关。货送来的时候,我们发现气味很重,厂方说属于正常现象,打开门窗通风一星期就好了,”李老太太说,“这全是骗人的!”对于选购家具,普通消费者只能靠“目测手摸闻气味”进行简单甄别,家具检测的十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对多数消费者而言,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再者送来的实物和样品比,往往“面目全非”,所以尽快推出一套类似QS食品安全认证、让消费者看了就放心的家具质保体系,解决买家具“识别难”的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我到家具检测站要求做检测,但他们表示一定要做破坏性检测———测下来如果有问题,家具厂全赔,若没问题家具全部报废不算,我自己还得倒贴400多元的检测费,运输问题也要我自己解决。这么热的天,我实在搭不起这个精力。”李老太太的话,直指家具消费的第二个难处———“检测难”。目前,上海可以出具家具质检报告的机构就那么两三家,机动的室内甲醛检测车出动一次就开价上千,针对日益突出的家具消费纠纷,市民找得到的检测途径既少且贵,“检测难”让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更加“失语”。据悉,质监部门正考虑在街头推出“流动家具检测车”,希望这样的便民之举能快些出台。 “5月29日家具进门,从6月5日起我就开始不停地投诉。”李老太太手中的记事簿上,和家具问题有关的电话号码密密麻麻写了4页。“消协找了,说没办法。永兴家具找了,说‘产品不是我们做的,你去找厂家’。找营业员,她死活不肯说厂址,后来我女儿千方百计才打听出那厂在奉贤头桥,质保卡上的电话永远没人接,厂长的手机是空号。好不容易7月5日等来厂方上门,结果来人一不表态,二不协商,看了一眼扭头就走,至今没有下文。”对于家具质量问题,家具市场“死人不管”,压根没有“谁经销谁负责”的概念,生产商钱一到手就“人间蒸发”,对消费者不理不睬,上海的家具厂超过3000家,监管部门又顾东头拉西头,因此目前对于劣质家具,消费者真是投诉无门,解决无期! 这些日子天天摄氏38度,因为家具气味太大,李老太太家里却连空调都没法开。不知家具消费的这“三难”,何日才能彻底解决?本报记者裘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