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转基因食品不愿自报身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25日 16:12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文/本报记者 余颖 李宜航 本月,北京先后爆出两则新闻:一则是数个国内知名的食用油品牌未按规定标明其转基因身份而吃了“黄牌”;另一则是不出半个月,这些品牌便在销售时加贴了转基因标签,此事引起较大反响。 广州转基因食品的标识情况如何呢?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广州市场上基本还看不到具有标识的转基因食品。那么,谁在隐瞒公众呢?既然国家明文规定必须对转基因食品加贴标签,为什么在实施过程中这么难呢? 记者调查广州市场发现:转基因食品都没贴标识 本月初,北京市农业局公布了一项转基因食品抽查的结果,公开曝光14个没有依法进行标识的转基因产品,同时责令九家相关企业限期改正,立即停止违法经营行为。这些转基因产品主要为大豆色拉油和调和油,其中包括金龙鱼、鲁花、绿宝、火鸟等知名品牌。 政府动真格亮“黄牌”很快起了作用。从7月21日起,细心的北京市民在一些超市发现,火鸟、绿宝等品牌的大豆色拉油都加贴了一个小标识:“原料为转基因大豆”。到目前为止,北京已经有10个产品申请了转基因标识,并且在销售时加贴标签,供消费者自主选择。 那么是否有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在广州出售呢?它们有没有向公众亮出转基因“身份”?记者日前在广州市场做了一番调查,令人遗憾的是,结果发现市面出售的一些食品没有加贴转基因标识。 在海珠区新港西路的一家大型超市食用油区,记者发现,有三个品牌的大豆色拉油(均列入北京市最近公布的未亮出转基因身份的食品名单上)摆在货架上,这些商品的标签上都详细注明了名称、产地、营养成分等,但唯独没有转基因食品的标注。当记者提出疑问时,一名女店员仔细看了看后说:“什么标识?进货时就没见到过。” 在另外四家超市,记者提出同样的问题,答案就有些五花八门———有的店员说:“我不知道。有什么关系吗?”有店员答道:“这是厂家的事情,跟我们没有关系。”更有店员干脆反问记者:“你说的转基因是什么新产品吗?”只有一家超市这样回答:“这里的色拉油全部是转基因的,但都没有标识。” 记者的调查说明一个现状:广州市场有不少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在销售,然而,这些食品转基因的身份却被隐瞒了。 厂家不愿自报身份,原因究竟在哪?怕贴了标识食品卖不动 记者从广东省农业厅科技处了解到,自从国家实施《农业转基因产品管理条例》后,农业部门一直在受理转基因标识申请和转基因安全管理,他们也已经批准了不少企业申请的转基因产品标识,只不过企业在销售产品时没有标出。 既然都已经申请了标识,为什么在销售时不依法进行标识呢?一位不愿透露厂家名称的企业负责人说:“厂家都担心加上标识后销售会受到影响,不到不得已时,谁也不愿意先加标识。哪个厂先加,哪个厂可能就先受损。” 这或许是生产企业隐瞒转基因食品“出生”的真正原因。应该承认,转基因食品无论价格、营养、口味与非转基因食品相比都不具有优势,这些生产转基因产品的厂商如果在产品上加上了标识,消费者可能就会因为担心对自己的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而不购买,势必会影响产品的销售。 绿色和平组织的顾问朱建刚博士认为,《农业转基因产品管理条例》在执行起来非常困难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对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要有标签的规定比较笼统。比如欧盟的法律规定某种食品中含有的转基因成分含量超过(食品的)1%时即要加标签,而我国由于在立法时并没有这样定量的规定,只有定性的规定,这是不太合理的。因为,食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原料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在种植、仓储和运输过程中,本来是非转基因的产品,与转基因产品放在一起了,发生了基因污染,而使非转基因产品在检测时发现含有了转基因成分。这些方面生产商是很难估计到的。 厂商与转基因划清界限:纷纷向社会承诺不使用转基因原料 “我公司向消费者承诺,所有产品不含有转基因成分。”———上周五,在广州举行的“中国非转基因食品市场研讨会”上,32家食品厂商向社会作出承诺不使用转基因原料。这32家食品商所拥有的52个品牌包括美赞臣、惠氏、立顿、箭牌及珠江桥牌、淘大、维他奶、李锦记等知名品牌。 据活动组织方———绿色和平组织和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绿色社区研究所介绍,尽管非转基因政策几乎已成为欧盟的食品行业标准,但这样的承诺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市场仍属首次。“这次我们是向67家可能使用转基因原料的食品厂商发出政策查询,有32家明确作出了非常严格的书面承诺,还有的表态在一段时间内做到不使用转基因原料,只有少数几家没有回音。应该来说,厂家的回应比我们预想的要积极得多。”绿色和平组织项目主任施鹏翔介绍说。 他特别举了广东皇室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的例子。今年3月,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分别在广州、上海几地抽取了73个市面上常见的产品样本,委托基因时代和江苏出入境检疫局进行检测,其中广东皇室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皇氏营养麦片就被查出含有转基因成分,结果向媒体公布后,企业十分恼火,但后来他们自己的检测也证实是含有转基因成分。这一次,他们专门向绿色和平组织发来书面承诺,并对3月份的检测事件进行解释———“我公司已停止使用该原料,现在使用的原料没有转基因成分。” 有意思的是,这32家作出承诺的厂家中有的已经开始在产品上加贴“不含转基因”的标识,纷纷在市场打出“非转基因”牌。这与目前国内转基因食品包装上未依法加贴标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有识之士认为,这表明一些食品生产商已经意识到自身对消费者知情权和健康权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并率先走上了与国际接轨的道路。广东省消委会新闻与公共事务部主任江列华认为,食品厂商主动公开承诺不使用转基因原料,对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实现有很大帮助。 安全性尚存争议消费者最好慎食 “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没有确定的危害现在还没有定论。我们一直这样告诉消费者:食用转基因食品是有风险的。”绿色和平组织的顾问朱建刚博士告诉记者。 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伤害”,直到今天还存在巨大争议。国内科学家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也有不同看法。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接受采访时说,“我是一个坚决支持转基因的人。转基因食品美国已经吃了六年,我们已经吃了三年,没有见过有一个人吃了有什么不好的结果。中国大豆的50%是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它们主要来自于美国和阿根廷,这些大豆主要用来榨油。我们吃的豆油、豆腐、豆浆等等,其实都是转基因的,我们一直在吃,但并没有什么问题。” 中国科学院的《科学新闻》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将转基因食物“可能”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总结为三点:某些毒素可引起人类急、慢性中毒;某些转基因作物可引起人的过敏反应;转基因产品营养成分变化,使人的营养结构失衡。虽然在转基因操作过程中,科学工作者对各个环节都经过了精心设计,但是对于这一新技术,人类的经验毕竟还是太少了,一旦出现问题,导致的安全性危害可能是广泛的、潜在的、长期的、难以预见的和不可补救的。 所以,世界上多数国家对转基因技术,特别是转基因食品持慎重态度,很多国家专门为转基因食品建立了管理制度。出于对环境安全和生命健康的保护,包括中国、欧盟15国、日本在内的30个国家,从1996年起陆续制定了对转基因食品明确标签的强制性法令,由消费者在已知的情况下自主选择,即自己决定是否愿意接受转基因食品的潜在风险。 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尚不确定的情况下,老百姓对转基因食品具有天然的抗拒心理。一项广州地区的调查表明,在有选择权的情况下,消费者更倾向于非转基因食品。在不考虑价格因素的情况下,56%左右的人表示会选择非转基因食品。只有11%左右的人选择转基因食品,还有30%左右的受访者回答“不知道/很难讲”。 转基因系为何物老百姓一知半解 广州的另一项调查显示,在受访者中,有近三成多的广州人从未听说过转基因食品,也不知道市面上有转基因食品出售。而在听说过转基因食品的人群中,绝大部分不能作出较为准确的选择。同时,有九成多人认为食品生产商和超市应当让消费者知道什么食品是转基因食品。这充分说明普通市民看重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但是现实的问题是,我们的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缺乏知情权,也失去了选择权,这不符合规范环境和健康的国际公约的基本精神。”绿色和平的顾问朱建刚博士说,为什么一些国际大公司正在转基因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它们在欧洲加贴转基因标识或者承诺不用转基因原料,但是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既不承诺也不标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欧洲民众给这些公司强大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放弃使用转基因原料。其实中国的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同样担忧,只不过国内的普通消费者并不知晓超市里有转基因食品,谈何有所选择呢? 广东省消协的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生产厂家不明示转基因食品的身份,就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但记者注意到,如果仅仅是因为商家的因素,使消费者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实现,法律上并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目前基本上是消费者的人身、财产遇到确定的损害时,才能根据消法得到补偿。 据记者了解,广东省农业厅已部署各地开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执法检查,促进相关企业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还消费者一个“明白”。一位负责人坦言:“对那些不加标识的企业,我们目前只能是警告,要求他加标。” 小资料 我国政府于2002年3月出台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等法规,加强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农业部公布的第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中要求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番茄五大类17种农业转基因生物,必须依法予以标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