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打开“保险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24日 09:03 解放日报 | ||||
继商业、餐饮、免税店等向社会公开招标后,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开放了又一块非主业经营性资源———航空意外险销售。尽管事先没有向媒体声张,但因为是首度开放,业内外反响很大。机场方面有关负责人昨天在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目前已有12家保险公司竞相要求入驻,争抢浦东机场的10个保险柜台,其中4家是从未在机场亮过相的“新人”。 由于过去保险公司数量不多,承租机场航空意外险销售柜台都由保险同业公会统一指 对于上海机场这种竞选合作伙伴的做法,新老保险公司心态各异。原来被挡在门外的保险公司大都叫好,作为“新人”亮相的海尔纽约人寿有关人士认为,机场的窗口资源非常好,对于他们这家去年底才成立的企业,是提供了增加品牌知名度的好机会。而一些老企业则感到了压力,太平洋人寿保险有关人士表示,作为进驻机场已有六年的元老,他们对机场的市场化运作表示理解和支持,但压力不小,以前保险公司少,现在竞争更为激烈,经营成本将比以前大大增加。 更有保险公司直言“机场报价过高”。原来一个柜台每月租费是2万元,而现在机场方面对地段最差的柜台“最低期望收益”是每月2万元,好地段柜台每月则需支付3.6万元。按此计算,浦东机场国内区域6个保险柜台,一年最低期望收益超过300万元。机场的计算依据是:从2000年至2002年三年,浦东机场航意险平均承保率是32.62%;按今年浦东机场国内出港旅客341万人次预测,以承保率30%计,一年保单收入就是2046万元,机场只是按15%的收益率来报价。有关负责人强调,过去柜台租费几年不变,与上海空港业务量高速增长的现实脱节;而且只考虑了“物业”概念,没有考虑“经营性资源”的概念,其实保险公司在机场占据柜台的同时也在做品牌广告,每月2万元的费用显然低估了资源价值。保险公司则认为,尽管航空事故概率很小,但一旦出事赔付额惊人,保险公司之前都要为此再担保,航意险的经营成本其实很高。 记者无意介入这场争论,毕竟最终的价格会由市场竞争裁定。但记者看到的是,上海机场航意险承保率的低下,像昆明机场的承保率是50%。承保率低有消费者自身不愿意购买的因素在内,但是否也与保险公司“坐等上门”的经营思路有关呢?倘若机场开放“保险门”的竞争能因此促动保险公司转变经营观念,甚至为争取推出新的更受欢迎的旅行险种而作一番努力,那么不仅仅是机场,保险公司和消费者都将受益无穷。本报记者郑红本报实习生戴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