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浪越来越弱 中报披露期间投资策略分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24日 04:00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东吴证券 王翀 随着上半年来“价值投资”理念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行业趋势研究、业绩预测、报表分析等理念不仅被投资机构所重视,也被越来越多的普通投资者逐步接受。在这种投资理念下,业绩披露期“业绩浪”已越来越不明显。本期聚焦,就请专业人士谈谈上市公司业绩披露期的投资策略选择。 一、市场有效性程度的变化影响业绩披露期股价波动程度 从理论上讲,我们获取利润来自于信息的不对称,或者说市场的不完全有效。通俗的意思就是如果大家对每个上市公司的情况都有相同的了解和预测,那么这个公司的股票价格就不太可能有明显的差异,投资者也就没有办法从中获得利润或者回避风险。这里先举个例子来说明,现实生活中比较有效或者说信息比较对称的市场就是菜场,因为菜场的规模不大,买菜的人可以通过逛菜场的形式了解全部菜价的信息。同时,对菜的质量比较也相对容易。而卖菜人之间同样也可以充分了解相互的情况。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可以看到,质量差不多的青菜,价格之间不可能有很大的差异,而青菜和肉的相对价格,以及青菜和鱼的相对价格也不可能有很大的差异。在这样的菜场中,我们发现绝对便宜货的机会几乎是没有的。 我们的业绩披露期间行情表现其实也走过了这么一个过程。早年市场上,上市公司还没开始出报表,就已经有几个不同的传闻版本;然后等报表披露后,如果公司业绩大幅改善或者是重大分配方案,说是利好,那么公司股价一般就会上涨,反之也是这样。这种情况不是说现在没有了,但相比而言,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是报表披露后股价有变动,但现在这种变动比以往要小得多了。更多的是,报表出来后股价波动不是很剧烈,并且没过两天就显得很平静了,同时交易量也比较正常。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信息不对称的程度降低了,也就是上面说的到菜场的人多了。我们可以看到:一是众多投资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的研究队伍,对公司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大大加强了;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的普及,大大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广度,使得有关上市公司的信息共享普遍化。所以说,有了很多人搞研究之后,公司与市场的信息就被挖掘和传播开来了,那种出乎意料的报表就相对少了,因此,报表披露期间的股票价格波动自然也小了许多。 二、短线操作机会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以往采用的操作方法现在就不太适应市场。比如说,“利好出货”的操作方法就得调整了。出了一个好业绩或者好的分配方案就出货,利好出货这个概念没有过时,但适用性改变了。首先要看所谓的利好究竟还是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利好;二要注意股价对业绩是否作出了反应,是否和业绩相匹配;三是要注意这种业绩是否超出市场的预期。如果业绩和市场预期的差不多,那么即使是高增长高分配,股票价格短期内也难有出色的表现。反过来说,你如果一看到一个好的报表就考虑利好出货也是不太合适的,因为目前毕竟庄股是越来越少了,一个股票往往被多家投资机构分别持有,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一个预期的好业绩,价格大多数时间还是不可能被炒到很离谱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利好出货,也往往可能放弃了长线价值较好的品种。总的来说,由于市场对基本面信息的发掘逐步充分,信息不对称情况在业绩披露期间集中爆发的程度越来越低,所以业绩披露期间短线操作机会也逐步减少了。 三、当前市场条件下,如何根据业绩披露进行短期操作 那么,是不是以后业绩披露期间就无所作为了呢?也不绝对。因为首先上文所述的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减少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从这方面讲,还是有一些股票的交易价格和它的业绩可能有较大的偏差,那么,这种偏差我们可以加以合理的运用,形成一些短线操作机会。要做好这个操作:一是要下功夫关注每天披露的信息,同时要有一定的操作经验,从而可以判断业绩和股价是否有相当的不匹配之处。如果并不具备这两个条件,那么这种操作模式就是不合适的,因为机会不等人,稍纵即逝。另外一种方式,是在了解市场普遍预期的情况下进行和报表的比对,因为这个市场的最终定价是由大家来决定的,个人的判断力量是微薄的,因此,市场的普遍预期就成为短期内重要的定价参考物。如果业绩高于预期,那么即使你个人认为这个业绩不足以引起价格上升,事实可能是和你个人的预计相反。所以,比较市场预期和实际业绩的差别比个人的心理定价更为重要。做好这个操作的核心在于多了解市场预期,平时做好信息的收集和积累工作,也就是“练好日常功,淡化业绩浪”。另外,在今年的市场格局下,由于庄股的减少,主流板块都带有大众普遍参与的性质,因此,技术分析的有效性反而有所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