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总编在线 > 正文
 
《参考消息》副总编张铁柱作客新浪聊天实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23日 13:02 新浪传媒

  

《参考消息》副总编张铁柱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总编在线》聊天活动,今天非常荣幸的请到了《参考消息》的副总编辑张铁柱先生,请张先生自我介绍一下。

  张铁柱:各位网友,各位读者大家好,非常感谢新浪网今天为我提供一个在网上和大家直接交流的机会。在此,我首先感谢广大网友和读者对我们《参考消息》报和《国际先驱导报》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帮助。我想也就是因为有了大家,特别是读者和网友的支持,才使《参考消息》办成今天的规模和程度。

  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从小学开始学外语,出身不是搞新闻的。在外语学院的附属中学,小学学的俄语,我们学校是从小学到中学,是连贯制的,高中毕业以后,到农村插队,我也是最后一届插队的学生。在农村,1978年参加高考,考进了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在就是北京外国学大学俄语系,学习四年,之后进入《参考消息》工作部,当然,其中从事过不同的职业,做过翻译、编辑、记者,一直到今天还在这个岗位上工作。

  主持人:今天非常荣幸,《国际先驱导报》的执行主编刘新宇先生来做我们的嘉宾主持。欢迎刘先生。

  刘新宇:大家好!

  主持人:《参考消息》是一份历史悠久的报纸,在我小的时候,记忆里唯一的一份报纸就是《参考消息》,请张先生给我们讲一讲《参考消息》的历史以及发展状况吧。

  张铁柱:《参考消息》是特殊的报纸,可能给三十岁以上的人印象深刻,那个时候除了大家对《参考消息》以外,还有《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相对其他的报纸来说,《参考消息》是特殊的,不光是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特殊的报纸。恐怕在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份这样的报纸,它是通过把外电、外报、外刊的一些东西摘编而成,刊登在我们的报纸上,所以《参考消息》也有万报之报之称,就是集纳了很多报纸的精华。

  《参考消息》发展的历史非常长,也和中国革命的进程紧密相连,创刊于1931年11月7号,当时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江苏瑞金举行的时候,在11月7号这一天,红色中华社也在瑞金成立了。它的一个刊物,就是今天的《参考消息》,当然今天红中社是每天收听,当时国民党中央电社的电讯,把重要的东西摘记下来,提供给中央的领导作为参考。在这之后,在苏区成立了红中社以外,红四方面军也成立了新闻社,就是新闻台,除了每天收发红中社自己的通讯以外,同时,收发国民党中央社的消息,还收发塔斯社的中文电讯和日文电讯、法国、德国的一些电讯,把它编辑成报纸,这也就是《参考消息》的初级阶段。当时不叫《参考消息》,叫《无线电材料》,还有一个是《每日电讯》,当时发行量非常小,就只有四五十份,就是给中央负责的同志,作为了解国际形势,了解敌情,作出决策、判断的一个参考的依据。1937年红中社随中央红军到陕北以后,这时候红中社改名为新华社,这也是新华社正式出现,其实红中社就是新华社,但是正式叫新华社是在1937年,当时新华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编译《参考消息》。到1942年的时候,当时是中央的机关报,叫《解放日报》和《参考消息》的全称叫《今日新闻》合并以后,办了这张报纸,正式叫《参考消息》。《参考消息》在解放以前,一直是作为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干部的参考材料来阅读。当时延安办的图纸,是八开两版,不多,这就是在解放以前。

  解放以后扩大了发行范围,但是最多的时候,到1957年,《参考消息》发行量最高的时候是两千份。到1957年中央决定扩大发行到40万份,供党内的干部阅读,1957年毛主席在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说决定把《参考消息》扩大发行,由两千份扩大到四十万份,并指出实际上我们现在是为帝国主义出报纸,反动的言论,《参考消息》也要登,为什么?毛主席形象的称为种牛痘,一个人的身体里种了一些病毒,反而有利于防治病毒。

  当时那种形势,我们是一种封闭的形式,没有其他的来源,没有其他的获取外部世界的消息的渠道,只有《参考消息》一家,所以在文革前后,《参考消息》是发行量达到近千万份,这也是特定时间的产物,1985年的时候,揭去了面纱,只要中国公民愿意订阅《参考消息》,就可以订阅,从此我们成为了正式发行的报纸。

  主持人:最近世界报业协会评出了发行量百强的报纸,《参考消息》以253万份位于第10位,在国内是第一位的,您对这个评选结果有什么感想?

  张铁柱:我们感觉到很高兴,毕竟发行量是衡量报纸成功与否的一个标致。报纸的发行量对一个报纸来讲,就像一个网站的点击率和电视台的收视率,如果没有一定的点击率和收视率,电视台和网站就有问题了,一张报纸如果没有发行量,这张报纸也可能有问题。当然我们在发行量上,在国内一直是名列前茅,当然我们对这个结果也比较淡然,我们知道衡量一份报纸,发行量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不是全部的因素。我举一些国外的例子,象美国的《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等,都是非常有权威的,大家公认的好报纸,在美国发行量最多的是《今日美国报》,是排在这次的第九,是260多万份,在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是《太阳报》,所以说,衡量一个报纸的标准,发行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个重要的指标,但是我觉得它并不代表全部。当然,《参考消息》有这个发行量,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我们这张报纸办的是成功的,是受到读者欢迎的,所以对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一方面表示很欣慰,但是同时,我们对这个结果也比较淡然,因为这种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说评价的标准不一样,报纸的种类不一样,针对的读者群不一样,有的时候这种可比性并不是很强,我们也承认,中国有些报纸现在做的非常不错,但是有些报纸发行量非常低,但是你不能抹煞它作为这个领域报纸里的佼佼者的地位。所以,我们对这个问题,实际上两方面看的。就像外国的影片参加奥斯卡大奖,嘎纳电影节的评选。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所以,你也可能在这发行大片,发行的很多,然后观众很多,但是有一些电影,可能在某一方面,可能艺术上非常有造诣。所以,一方面发行量高,是说明受读者欢迎,同时,我们对这个结果也比较清醒。

  网友:世界报业协会的排名,也引起了很多议论,其中一个就是质疑这个发行量数字是否真实可靠,世界报协的数据来源是怎样的,您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么?

  张铁柱:怎么统计出这个数字,我们也不是很清楚,对这个组织我们还是了解一些。对它统计出的数字,不光别人有异议,我们自己也有。据他统计,《参考消息》的发行量是253万,但是实际上我们《参考消息》的发行量,近几年,一直在270万份到300万份之间浮动,根据我们发行的波峰和波谷不断的起伏,也根据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和一些意外的情况,包括非典影响时高时低,但是基本保持在270万份到300万份之间。所以,对它的统计,我们因为看的比较淡然,所以说我们250万份也可以,但是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确实在我们的数字和他们的数字上,有一定的差别。所以,我们实际上对它也持有异议。

  网友:我们也注意到这个排行榜中同质竞争的报纸,在这方面争议比较大,互相不太买帐,如何正确的看待排行榜?

  张铁柱:我已经说过了,排行榜只能说明一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能说明很大的问题,但是不是全部。作为一张好报纸,我觉得我们要追求发行量,但是最主要的我们追求的是最好的新闻,如果在国际新闻时事报道领域中,有那么几张报纸,做的比较好的话,如果说我们确实是针对读者的需求,把我们的报纸做的很漂亮的话,我想这也能衡量一个报纸是不是做的非常好。当然,发行量可能我们有一些同行业的报纸,不知道你指的是哪些报纸,可能会有一些异议,但是这个异议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因为《参考消息》的发行量确实在那摆着呢,就像一个产品,你对它提出异议,实际上也没有意义。

  主持人:我说的是性质比较一致的报纸,发行量差不多的,他们之间的争议。

  张铁柱:在这方面,一个报纸的发行,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或者说推进的,比如说地域、领域等等。现在我们做国际新闻报纸,确实也有几家做的很不错的,发展的势头很快,虽然它的发行量比《参考消息》还差很大一节,但是我们不否认它在某些方面确实做的非常好,这各有长短,每个报纸都有它的长处和劣势,如果我们过多的关注谁在排行榜上是什么样,把新闻竞争变成排行榜的竞争,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们的职责就是做最好的新闻,做最好的报纸。

  主持人:位于排名第一位的日本读卖新闻发行量是1424.6万份,有观点认为如果用发行量和人口数量相比,我们被评为报纸消费大国,实在没有什么可骄傲的,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张铁柱:两方面的看,这次中国以8200万份报纸的日发行量位于世界第一,这个结果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可值得骄傲的,我说没有什么特别值得骄傲的,就是有可能有值得骄傲的地方。说第一方面,没有什么值得特别骄傲的地方,这个类似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情况,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总量上是名列前茅,甚至超过八国集团的很多国家,象意大利、加拿大,我们可能都在他们的前面。但是,如果再考虑到中国的人口因素,中国有那么多的人口,再按人均一分,数字立刻变得毫无轻重。所以中国日发行量报纸占世界第一位,和这个完全相似,我们有这么多的发行量,但是如果说我们按照中国的人均,日本有多少人,一亿多人,日发行量七千多万份,如果中国摊到每个人身上,我们又是多少。再一个报纸的发行量和一个国家的城市化程度密切相关,报纸实际上就是城市的产物,城市越发达,报业越发达。现在,我觉得中国有广大的中国农村地区,这是中国报业的一个空白点,所以,在这方面,我觉得确实还有很多的东西值得我们思考,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所以,在这方面,虽然我们有这么大的发行量,但是一摊到人均,其实并不大,可以说没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

  但是,同时我刚才强调,我们还是有一些可值得骄傲的东西,也是象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情况一样,中国从那样一个落后的国家,在这么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中,一下就把GDP提高到这样一个数量,我觉得这本身也是一个历史的奇迹,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这连外国人都是承认的,虽然我们的人均还很低,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确实体现了这几年的发展速度。至于发行量问题上,我想也是同理,就是说中国的报纸的发展,这几年真是经过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是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许多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这种报纸的普及率,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很多大城市,包括北京地区、江苏、广东,一些沿海地区的报纸的普及率,确实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几年的发展,确实值得我们骄傲一下。

  网友:《参考消息》的发行是怎样的?完全是市场化的吗?订阅率有多高?最近出台的禁止报刊摊派的规定对《参考消息》影响大么?有什么应对措施?

  张铁柱:《参考消息》的发行情况是这样的。在八十年代以前,在没有成为公开报纸之前,公费订阅是占绝对的主导地位,但是1985年以后,作为一个公开发行的报纸以后,特别是从1998年开始,我们充分考虑到了这个问题。现在它的情况,我们是经常以270万份和300万之间统计的,零售是80万份,剩下的就是订阅的了。订阅的是50%是公费的,就是机关、学校、部队,另外有50%完全是自费的。至于中央有关部门出台的整顿报业市场的措施,据我们所知,主要的整顿对象,是现在的县一级的报纸,还有一些行业性的报纸,县一级的报纸,就是比如说各县、各地、各县级地市都办了一些报纸,通过行政的手段推行自己的报纸,发行自己的报纸。

  再一个方面,行业报纸,象税务、工商管理、交通等等,这些报纸这次整顿要求他们脱钩,就是说这张报纸必须和本行业脱钩,办下去可以,但是比如说交通管理局的,交通报不能在交通管理局,因为会引起一系列问题,通过行政手段,通过发红头文件向底下摊派,我所说的这几种情况,实际上和《参考消息》都不是有什么直接的关系,甚至间接的关系也没有。所以,可以讲,这次整顿报业市场,对我们《参考消息》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主持人:《参考消息》有着新华社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那么是不是有这个优势,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您们有市场压力么?

  张铁柱:《参考消息》确实有它资源上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外电、外报、外刊的使用权。同时,在这方面,我们拥有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的几百种刊物和报纸,另外我们还有很多通讯社的电讯、网站上的东西,这种使用权确实是得天独厚。但是我们觉得,这种使用权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包括媒体的变化和改革,我觉得这种使用权优势地位越来越淡,就象现在看,随便看一个国际类的报纸,只要从《参考消息》找到的,基本上在其他的报纸上都能够找到。就是说在使用上,已经没有那么明显的优势了,所以我们也感到市场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做国际时事的新闻报道也是很多的,很多不是专做国际时事报纸的,但是国际版面也是很强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也感觉到特别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一方面是挑战,另一方面也是促进。如果《参考消息》象“文化大革命”那样,一枝独秀的话,我想这张报纸,即使有很高的发行量,它所含的新闻价值和新闻的要素,我觉得也是值得怀疑的,因为你没有竞争的机制的话,一张报纸就不会做到与时俱进,永远向前发展。

  主持人:在这种竞争面前,竞争优势逐渐淡化的过程中,《参考消息》如何保持自己的地位和特色?

  张铁柱:首先我们必须知道《参考消息》的自己的优势在哪,劣势在哪。就像一个人一样,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短处在哪,才能在社会中比较成功的发展。《参考消息》也是这样,《参考消息》的优势在哪呢?我觉得就在于报纸的定位,在于它对报纸的参考性,在于这张报纸注重新闻性,所以,在国际类的报纸中,《参考消息》这种特点非常明显,使很多专门研究国际问题的人,把《参考消息》作为自己手头必备的参考材料,这也是内含的新闻价值和新闻的因素比较多的一种特点。

  网友:您提到《参考消息》以前是领导经常阅读的一份报纸,现在读者群是什么样的呢?

  张铁柱:《参考消息》在解放以前是高级干部阅读的参考材料,解放以后,两千份基本上逃不出高级干部的圈子。但是现在呢,自从成为公开发行的报纸以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持人第一个问题提到,从小就对《参考消息》印象特别深。确实,那个时候办公室的必备道具,就是一杯茶,肯定还有一份《参考消息》,就是说坐办公室的人必须看《参考消息》,这是以前的情况。但是,成为公开报刊以后,这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据新生代市场检测机构做的调查,现在实际上《参考消息》的读者群,涉及的非常广,我们以前都以为《参考消息》读者可能都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但据这个市场调查结果,18岁至44岁的读者,在所有的读者群中占了70%左右。以前都是领导干部在看这份报纸,但是我觉得现在更多的是什么人在看这张报纸,可以划为这样的范围,就是关心国际时事的这样的一些人在看。所以,这个划分就打破了以前《参考消息》作为领导干部手里必拿的报纸的框框,我在坐地铁的时候,经常看到,很多民工也拿着《参考消息》在看,但并不是说民工都喜欢《参考消息》,只不过说民工里关心国际时事的人会看《参考消息》。另外,《参考消息》的读者群,多数是知识群体,知识群体是什么?就是研究机关的、学者、学生、教师,这是比较多的。就是说我们的《参考消息》,每年发行,有两个波峰,有两个波谷,波峰就是发行量最高的时候,波谷就是发行量比较低的时候。这从哪可以看出,就是说每年的一二月份,和七八月份,是《参考消息》发行的波谷,为什么呢?一个是那个时候最冷和最热的天气,可能影响它的零售,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月、二月、七月、八月,大专院校的学生都放假了,回家了,所以导致它的发行量在这两个时期出现一些下降,这很说明问题。就是说学生,一些知识群体,实际上是《参考消息》最大的读者群。

  嘉宾主持:我看了网友的提问,发现网友对《参考消息》报纸不是很熟悉,有网友问,为什么你们的稿件全是翻译过来的,提的比较刻薄一点,说是二手货,我觉得提这个问题是咱们怎么看待《参考消息》用新的独特的东西做新闻?

  张铁柱:《参考消息》的特殊性,可能就体现在这一点上。就是说有些国际上发生的事情,我们有自己的记者,或者说可以有自己的报道,但是《参考消息》的作用是什么呢?《参考消息》是提供给读者一个坐标,这个坐标是通过外国人怎么看这件事情,比如说“9·11”事件发生以后,我们中国有自己的一个判断,我们自己写的稿子肯定有自己的判断,但是《参考消息》的作用,就我们把外国媒体的这种报道、评论、分析、文章登到这张报纸上来,使大家有一个比较,通过这种多方位的比较,我相信可能更有助于读者对一件事情作出比较客观、全面的判断。实际上,《参考消息》,为什么叫参考?参考,以前对中央领导同志,也是作为一个坐标,就是看外国对这个事情怎么做的,以便我自己作出决定,根据他的立场作出决定。实际上读者也是这样,我们办报的原则就是原汁原味,对外国报刊的分析、评论、文章、报道,你有不喜欢的可以不报,但是你绝不能曲解人家原来的意思。通过这张报纸,就知道外国人怎么看这个事情,现在是全球化时代,虽然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很深入了,但是我们毕竟和国外还存在着距离,存在着差距,有些国外的东西,还不能非常直接的到达我们每个读者的手中、眼中。所以,《参考消息》在这个时候,我觉得它发挥了这种作用,外国对这件事情怎么看,外国对中国发生的事情,中国的改革进程是怎么看,你在这个平台上,再加上我们自己的判断,我想对一个问题可能就有比较深入全面的认识。

  嘉宾主持:网络媒体现在发展了,有一些白领可以直接从Internet网上阅读英文的报纸,比如说CNN,这样的情况下,《参考消息》如何作出自己新闻的独特性?

  张铁柱:不光是网站,电视对报纸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包括电视的即时报道,可能使中国的报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我认为即使网络非常发展,即使电视非常发展,报纸作为一个媒体,传统的媒体,它的作用在近期我觉得还是不可替代的。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9·11”事件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肉眼,在电视上亲眼看到CNN、BBC的报道,就看飞机撞上大楼,但是这只给你一个感观的认识。在这个后面有一些什么东西,我们网站也可以报,但是,我觉得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它的优势,并不在于说我比谁在时效上更快,而是对这个问题的背景,对这个问题的深度的报道,比如说对这个时期的评论,对这个事情未来走向的分析,我想这是报纸的一个发展的趋势。电视有它的长处,但是电视也有它的短处,当然电视也可以通过邀请专家访谈,网络也可以这样做,但是作为传统的纸制媒体,它的作用近期是不可替代的。就像我们读一本小说,你捧一本小说和网络上看小说感觉完全不一样。

  网友:为什么《参考消息》没有网络版,你对网络媒体怎么看?

  张铁柱:我觉得网络的发展,可能会给社会带来一种非常巨大的变化,也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变化。通过网络我们可以了解很多的事情,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进行相互的交流,包括互动,包括新浪网,我也是每天必看的,因为我要看一看,网络对国际新闻是怎么处理的,它有一些什么东西。

  《参考消息》实际上很早就已经在考虑建立网络版的问题了,但是,我们一直没有建立起来。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在网络方面的人才还是不够,再一个我们的精力还是不够,因为在我们参考新闻编辑部下,有两张报纸,五个刊物。两张报纸就是《参考消息》和《国际先驱导报》还有五个刊物,是属于内部刊物,所以,面对的面非常广,网络提上日程,但是没有做。我想这个问题早晚会再提上议事日程,但是我想早一点比晚一点好的多。

  网友:《参考消息》的内容除了国际方面的特色以外,在一些专刊、副刊中有许多日常保健类的知识和大量的广告,看上去与她一贯的定位并不相符。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张铁柱:我们的副刊,实际上是一个辅助的产品。因为《参考消息》最主要的新闻产品就是国际新闻时事,在这方面,我们从版面上就可以分出来,一版、二版、三版,包括世界经济、世界科技、军事、体育版,还有八版,我们基本上紧紧围绕国际时事的东西来做的。就是说反映一些最新的讯息、最新的观点、最新的动态,但是一张报纸,我们觉得做的很硬,对读者来讲,可能看的也会很累。同时,我们拥有这方面的资源,所以在文教版上、在副刊上,我们做了一些比较软性的新闻。

  主持人:前几天看到一篇《参考消息》广告部总经理李征先生的文章,讲的是《参考消息》2003年的广告经营思路,《参考消息》已经开始注重广告这部分,是怎么考虑的?

  张铁柱:现在办报纸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社会效益,一个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当然是在社会上产生好的影响,传播思想、启迪思想、给人知识、给人启发。经济效益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市场化的一个社会,逐步向市场化迈进的社会,如果我们不考虑经济,我想现在没有一张报纸会不把广告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所以《参考消息》也登一些广告,我觉得几乎没有什么报纸没有广告。

  主持人:《参考消息》广告收入能占多大的比例?

  张铁柱:具体经营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参考消息》的广告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

  网友:副刊、专刊有一些软性内容,这方面有点象都市报,日报、晚报,这些报纸是你们的竞争对手么?哪些报纸可能对你们形成竞争?您们准备如何和新兴的报纸去竞争?

  张铁柱:刚才我已经讲到,《参考消息》也登了一些类似于都市报纸登的逸闻、生活常识,包括一些其他的软性的东西,我们主要是处于这方面的考虑,像副刊,以前是作为周末刊演变而成的。为什么叫周末刊,就是周末的时候,给大家一些比较轻松的东西,所以,现在的副刊就是以前的周末版,但是我们还是注重知识性和可读性。文教版可能有一些这方面的东西,但是在整个版面中占的比例比较低。我想,《参考消息》即使登了这些东西,也不意味着会向都市化的方向发展,所以也就和这些都市报没有什么竞争关系。

  当然,就是说其他的一些新型报纸,就是做国际时事的报纸,象《环球时报》,包括许多报纸的国际版,只要做国际时事新闻,都应该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但是同时,我们既是对手,也有很好的合作关系,我们是通过竞争互相促进,大家互相进步的过程。

  网友:《参考消息》有没有在争取年轻读者上做一些努力?大家也看到《参考消息》版式一直没有什么变化,你们想一直保持这样的风格吗?

  张铁柱:关于青年读者的问题,由于报纸长时间的为领导干部提供参考材料,所以大家对它有一个习惯性的认识,认为可能它的读者都会比较老,但是刚才我已经讲到了,新生代市场检测机构做的调查表明,就是18岁至44岁的人中,《参考消息》的读者占很大比例,这说明青年读者还是比较多。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一个这样的问题,青年读者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的报道方式不太适合年轻人,这一定要从《参考消息》的特点说起。《参考消息》是追踪国际时事的一张报纸,不象有些报纸,做国际新闻可以把这个东西,一下做的来龙去脉都做完了,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一份报纸就把事件了解的清楚,《参考消息》更多的是追踪报道,就是说你想了解这个事件,必须每天看这个报纸,所以,《参考消息》它是零散式的报道,实际上也是一种系统性的问题,你非要每天看这张报纸,才能完全的了解时事,缺一天可能就丢掉一个环节,所以这是《参考消息》的一个特点,同时也可以说是它的一个不足。因为现在社会发展非常快,人的阅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年轻读者,他希望快餐式新闻,我拿过来,怎么回事,前因后果一篇文章就说清楚了。所以,在这方面,我觉得《参考消息》我们也认识到这个问题了,也准备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改革。

  实际上,我们现在在特刊上,正体现了这个思想,通过我们的驻外记者,发挥我们的主动性,改变《参考消息》的被动性。通过前方记者的单篇的文章,把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介绍清楚,这也是我们争取年轻读者的一个方式。

  关于版式问题,我们在近几年内,会把黑白进行到底,我们更注重新闻的内在配置,当然不是说我们不重视版式,但是我们觉得黑白版式,更能体现我们注重新闻的内在东西,而且我可以举很多的例子,就是说世界上很多知名的大报,包括美国的很多报纸,英国的很多报纸,全是黑白的,不用彩色的。不是说不用彩色就好,我也喜欢拿出一些花花绿绿的报纸,确实有时候是赏心悦目,但是如果大家都是五彩缤纷的话,我们《参考消息》在万花丛中做一点墨,可以收到一点平衡的效果。如果大家都非常的前卫,都非常的彩色,我们《参考消息》愿意做一个保守的东西,做一下生态平衡。再一个有些报纸做的过于花花绿绿,可能是出于吸引读者的需要,但是随着报业市场的成熟,随着广告市场的成熟,特别是随着读者群的成熟,我想这种花花绿绿,其实并不符合办报的发展趋势。

  我就看外国的主流报纸,没有一张是花花绿绿,当然国内也有很多的报纸用彩色,用的非常好,你要有分寸,要有格调,不能喧宾夺主。实际上,报纸的色彩是给人起到感官刺激的作用,但是我觉得最终吸引读者的,如果读者群日趋成熟的话,这个趋势肯定是不可避免的。随着逐渐走向成熟的话,这种感官刺激的因素,对于吸引读者来说,可能变是比较次要了。我们知道装修的时候,以前我们喜欢把家装的花花绿绿,如果倒退二十几年的话。但是,我想有品位的人,你装修的时候,肯定是追求一种比较素雅的风格。当然,不是说做成花花绿绿不好,我觉得也是体现了这些报纸特别能适应,能够对读者作出反应的能力,我们当然以不变应万变,我们固守黑白了,在一个期间内我们坚持黑白,但是不能说我们在版式上不能有变化,实际上《参考消息》的版式,还可以做的更专业、更精致。

  网友:您还是《国际先驱导报》的副总编辑,您能说一下做这两份报纸有什么不同吗?

  张铁柱:《参考消息》给国内读者提供了一个坐标,就是外国人怎么看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外国人怎么看中国的改革进程,外国人怎么看中国政府采取的举措,这是一个观测比较的平台。但是,我觉得《国际先驱导报》和它的作用就不太相同。《国际先驱导报》我们的理念是以一种前瞻性的视角纵览天下大事,观察天下大事,捕捉世界的潮流,这样一种办报方针和《参考消息》是不一样的。

  我记得我们《参考消息》的总编也是《国际先驱导报》的总编,在《国际先驱导报》创刊号上曾经发了一个代发刊词,题目就是《探索新的世界观》,如果《参考消息》给大家提供一个比较平台、比较坐标的话,那么这张报纸的主动性显然比《参考消息》要强,是主动的探索的一张报纸。其中,这里谈到世界观,代发刊词,我们一直作为语录学习,是以全新的角度观察世界、看待世界、解决世界中发生问题的方法。我读一下我们周总编的代发刊词。他说:人不可能第二次看到同一个世界,但是我们往往生活在过去的世界里,未来的魅力在于未知,世界的未来在于先知,把握先机,就是掌握命运,强调先知,随波逐流,就永远落后于潮流,摘下二十世纪带来的有色眼镜,进一步开阔天空。这是我们的《国际先驱导报》办报思想。我们现在也是这样,世界千变万化,有很多新的思想、新的事物层出不穷,如果我们还固守以前的思维模式,就不能对世界作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讲,怎么在未来能够立足于世界之林,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这个国家和民族,能不能合理的吸收外部的先进思想、先进观念和先进文化,先进技术,包括先进事物。如果能够的话,这个国家和民族就有希望,如果不能够,我们就会落后。很多事实证明,包括文革时期闭关自守是一样的。

  网友:《参考消息》的采编队伍是怎么样的,你们欢迎什么样的人才?

  张铁柱:这张报纸特殊,所以采编队伍也特殊,可能和别的报社不一样,我们最大的采编主体是翻译、选报,所谓选报就是每天从世界那么多国家的报刊、杂志上选我们需要登的东西,然后翻译出来。同时,在选编队伍的同时,也拥有比较强大的记者力量。因为现在新华社在世界上15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社,记者人数达到了几百人,所以《参考消息》在这方面实际上也是比较强大的,包括《国际先驱导报》,也是拥有比较强大的记者力量的支持。

  网友:您最欣赏国内的哪家媒体?

  张铁柱:新浪网。还有很多报纸,因为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有做的出色的报纸,我们确实也把他们作为我们自己学习的一个榜样,我们知道他们身上有很多长处,确实他们在某个领域做的非常好,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主持人:今天的时间已经到了,非常感谢张总到新浪来聊天,也谢谢我们的嘉宾主持刘先生,谢谢各位网友。





     免费注册上网开店啦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笑话段子、整蛊短语精彩无限 难以形容的开心感觉
  新浪邮箱雄踞市场第一 真诚回馈用户全面扩容
  新概念英语 口语 出国考试 考研暑期限时优惠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Esprit 皇马 小灵通
 
手机号
密 码
索取密码
猜龙马之战输赢
猜皇马净胜球
猜哪位球星进球

每竞猜一项收费2元,猜中抽奖。奖品全部由:动感地带倾情奉送,包括500元电话充值卡、周杰伦签名CD……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比基尼美女
  • 月色如水小夜衣
  • 夏日狂花比基尼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