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下半年会紧缩银根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17日 12:09 粤港信息日报 | ||
记者 赖小萍 实习记者 雷李平 据央行上周五发布的统计数据,到6月末,广义货币M1、M2余额、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均超过了20%。与此同时,外汇储备同比增长更是高达42.7%。显然,从历史的角度看,如此高速的增长是有些“异常”,而且20%货币供应的增速与8%的GDP增长也是不相匹配的。 因此,专家认为,不排除央行下半年可能采取紧缩银根的政策,而这在国债市场上已开始有所反映。 贷款增速过快有风险 央行的统计显示,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5.9万亿元,同比增长22.9%。1~6月各项贷款累计增加1.9万亿元,同比多增加1万亿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系主任宋清华教授接受记者采访认为,贷款的增加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正如央行行长周小川所言,贷款增速过快可能引发的风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有商业银行人士坦言,目前各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确实下降了,但这种下降并不是主要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而是通过增加贷款的稀释作用实现的。 政策引导失效 有人说,近年来少见的货币供应增速将引领中国经济走出通缩阴影,同时可平衡人民币对外币的升值压力,并将居民储蓄存款导向投资和消费领域。 对此,宋教授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货币供应增加能否引导我国经济走出通缩,还需从其他方面考虑。通缩不光是货币供应量的问题,不能仅凭货币供应量增加来断定。要走出通缩,需要依靠经济的快速增长。 当前国际上普遍认为,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因此,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国内货币供应量,人民币会对内贬值,在一定程度上是会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但是,引导银行的储蓄出笼显然是不成功的,目前国家的政策是希望引导储蓄转向股票投资和消费。而实际上上半年居民储蓄存款却增加了,说明了政策引导的分流不尽如人意或未实现有效分流。 当然,资金流入了银行体系,通过银行体系以贷款方式同样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前提是银行体系配置应该有效率。我国银行体系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储蓄通过银行体系分流是否最好,目前还难下定论。 干预导致外汇储备增长 2003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465亿美元,同比增长42.7%,增长幅度比上年同期提高8.5个百分点。 1~6月国家外汇储备累计增加601亿美元,同比多增295亿美元。暨南大学金融系博士刘沛认为,外汇储备增加主要来自外贸顺差和决策层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在今年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央行不断购进美元,被动放出货币来购买外汇以维持人民币汇率,造成外汇占款大幅增加。这是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 下半年有紧缩的可能 根据央行2002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今年货币信贷继续稳定增长,预计广义货币M2、狭义货币M1增长16%左右,现金投放1500亿元,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8万亿元左右。但从1~6月的统计情况看,已经大大超出指标。下一步央行是否采取紧缩政策也就成为关注的焦点。 周一和周二国债市场走低,实际上就是业界对央行可能有更多的调控措施出来担忧的反映。15日,央行再次发行了两期共200亿元的银行票据,规模较上周增加1倍,这说明央行已经在积极回笼资金。 针对市场对央行会不会在下半年收缩银根存在顾虑,宋教授说,人民银行要想在下半年将全年的增长控制在16%以内,从技术操作的层面上讲困难不大。但是,人民银行肯定会考虑紧缩银根的必要性,银根紧缩会不会对经济产生过大的不良影响,这些都是人行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他个人认为人行还是有可能在下半年收缩银根的。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是可以视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而定的。 免费注册上网开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