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深度探析—关注淮河 淮河,你到底怎么了?(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17日 08:00 经济日报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这句由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发出的号召,给了淮河两岸儿女无限的希望和动力。经过50多年的治理,淮河初步建成了防洪除涝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水利体系,洪涝灾害明显减少。前不久,淮河入海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更是给治理淮河增添了信心。目前,虽然淮河中下游的危情并未解除,但是我们相信,我们一定能把淮河治理好———

  淮河水情牵动人心

  防汛抗洪初战告捷

  连日来,13亿中国人的目光都聚集在那条处在黄河和长江之间的淮河,那里正演绎着一场人类与水的恩怨纠葛————滔滔的淮河干流洪峰已向下游推进,258万军民正在沿淮防守抢险,100多万受灾群众已乘车坐船昼夜大转移。

  其实,早在今年初,国家防总就预测淮河来大水的可能性极大。进入6月下旬,淮河流域的大暴雨就下个不停,其降水总量超过1991年,为1954年以来的最大值。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淮河汛情,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先后两次对当前防汛抗洪和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7月12日,受胡锦涛总书记的委托,温家宝总理亲赴安徽、江苏两省视察灾情,慰问灾民。

  面对淮河严峻的汛情,国家防总及淮河防总慎重实施了向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分洪的重要举措,各部门密切协作,团结抗洪,各级政府始终把群众的安全放在首位。目前,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灾区社会秩序井然,群众情绪稳定。

  据淮河防总透露,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尽管淮河发生了超过1991年的洪水,除行蓄洪区和一般堤防出现较大险情并均已得到基本控制外,目前淮河干流主要堤防还没有发生重大险情。目前淮河干流全线退至保证水位以下,淮河防汛抗洪工作初步取得胜利。但是淮河干流水位仍然很高,内涝较重。受上游来水和下游底水顶托,洪泽湖水位将维持高位波动,退水缓慢。淮河退水阶段的防守和除涝工作仍然十分艰巨。据中央气象台预报,16日到18日三天,黄淮到江淮一带的大部地区将有较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到暴雨,淮河抗洪将再次面临严峻考验。

  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主要缘于四大因素

  很多人在关注淮河大水的同时,也发出了许多疑问:新中国治理淮河50多年了,怎么还接连发大水?投入到淮河治理上的钱都发挥了哪些作用?

  翻看一下新中国治淮史,我们不难看到,50年来淮河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淮河的防洪除涝标准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淮河也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据水文资料统计,20世纪以来淮河流域发生大洪水的年份有17次之多。从历史来看,从12世纪黄河夺淮入海以来的数百年间,淮河总是以频繁的灾害向世人显示它的存在。

  淮河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何在?

  一是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属于北亚热带至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影响本流域的天气系统众多,天气复杂多变,汛期暴雨经常发生。且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地区分布不均匀,南部山区平均年降水量是北部地区的两倍。汛期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且常以暴雨形式短期集中下降。

  二是地理因素。淮河流域三面山丘环绕,平原面积占2/3,支流众多,整个河系呈扇形羽状不对称分布,每降暴雨,众多支流很快将广大地区内的地表水汇入淮河主干道,势必造成巨大压力。同时,淮河落差大,全长约1000公里,总落差200米。而从淮源到洪河口的上游364公里河段,落差就有178米,占总落差的89%,洪水汇流迅速。但由于中下游地势平缓,河道狭窄弯道多,洪水下泄十分缓慢,极易造成严重内涝。因此,中游也成为治理淮河最关键的河段。

  三是黄河夺淮因素。自12世纪起,黄河夺淮700多年,打乱了淮河水系,淤塞了中下游河道,并使淮河失去入海尾闾,极大地改变了流域原有水系形态,加重了淮河水患。特别是淮河水系最大的湖泊————洪泽湖,由于多年泥沙淤积,湖底已高于淮河河床,形成“地上湖”。

  四是人类活动因素。淮河流域人口密集,每平方公里615人,居全国各大江河流域之首,人与水争地的矛盾非常突出。12世纪黄河夺淮后洪水灾害增加,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增多,人与水争地的状况也愈益发展,湖泊洼地的围垦和开发,降低了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因生态破坏而造成水土流失及人为设障,使河道的行洪能力下降。这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进一步加重了洪灾的发生。

  由于这些因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有所改变,淮河因此成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

  根除水患寻求良策

  需要解决七大问题

  如何确保淮河流域的1亿多老百姓在汛期不再提心吊胆?如何确保1500万公顷耕地、重要的城市和交通枢纽免受洪水威胁?如何确保淮河流域改革开放的成果逐年积累而不打水漂?如何在已有基础上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淮河的长治久安呢?

  这是水利专家们治淮方略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广大群众、特别是至今生活在淮河岸边和所有喝淮河水长大的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关心的话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淮河流域目前防御洪水的标准偏低,在干流上游为10年一遇,中游主要保护区不足40年一遇,下游入海水道完成后达100年一遇;淮河两大水系之一的沂沭泗水系中下游不足20年一遇;主要支流10年一遇。排涝有的不足3年一遇,这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

  水利专家们主张,解决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问题,首先要加大投入,维修加固已有防洪体系。淮河的防洪工程多建于五六十年代,有些还是历史上逐步形成的,基础差,质量有隐患,老化失修严重,正常的运营管理也存在困难,维持现有防洪体系的简单再生产,甚至比提高标准、上新项目还要艰难。

  其次,对行蓄洪区要进行调整。淮河中游现有行蓄洪区18处,蓄洪区4处,内有人口130万,耕地18万公顷,淮河流域经常性受灾的是这部分人口和土地。从运用情况看,多数行蓄洪区效果较好。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现有行蓄洪区要按照有退有保、有弃有留的原则,进一步研究淮河干流行蓄洪区的规划方案及调度运用方案,调整行蓄洪区的安全建设措施,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要提高淮河主要保护区的防洪标准。199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建设包括淮河入海水道在内的19项重点工程,目前已完成和基本完成入海水道等7项工程,其中4项已竣工验收。

  19项工程全部完成后,淮河干流防御洪水标准将得以提高,上游达到10年一遇,中游主要保护区100年一遇,下游略超过100年一遇;沂沭泗水系中下游防洪标准可达50年一遇;主要支流可防御10年~20年一遇洪水,排涝标准达到3年~5年一遇。

  但尽管如此,淮河流域一些防洪保护区的防洪减灾水平与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重要性仍不够适应,防洪标准尚须适当提高,具体的目标可以是:淮河上游20年一遇,中游主要保护区巩固100年一遇,下游300年一遇;沂沭泗水系中下游50年~100年一遇;重要支流20年~50年一遇;平原的排涝达到5年~10年一遇;同时,还需改进和完善非工程措施。

  四是要加强治理低洼地区。淮河流域有洼地2.5万平方公里,由于人水争地,经常受灾。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除从排水方面考虑如扩大外河干流通道、降低水位、在河口控制防止倒灌、增加抽排能力等外,同时要结合水资源的调配,解决关键时段的用水。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五是要坚决杜绝围湖造田。淮河流域湖泊众多,被圈占垦殖较为严重,导致湖面缩减。对此,必须采取措施杜绝围湖造田。另外,相对稳定水位可以抑制围湖。结合水资源的跨地区、跨流域调配,使淮河流域湖泊特别是洪泽湖等三大湖蓄水位相对稳定并适当抬高,既可兴利,也能为解决围湖问题创造边界条件。

  六是注意洪水风险和灾害的管理。目前,工程措施仍将是淮河流域防洪减灾的基础,但洪水风险及灾害的管理应当引起更多的注意,不仅将防洪视为单方面的保障,也要看到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结构、方式应与洪水及灾害风险相适应;视对象和条件不同,要解决“不能淹”的问题,也要研究“怎么淹”的问题;不但关注防洪减灾与社会、经济的关系,还要注意其与环境、生态的关系;不但有政府参与,还要扩大公众和社会的参与。

  七是要统筹考虑防洪与水资源问题。

  怎样在防洪和水资源利用之间寻求平衡是一个重要课题。例如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的运用,如果三湖抬高蓄水位0.5米,蓄水量即可增加近20亿立方米,如再高些,更为可观。但兴利高水位与腾空库容迎汛是一对矛盾,特别是用水高峰的6月和决定当年能否蓄足水的8月中旬以后,敢不敢留水,能不能蓄水,抉择是困难的。解决的办法,除提高调度水平外,结合防洪规划,适当加大一些下游的泄量,是可供选择的一种考虑。

  在淮河流域解决好水资源利用与防洪的统筹协调问题,不仅对本流域有利,如能增加蓄水量实现淮水北调,利用三大湖库容作为南水北调的调蓄基础,对整个东部黄淮海地区,都有重要意义。

  近日,水利部部长、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汪恕诚透露,我国大江大河治理重点将向淮河防洪重点转移,力争用3到5年时间,完成国务院确定的18项治淮工程。

  如今三峡工程大势已定,长江堤防加固工程也已完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淮河一定能治理好。

  本报记者 李力本报通讯员 周志强

  据淮河防总透露,尽管淮河发生了超过1991年的洪水,除行蓄洪区和一般堤防出现较大险情并已得到基本控制外,淮河干流堤防尚未发生重大险情。目前淮河干流全线退至保证水位以下,淮河抗洪工作初步取得胜利

  水利专家们主张,治理淮河一要加大投入,维修加固已有防洪体系;二要对行蓄洪区进行调整;三要提高淮河主要保护区的防洪标准;四要加强治理低洼地区;五要坚决杜绝围湖造田;六要注意洪水风险和灾害的管理;七要统筹考虑防洪与水资源问题

  图为在安徽省霍邱县姜家湖抗洪大堤上,姜家湖乡张台村人称“老抗洪”的88岁老人曹子成告诉记者,他老了,搬不动沙袋,但他当过20多年的生产队长,抗洪有经验,也要上堤巡查。 新华社记者 于 杰摄
作者:李力 周志强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免费注册上网开店啦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订阅新浪新闻冲浪 足不出户随时了解最新新闻
  新浪邮箱雄踞市场第一 真诚回馈用户全面扩容
  新概念英语 口语 出国考试 考研暑期限时优惠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Palm 瘦身 移动存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除了要对自己的身体有自信外,应积极给予伴侣赞美…
非常笑话
一女人向邻居告状:你儿子骂我是老母猪。邻居…
图片
铃声
·[梁咏琪] 许愿
·[张 宇] 走样
·[张信哲] 过火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比基尼美女
  • 月色如水小夜衣
  • 夏日狂花比基尼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