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炒货炒作泼点冷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17日 04:29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一个多月来,几乎天天可以从电视、报纸、广播和网络中“获取”上海炒货行业协会叫板家乐福的追踪报道,又不断听说其他行业协会声援炒货业的新闻,眼睛看花,耳朵成茧,事情离最终解决似乎还有一段距离。 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高额进场费早就不是什么秘密,已经成为不成文的规矩,或者说已经是一种模式。双方相安无事许多年,小打小闹的场面都没怎么从媒体上见着,为何如今 私下揣测,炒货业频频曝光的意图再明显不过,媒体报道多了,社会反响大了,以退为进之后谈判的筹码也就更重了;家乐福屡屡出镜虽然隐藏着无奈,但更多的也是希望借助传媒的力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媒体热衷此事,则有炒作之嫌,“外资零售巨头与本土厂商之争”这样的好题材,浪费岂不可惜? 总结下来,便是“各有所图,各取所需”。这样,“炒货风波”波涛汹涌、势头凶猛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炒货业叫板家乐福的原因据说是厂商合作关系不平等,进场费高得惊人,造成供应商不堪重负,有的供应商甚至随着家乐福收费的增多从盈利走向了亏损。还有一种声音称,症结不在于该不该收进场费,收多少进场费,而在于家乐福不讲诚信,任意单方面解释合同约定,乱收费。 对于这两种说法,笔者认为都有些道理,但也不全有道理。 说有理,是建立在双方确实存在“不平等”和家乐福确实“不讲诚信”的假定前提之上的。中国人对“不平等条约”的切肤之痛体会颇深,“不讲诚信”也有违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都是该当口诛笔伐的,如果两者真的兼而有之,更该群起而攻之,不仅供应商应该断货,连消费者也该考虑一下该不该进场消费了。 说没有道理的理由其实也很简单,既然又是“不平等”又是“不讲诚信”,那你还讲什么客气,所谓“好马不吃回头草”,都跟人家说了再见,没有必要闹这么大动静,也没有必要再纠缠不清。上海炒货行业协会拥有一大批知名的会员单位,炒货协会11家常务会员产品销售量占到全国市场的80%以上,这样的行业协会,更是该“牛”,还跟家乐福兜什么圈子。 由此又想到前几天在北京发生的“沃尔玛18条店规”事件。说人家这个不好,那个不行,敬而远之似乎是最好的办法,但事实是沃尔玛开业3天会员就接近7万。这些外资零售巨头,看起来好像都有“不平等”现象,是巧合吗?笔者无意分辨“不平等”的真伪,只是想说,我们在一味指责人家的同时,更多的应该从自身寻找原因。 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卖场、超市、便利店将近占了炒货企业85%的市场份额,其中大卖场最高。对某些供货商而言,家乐福已成为不可替代的、最大的销售渠道。讨价还价可以,要真的划清界线则无异于自取灭亡。 必须承认,外资商业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攀升,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在上海大型超市中,外资企业占了1/4以上,2002年外资占上海市零售总额的8.9%。在北京,外资商业企业的市场份额只占到约1/20,但根据北京市十五商业发展规划,到2010年外资商业企业零售额将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这么大一块“奶酪”,谁不想切分简直就是生意场上的小学生。 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的利益博弈什么时候都不会消失。像家乐福这样的销售商开罪一两家供应商无关大局,要是犯了众怒问题就难以下台了。炒货业也并不是非要进家乐福不可,但如果把事情闹得不可收拾,对自身的壮大甚至生存都会有影响。 当务之急,不是在新闻媒体上大肆炒作,不是挑起更大的事端,双方都应该冷静下来,谋求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免费注册上网开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