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痛苦“结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16日 15:25 《经理人》 | ||
一个善待自己的人,绝不会让自己的不快超过3分钟。 文/何志毛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如果我们认同组织管理的理念相通,三国时最了得的CEO曹操的这种赋诗兼豪饮的“解忧”方式,今日是否仍会被某些现代 但是,某种程度上说,痛苦之不可预防,正如幸福之难以期待,要抑制痛苦甚至消灭痛苦,做得到吗?到底该怎么做呢? 自我调节仍是主要手段 在本次经理人痛苦指数调查中,报告显示,70%的人仍会首选自我调整、分散压力作为“解痛”的主要方式。这其中,16%的人选择“运动/健身”,11%的人选择“听音乐”,7%的人选择“看书”,6%的人选择“放松心态/不去想他”,各有4%的人选择“睡觉”、“上网”等方式。 上海一家纸媒介的广告经营部主任吴小姐在调查报告上写到:“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或者疯狂购物,然后,泪尽了,或钱包瘪了,痛苦也就扔下了。” 而深圳贝特思电子商务公司的曹经理则明确表示“男人不哭”,“我的方法是,什么痛苦都不去想它,晾它一天或三天,让脑子空白。事后想一想,也没什么事可以因为我们不在乎它,就会让我们活不下去。” 与此类似的还有INTEL(中国)公司市场推广部经理黄先生,“有时会阿Q一下,大声安慰自己:他们别品味,别跟他们一般见识。” 在北京某交互电视公司任市场销售副总的李杰先生,是著名IT写作社区donews的“管理版”版主,他坦言“自古圣贤皆寂寞,幸亏还有好书读”。他说想对“同痛”者说,多读一些过去的诗,譬如普希金的,大声吟咏,肯定会感动自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找人(物)倾诉守望相助 在调查报告里,“与家人/朋友聊天/沟通”在所有“解痛”方式中位居第二,占12%,“旅游”占11%,“聚餐/聚会”占7%。 “职场里的人走茶凉、翻脸无情的故事司空见惯,但是家中的老父母永远会在你跨入家门时,给你盛一碗热汤,或递上毛巾。”高就于浙江某建材公司的林隆先生在调查报告中很认真地写道。 “不爽的时候就找人喝酒。广州的酒吧我差不多泡光了。”在广告公司当创意总监的范世梁先生很痛快地说,“我们这行是最没规律的,但是进酒吧却是一天生活中比较规律的。”与范先生有“同好”的胡小姐,在北京燕京啤酒公司任职,“我成天与酒打交道,烦。但是酒吧里的酒没我们那一号。威士忌就好,闻一闻,嗅一嗅,心情就好。” 在北京一家软件公司负责媒介关系的谭小姐则把“爬山”当作自己的心得。因为工作之便,她常要与思想活跃但行为慵懒的媒介人士接触,“我们会组织他们到附近的自然风光旅游区爬山涉水。他们还是蛮踊跃的。大家都可以像孩子似的。” 组织可以让很多人温暖 过去习惯靠一批政工干部做政治思想工作的中国企业,打开国门之后,在调解冲突、帮员工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手段也变得丰富、柔性多了。此次痛苦指数调查结果显示,有18%的公司经常组织活动,给员工解压,而有71%的公司也能“偶尔组织活动”。 “公司一年会组织很多种形式的旅游。譬如多少分值以上的干部、或任职多少年的干部到哪里旅游,都有明确规定。党员干部则要多一个七一游,到韶山、井岗山或者遵义、延安。”曾在科龙任职中层干部的黄先生很是怀念从前的岁月。 而北京亿阳信通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毕波先生则不无自豪地认为,他们公司的精神文化之一是“健康愉快”。为了做到这一点,公司各部门买一些运动卡,固定某个体育馆,定期某个时间,做运动。季度例会则会选择封闭一点的度假村,开会、爬山、兼做培训。“作为公司,一定要体现对员工的心情尤其是坏心情很重视的态度。”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高小姐则表示,他们公司建立了一个信息平台,各式各样的信息都可以交流,允许匿名,发泄不满,替人把脉,五花八门。“挺逗的,有利于减轻员工压力。”高小姐评价。 除了企业或部门、科室这些正式组织组织相关“送温暖”活动,经理人自身的非正式组织也非常顶用。 “我们有个自驾协会。”新换了一辆本田越野车的深圳某锂电池制造公司的张总经理说,“双休日一般都有活动。跑跑广西、江西、福建,既能增进私人友谊,大家在一块还可以碰撞出商机。” 心理咨询职业肯定会如火如荼 本次经理人痛苦指数调查报告显示,67%的被访者健康状况不好,其中11%的被访者健康状况比较差。 而造成健康状况差的“祸首”包括“觉得时间不够用,紧迫感太强(30%)”、“总是睡眠不足,非常疲劳(21%)”、“上床后思潮起伏,牵挂很多事情,难以入睡(12%)”。显然,这些多是精神疾患。另据深圳商报报道,深圳康宁医院的一项调查显示,深圳人有重型精神病的占7‰以上;存在焦虑、恐惧、抑郁等神经官能症的占28‰;至少有18万人存在心理问题。 尽管如此,很多人仍信不过心理咨询师。亿阳信通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毕波先生举例说:“譬如你家里闹离婚,心理咨询师与你谈半天,告诉你要这样,要那样,但是回家之后,仍得你自己面对那个要跟你离婚或打死也不肯跟你离婚的人,问题还得自己解决。” 鼎智思维公关公司的高总经理则提出自己的看法,中国目前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不会盛行,是因为很多业余的心理咨询师充当了这一角色。“你要的无非是倾听者,而他可能起到旁观者清的作用。你把话说出来,就会感到满意。”为此,高自己更认可QQ、MSN这种沟通方式,“大家不认识,倾吐会更有安全感。” 杭州唯新食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诸强新先生则“并不排斥心理咨询”。在他看来,精神病毒的传染更快,而药物是没法医治的,所以“在你还没有被压得心理承受不了时,不妨找心理咨询师做做沟通,防患于未然最好”。 不管怎么说,中国有句古话“心病还需心来医”。可以预见,心理咨询业虽然目前在中国仍是经理人言谈的“畏区”,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心理咨询业必然在中国掀开厚厚的帷幕,不必委身于“老军医”、“性病诊所”欲说还休之列,而扬眉吐气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作为心理咨询行业的投资者和从业者,必须做好登场亮相的准备了。 免费注册上网开店啦
|